第45章 改進傳統的耕種方法
- 大明:長生不死的我成了皇明顧問
- 青石踏浪
- 2062字
- 2025-01-27 23:00:00
徐良卻站了起來,在眾人奇怪的目光下,向院子走去。
朱棣微微皺眉,停下了手中的茶盞。
徐良邊走邊道:“此事稍后再講,咱們的鴨子,風干得差不多了。”
“鴨子?”朱高熾愣了一下,隨即恍然,“哦,先生制作的‘北平烤鴨’!”
他暗暗瞥了朱棣一眼,見父親雖未言語,卻已經起身,便連忙跟了上去。
姚廣孝倒是波瀾不驚,低聲道了一句佛號后,緩步跟隨。
他對世俗的飲食向來興致寡淡,但徐良行事一向有些出人意料,或許這頓“烤鴨”背后,還藏著什么深意。
只見來到院子的徐良,將風干得差不多的鴨子取下,仔細查看一番后,便將其掛到自制的閉口爐內。
此時,爐內的炭火均勻分布,主要稻草和蘋果木炭。
飄起的煙霧里,帶著一絲清甜的果木香。
“稻草和蘋果木?”姚廣孝聞著香氣,低聲自語道,“竟然還有這般講究。”
烤制的過程中,徐良不時打開爐門查看,他用長勺舀起熾熱的鴨油,反復淋在鴨身上,使得外皮變得更加光滑透亮。
“這等工序,未免太過復雜了些吧?”朱高熾道,帶著些許疑惑,“若是要推廣,怕難以做到家家戶戶能制。”
“妙物從來不易得。”
朱棣負手而立,盯著那爐門里漸漸變得金黃的鴨子,說道:“孤倒要看看,徐良這鴨子究竟能妙到什么地步。”
隨著時間的流逝,爐內的鴨子漸漸變得通體金黃,散發出陣陣誘人的香氣。
“果真奇香!”
朱高熾深深吸了一口氣,眼中流露出贊嘆。
他雖貴為燕世子,卻少有機會見到如此精致的烹飪技藝,儒雅的他,不禁有些按捺不住想吃的沖動。
烤制的最后幾分鐘,徐良特意加大炭火,讓鴨皮迅速酥脆。
當鴨子出爐時,那金黃的外皮與豐腴的肉質令眾人目不轉睛。
朱棣下意識地想要鼓掌,隨即又趕忙止住,生怕失了威儀。
徐良取來鋒利的刀,將鴨子切成薄薄的片,皮肉分明。
他還準備了一些薄餅和特制的醬料,并配上蔥絲與黃瓜條。
徐良微笑著將制作好的‘北平烤鴨’端回到堂屋。
朱棣三人跟隨著他的腳步,回到桌案前,眼中都流露出濃厚的好奇與渴望。
“諸位,請品嘗。”
徐良微笑著一邊說,一邊示范:“將鴨皮與肉夾入餅中,蘸些醬,再加些蔥與黃瓜,入口便知其中奧妙。”
朱棣端起一片薄餅,小心地按照徐良的示范,將金黃酥脆的鴨皮、鮮嫩多汁的鴨肉、蔥絲與黃瓜卷入餅中,輕蘸醬料后送入口中。
他剛一咬下,便停住了動作,眼神陡然一亮。
“嗯!”朱棣發出一聲低沉的喟嘆,像是在感受,又像是在咀嚼語言,“這皮酥肉嫩,入口即化,這醬香更是……妙不可言!”
“孤竟從未想過,鴨子可以如此美味!”
姚廣孝向來對肉食不太敏感,但這一刻,他緩緩放下手中薄餅,眉頭輕輕挑了兩下。
他閉目細品片刻后,忽然睜眼道:“此味清香不膩,甘潤而回甜。”
“若以佛法譬之,此乃飲食中的極樂境界……”
朱高熾優雅地將薄餅卷好,動作從容而不失禮節。
咬下一口后,他微微一頓,輕輕用帕子擦拭嘴角,目光中藏著驚艷。
“這道菜果真令人耳目一新。”
他掩不住贊嘆道:“鴨皮酥脆中透著綿密的蘋果香氣,肉質豐潤且不油膩,而這醬料恰如其分地平衡了濃香與清爽。”
“如此精妙,堪稱匠心獨運。”
姚廣孝放下手中的薄餅,目光若有所思地看向徐良:“徐先生的手藝果然不凡,竟能用尋常食材,做出如此絕妙的美味。”
“想必在您看來,世間許多事物,是否也如這鴨子一般,若用心鉆研,都能煥發出新的可能?”
徐良微微一笑,他目光溫和:“道衍大師所言極是。”
“世間事物本無高低貴賤之分,只看人如何對待。”
他舉起茶盞,輕輕抿了一口,緩緩說道:“譬如這只鴨子,原本不過是尋常家禽,但只要找對方法,善加利用,便可化腐朽為神奇。”
“治國理政,又何嘗不是如此?”
眾人聞言微怔,紛紛抬頭看向徐良,顯然意識到他話中的深意。
朱棣放下手中的茶盞,問道:“徐良,你是說北方的土地荒廢,亦如這鴨子一般,仍有可為之處?”
徐良點點頭:“北方的土地雖然在戰亂中荒廢,但其潛力并非無法開發,關鍵在于如何恢復土地的生產力。”
“這不僅僅是‘耕’的問題,更是‘治’的問題。”
“土地沙化、鹽堿化、水土流失,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北方長期過度開墾和不合理的農業實踐。”
他看向在座的每一個人,聲音敞亮而清晰:“而真正的關鍵,恰恰在于水利和農業技術的革新。”
“你們看過明初洪武年間的農業調研報告嗎?其中一項重要內容便是‘水利’。”
“水是糧食的命脈,缺乏有效的水利設施,土地再肥沃也是空談。”
眾人紛紛點頭,意識到徐良所言的水利問題,正是長久以來未被充分解決的癥結。
“如果我們能夠引入更先進的水利系統,疏通黃河、溝通各大河流,利用水利工程調節旱澇災害,同時改善土壤質量,適應不同的耕作模式,北方的農業生產定能大幅提升。”
他的目光如箭般銳利,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至于如何提高土地的耕作效率,這需要引入新的農耕技術,改進傳統的耕種方法,比如輪作、間作和合理施肥等手段。”
“這樣一來,北方的糧食產量便能穩步回升。”
聽到這里,朱棣的眉頭微微舒展。
他相信,徐良一定會給出令自己滿意的答案。
然而,姚廣孝卻仍舊抱有疑慮,他略顯不解地問道:“但這些方法需要極大的投入和時間。”
“此時南北糧道的運輸已無法運作,那這些改革又如何確保北平糧食充足?”
徐良道:“有一種喚作化肥的原料,可以極大地增加糧食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