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衛所制的弊端(周二求追讀)
- 大明:長生不死的我成了皇明顧問
- 青石踏浪
- 2094字
- 2025-01-21 23:00:00
彼時,朱棣和朱高熾隨著徐良兩人話題的深入,已經不滿足于紙條的傳遞。
他們父子攜手來到了關押徐良大牢附近,躲在暗處仔細聆聽著二人之間的一問一答。
——
徐良與姚廣孝并未知道隔墻有耳,仍舊繼續討論著。
“在洪武年間以及至今,衛所制度無疑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明朝的邊疆安全和國家穩定。”
徐良并未急于觀察姚廣孝的反應,而是繼續深入分析道:“尤其是在朝廷剛建立之初,衛所制有效地解決了邊疆防守的壓力,保持了地方的秩序。”
他頓了頓,抬起頭,目光穿透歲月的塵埃,仿佛看見了那段歷史的滄桑。
“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一制度的弊端逐漸顯現,最終必然會走向衰敗。這不是單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種矛盾的交織,而其中最為顯著的三大因素,足以決定衛所制度的命運。”
姚廣孝皺了皺眉,目光緊鎖著徐良,似乎想要理清他話語背后的真正含義。
徐良的分析,既犀利又深刻,仿佛在揭開一個長期被忽視的瘡疤,姚廣孝心中掠過一絲不安。
朱棣則是不為所動,他早已習慣徐良的各種大膽言論,只要不是觸及他心里的底線,根本不會出現憤怒的情緒。
而朱高熾就不一般了。
他對徐良不熟悉,再加上身體本來就虛胖。
此時,驟然聽到徐良非議太祖高皇帝的政策,他額頭頓時冒出一絲絲細小的冷汗。
內心的不安與疑慮如同急速蔓延的暗流,使他無法平靜。
暗地里看了朱棣一眼,他竟發現父親沒有任何異色。
朱高熾不由得對徐良越來越感興趣了。
“首先,”
徐良的聲音緩緩響起:“世襲制度的僵化,是未來衛所制衰敗的根本性問題。”
對于這個問題,朱棣在兩次北征殘元的時候,已隱隱有了感覺。
只是他那時候以為是大伙臨時組建,磨合不夠,所以才會出現一種溝通不暢的感覺。
如今聽到徐良的話,像是一把銳利的刀,直接切開了他內心深處的隱憂。
他輕輕吸了一口氣,默默等待著徐良繼續。
“衛所的世襲制度,會導致軍官的職位逐漸趨向封建化,許多世襲軍官,雖然擁有顯赫的家族背景和權力,但他們早已不再具備提升軍隊戰斗力的動力。”
“無論是軍事訓練,還是戰斗指揮,”徐良淡然說道,“都早已淪為家族利益的延續。”
“這……”
姚廣孝低聲喃喃,似乎不太相信。
“這些軍官,”徐良聲音依舊低沉,“依賴家族的地位和資源,忽視了士兵的生計與戰斗的實用性,整個衛所的戰斗力,都會逐漸萎縮。”
躲在暗中的朱棣聽到這話,心臟一陣緊縮,眼中閃過一絲憤慨和失望。
他心中不禁懷疑那些依賴家族世襲和聲望維持權力的將領,是否真能擔起捍衛皇明江山的重任?
而朱高熾陷入了沉思,他對軍事沒有朱棣他們敏感,但他對政務方面的嗅覺,卻是格外敏銳。
他在心里想到:“如果徐良說的是真的,那這些世襲的將官,豈不會成為侵害衛所屯田制度的蛀蟲?”
很快,徐良驗證了他心中所想。
“其次,”
徐良再次開口,目光沉靜如水:“世襲制將會帶來關于衛所屯田土地的問題,這又是另一大隱患。”
朱棣微微一愣,心中頓時閃過一絲警覺。
土地問題?
他本能地預感到這是個關乎衛所制軍事發展的根基,且可能帶來難以挽回的后果。
“衛所制度最初依靠屯田來支撐軍隊的經濟基礎,而這種依賴在一開始是有效的。”徐良的語氣依舊平穩:“在初期,土地廣闊,資源充足,軍隊的生計和戰斗力也得以保障。”
“這正是太祖高皇帝創建衛所制的本意。”姚廣孝點了點頭,眼中隱隱閃過一絲回憶。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地資源逐漸緊張,過度開發使得許多地方的衛所土地,已經不再能夠支撐士兵的生計。”
徐良的語氣沒有絲毫停頓,仿佛這已經是鐵的事實,無法改變。
姚廣孝的心中猛然一震,眼前仿佛浮現出一個又一個曾經充滿生氣的衛所,如今卻因為土地的匱乏而搖搖欲墜。
他微微皺眉,道:“土地緊張……這確實是個大問題。”
徐良輕輕點頭:“土地逐漸匱乏,軍糧短缺,士兵們的生活條件日益惡化,最后直接影響的,是軍隊的戰斗力。”
朱棣的臉色已是鐵黑。
沒有糧草的支持,軍隊如何能夠保持高效的戰斗力?
沒有土地的保障,士兵們的身心如何承受得了長時間的艱苦訓練和戰爭?
這些問題,如同一個無法解開的結,愈發緊緊纏繞在他的心頭。
徐良仿佛在回應朱棣心中所想,接著說道:“當土地不再支撐起軍隊的生計時,軍隊的核心力量就會受到威脅。沒有糧草支撐,士兵如何能安穩作戰?”
姚廣孝沉默了。
朱棣沉默了。
朱高熾也沉默了。
“再者,”
徐良卻沒有沉默,他聲音再次在三人心間響起:“社會的不穩定因素,亦是不能忽視的痛點。”
“朝廷通過衛所制度,安置了大量的罪犯,表面上看似有了控制,然而這種安定只是暫時的。”
姚廣孝微微皺眉,心中已隱隱感受到不安的氣息。
懲戒一些罪犯到軍營服役,本是治國安邦的一部分,怎么到徐良嘴里就成了危害了?
“軍隊對紀律的要求是極為嚴格的。”
徐良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沉重:“而罪犯的犯罪心理、抗拒規則的態度,往往與軍隊的管理格格不入。”
“這些罪犯被強行納入軍營,有時候不僅無法改變他們的本性,反而可能破壞軍營內部的秩序,甚至引發更嚴重的沖突。”
姚廣孝聽到此處,皺了皺眉,沉默片刻后才低聲問道:“您是認為,罪犯進入軍營的做法本身就錯誤的?”
“沒錯!”
徐良的眼神冷靜,話語如同刀刃般鋒利:“如果這些罪犯的心理沒有得到有效的轉化,又如何能服從嚴格的軍隊紀律?”
“軍隊講究的是嚴明的法度,而這些人中的許多,早已習慣了與律例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