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朱木隸是朱棣!?
- 大明:長生不死的我成了皇明顧問
- 青石踏浪
- 2196字
- 2025-01-18 23:00:00
朱棣的怒火如火山般噴發,眼中的火焰愈加熾烈。
他的雙手緊握成拳,指關節泛白,怒火在他胸口翻滾,幾乎讓他無法呼吸。
屋內的空氣也似乎被這股憤怒給壓迫得愈加沉重,仿佛每一寸空間都彌漫著不可遏制的暴風。
“你……你竟敢如此肆意挑釁皇權!”
朱棣猛地站起,雙手用力拍向桌面。
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桌面上的物件紛紛抖動,四周的空氣仿佛都凝固,沉寂得讓人只能聽到心跳的聲音。
朱棣的胸膛劇烈起伏:“你這言辭簡直是對天命的褻瀆!”
徐良依然端坐在椅子上,臉上沒有絲毫驚慌,眼神如常的平靜,仿佛置身事外。
即使朱棣的怒吼已經響徹云霄,震動了整個房間,他的目光也沒有一絲動搖,眉頭甚至都未曾皺起。
那冷靜的神態,反而讓朱棣的憤怒愈加強烈,眼中的殺氣幾乎要把徐良生吞活剝。
“皇帝,乃是天命所歸,掌控一國命運的唯一主宰!”
朱棣咬牙切齒地說道,目不轉睛地盯著徐良。
然而,徐良依然不為所動。
他對朱棣的怒火感到十分意外,甚至覺得這一刻的朱棣有些滑稽。
站在徐良的角度來看,朱棣的言辭顯得近乎狂熱,卻又有些讓人同情的可悲。
徐良輕輕吸了一口氣:“天命,果真如此重要嗎?”
朱棣猛地一震,腳步急促地逼近徐良:“你這死腦筋!”
他終于忍不住,暴怒地大喊,“皇明天子的一言一行,便能決定天下的生死!”
徐良不急不緩地抬頭,直視朱棣的眼睛:
“你的意思是,天下的安危只在皇帝一念之間嗎?你覺得一個國家,真的能通過一個人的意志而長久嗎?”
他的語氣平和,但每一個字都像是釘子,刺入朱棣的心中。
朱棣的手指緊握成拳,發出“咯咯”的關節聲,他低吼道:“你這是在質疑孤?”
然而,徐良依然沒有動搖:“我沒有質疑你,我只是在問,皇權真的能解決所有問題嗎?”
“百姓的安危,地方官員的治理,難道不更加直接嗎?地方穩定才是長久之治,難道不是嗎?”
朱棣深吸一口氣,像是被什么東西憋住了喉嚨。
他的臉色愈加蒼白,額頭的青筋暴起,眼中充滿了震驚與憤怒的混合情緒。
徐良的每一句話,都像是在觸動他最深的恐懼。
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所堅信的“天命”會被如此直接地質疑。
他的世界觀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內心的不安也如潮水般涌來。
朱棣盯著徐良,口中吐出的每一個字都帶著殺氣:“孤,朱棣,乃是皇明藩王之首!豈能容忍你這種大逆不道之言!”
徐良平靜的表情終于有了變化。
“朱木隸是朱棣!?”
他瞪大了雙眼,只是他的聲音中沒有驚愕,也沒有恐懼,只有一抹難以言喻的驚訝。
徐良看著朱棣,眼中流露出一種復雜的情感。
身為穿越者,他自然知曉朱棣的歷史軌跡,甚至對于未來的靖難之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當這個后世名揚千古的朱棣,活生生站在他徐良面前時,心中還是不禁升起一股深深的震驚與好奇。
同時,徐良也總算理解朱棣為何會有這么大的反應。
朱棣——這位未來的明朝皇帝,從小便深受皇權至上理念的影響,此刻更是以平定天下為己任,甚至不惜為此發動了靖難之役。
在他的世界觀里,皇權至高無上,任何挑戰這一權威的聲音都無法容忍。
而徐良所提出的觀點,無論是“百姓的安危與地方官員的治理更加直接”還是“地方穩定才是長久之治”的論述,都是在沖擊朱棣的認知,對皇權發起調整。
這令朱棣感到極度的不安,甚至會動搖他根深蒂固的治國理念。
他如何能不憤怒?
一個人想要改變另一個人,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身為一名穿越者,徐良從未把自己當作這個時代的一員,他更多的是在以旁觀者的身份來審視歷史的風云變幻,甚至在內心自詡為“第三者”,并發表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可徐良怎么能想到,自己視為唯一朋友的“朱木隸”,竟然就是發動靖難之役的——燕王朱棣!
此時,徐良的目光微微閃爍,他不知道過往自己對朱棣的影響到底有多深。
他只知道,歷史可能因為自己的出現而改變了……
而此時已經被怒火沖昏頭腦的朱棣,也不再掩飾自己的身份。
他看向徐良目光愈加冰冷。
沒有任何人,哪怕是他視為朋友的徐良,也沒有資格挑戰他心中的信念!
“來人!”
朱棣沖著空氣,冷冷地吩咐道:“將徐良押入大牢!”
唰!
無數穿著便衣的親衛從門外涌進,從房頂跳下,從窗口翻入……
他們很快把徐良團團圍住。
徐良詫異地看著突然冒出的眾人,他從來都不知道徐良事務所的周圍,竟然有這么多護衛!
姚廣孝望著朱棣滿臉的憤怒和徐良那份冷靜的淡然,他的額頭微微皺眉。
自從起初的跟隨朱棣就藩北平開始,他便深知朱棣的性格與志向:固執、專斷、且難以容忍對皇權的任何挑戰。
然而,經過先前與徐良的一番探討后,姚廣孝深知,若過度依賴個人的權力而忽視底層的民心,終究會造成國家的動蕩與分裂。
廣孝輕輕撫了撫手中的佛珠,微微低頭,思索著如何平息朱棣的怒火,又如何化解這場沖突。
畢竟徐良目前是唯一能支持他,甚至未來幫助他實現宏愿的人……
此時,姚廣孝也顧不上犯忌諱,他開口道:“燕王殿下,您是未來帝王,將來必定會掌控國家命脈,理應心中有天地之寬廣。”
“今日之事,恐怕不宜以一己之憤怒而輕率行事。”
朱棣轉過頭,目光如同刀鋒,冷冷地盯著姚廣孝,眼中依然充滿了怒火。
他反問道:“道衍,你要救他?”
姚廣孝微微一揖,平靜的語氣中透露著他一貫的理性:“徐先生所言或許激烈,但其內心之思考,并不是想加害于您。”
“先前張信將軍投效,謀奪居庸關這些,都是徐先生在一旁出謀劃策,可見其心思并不壞。”
“還請殿下三思。”
提起徐良先前的種種謀略,朱棣心中的怒火才稍減了些。
“一碼歸一碼。”
不過,他依然不準備放過徐良:“徐良挑釁皇權之事,斷不能容忍。”
他深吸一口氣后,低聲命令道:
“將他打入牢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