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民心?
- 大明:長生不死的我成了皇明顧問
- 青石踏浪
- 2215字
- 2025-01-17 23:00:00
姚廣孝看向朱棣,微笑道:“即便是最英明的帝王,也無法徹底控制天下每一寸土地的安定。”
朱棣聽了,眉頭微皺,似有不滿,但并未立即反駁。
姚廣孝頓了頓,緩緩開口:“若百姓能安,國家方能安。”
“而要真正讓百姓得安,”他繼續說道,“除了調和朝廷與地方的力量,還需考慮如何建立一個更具寬容度的治理體系,容納不同聲音與力量,最終形成合力。”
這番話語的背后,是姚廣孝上次與徐良詳談后,重新對治國理政的深刻思考,也是他對儒家與法家的理念重新的融合和理解。
徐良聽著姚廣孝的話語,心中不禁暗自點頭。
穿越到這個時代后,他曾聽過無數關于治國的道理,但姚廣孝此刻所言之理,字字珠璣,每一條都帶著后世治國理念的智慧。
徐良甚至有些驚訝,自己先前與姚廣孝僅僅是討論過“誰是這片土地的主人”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居然能讓姚廣孝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他心中不禁感嘆,不愧是這個時代的聰明卓絕之人,姚廣孝的智慧無愧于世人對他的贊譽。
朱棣微微沉默,他的臉上并未顯露出多少情感波動,但眼底的光芒卻在不斷閃爍。
盡管徐良與姚廣孝的話語令他陷入了片刻的深思,但他心中依然無法完全認同那種“平衡”與“包容”的治國理念。
在他看來,權力至上的理念才是帝王之道。
而徐良與姚廣孝所說的那些“寬容”和“平衡”,與自己從小接受的治國理政的原則有所沖突。
片刻的沉默過后,朱棣緩緩開口:“徐良所言,倒也有其道理。”
他的語氣不溫不火,像是在表明一種勉強接受的態度,但這句話中似乎也夾雜著不滿與疑慮。
徐良微微一笑,語氣溫和的道:“治國安邦,‘民心’始終是最根本的支撐。”
“百姓之心,不在上層權力的單一控制,而是在地方與中央權力的平衡之中。”
他頓了頓,目光落在朱棣身上:“若只有皇權強大,卻忽視了地方的穩定,百姓的生計與安危,最終是難以得到真正的安寧的。”
朱棣的心中微微一震,他從未如此深刻地反思過權力與民心的關系。
自己的理念一直是穩固中央集權,牢牢掌控一切。
然而,徐良所言之“地方穩定”“民生安危”,卻讓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治國理念中的某些漏洞與不足。
沉默片刻,朱棣依舊未能做出回答。
心中的不安像是潮水般不斷涌現,他試圖理順自己混亂的思緒,但那種被深深挑戰的感覺卻愈加明顯。
“如果讓地方官員權力過大,”朱棣問道,“豈不是會導致地方割據,百姓反而難以得到統一的治安保障?”
“并非如此。”
姚廣孝輕輕搖頭:“真正的治國,非一人之事,亦非權力之事。”
“皇帝的職責是確保國家的統一與大政的安穩,但地方官員則負責具體的治理與民生之事。”
“兩者必須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徐良接過話茬,道:“皇帝若是僅僅依靠鐵血手段,濫用權力,所帶來的不過是壓迫與恐懼。”
“百姓的恐懼與不安,怎會是國家真正的安定?就算暫時穩定,長遠來看,也會激起民怨。”
他頓了頓,繼續道:“一個賢明的帝王,必須要知道如何調動民心,如何在治國中讓百姓感受到安寧與公正。”
朱棣的神情愈加沉重,心中的焦慮感愈發明顯:“民心?”
他已經多次從徐良口中聽到這個詞匯,但每一次聽到,都會引發他更深的困惑與不安。
姚廣孝溫和地補充道:“若想要安邦,先要安民,真正的治國理政,始于百姓的根本利益。”
“一個帝王,若不懂得如何滿足百姓的基本需求,又如何贏得他們的支持與忠誠?”
徐良舉例道:“地方的動亂,往往源于百姓的不滿。政治腐敗,正是百姓的疾苦的根源。”
“就像唐朝中期,黃巢起義便是由民間貧困與腐敗官員的壓榨所激發。當時的朝廷只顧權力爭斗,忽視了民生的安危,導致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黃巢雖然起義失敗,但他代表的卻是無數百姓對生計的渴望與對腐敗政權的反抗。”
朱棣此時的心情復雜得難以言表,內心的波瀾激蕩幾乎要掀翻他的一切信念。
他從小便深知皇權至上,皇帝是天命所歸,掌控一國的命運。
可眼前的徐良卻以一種他無法理解的方式挑戰了這個信念,冷冷地指出,所謂的“皇權”并非是百姓安寧的根本。
他強烈地反對這個觀點,內心充滿了憤怒,甚至感到有些不安。
“皇帝如何安定天下?這不就是理所當然的嗎?”朱棣想。
徐良再次舉例道:“同樣,宋朝時期的貶官制度也證明了這一點。北宋在一開始通過強有力的中央集權,試圖保持國家的安定,但地方官員的腐化與失職,造成了百姓疾苦,最終民眾的信任漸漸流失。無論宋太宗趙光義如何雄圖江山,若地方失控,百姓的痛苦就無法消除。”
朱棣的心中那股怒火,隨著徐良語氣中的質疑愈發劇烈。
明明是為百姓著想,朝堂才得以安定,百姓的安危理應由自己來決定,皇權無可撼動。
他絕不容忍任何人否定這一點,更何況眼前的徐良對國家治理的質疑,簡直是對整個體制的褻瀆。
然而,當徐良說出“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時,朱棣的內心也微微一震。
那種突如其來的疑慮從未出現在他心頭,但這一刻,它悄無聲息地萌芽。
可一想起自己父親朱元璋那種極力推行中央集權的治國理念,他內心的怒火便再度被點燃。
“皇帝的力量,才是決定一切的根本!一個地方的變動,怎可能與整個國家的命運相提并論!”
朱棣的臉色驟然變得蒼白,雙手緊握桌面,指尖青筋暴起。
他的呼吸急促,胸中那股怒火愈演愈烈,仿佛整個天地都在因他的憤怒而顫抖。
眼中閃爍的火光幾乎讓人不敢直視。
徐良卻像是絲毫未覺,依舊道:“治國理政,并不是單純依靠上層的指令,而是要讓百姓真正過得好,感受到安穩。”
“真正的‘治國’,需要為百姓解決根本的溫飽問題,提供安寧的生活環境。若百姓在地方官員的壓迫下無法安居樂業,再強大的皇權也無法實現長治久安。”
“你……”
朱棣手指著徐良,氣得幾乎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