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自古皇權不下鄉
- 大明:長生不死的我成了皇明顧問
- 青石踏浪
- 2185字
- 2025-01-17 23:00:00
“哈哈哈!”
聞言,徐良頓時仰頭大笑,他的笑聲中帶著一絲譏諷:
“燕王與朝廷孰勝孰負,與我何干?”
他輕描淡寫地補充道:“我不過是個普通百姓,既不涉及朝堂權謀,也不愿與那些權貴爭斗。”
“左右不過是城中一個無所事事的閑人罷了。”
朱棣微微一愣,似乎對徐良的言辭有些不解:“你的意思是?”
“自古皇權不下鄉。”
徐良悠然地輕輕敲擊著扶手。
朱棣微微皺眉,顯然無法清晰理解徐良所說的意思。
他對這個觀點感到有些意外:“這倒是新鮮的見解,照你的意思,對于百姓來說,地方官員比皇帝更能決定百姓的命運?”
“難道不是嗎?”
徐良毫不客氣地反問道:“皇帝更換,甚至王朝更迭,不過是權力的再分配,百姓的生活依舊照舊,該種田的種田,該工匠的繼續做工匠……”
他頓了頓:“可那些地方官員的變動,對百姓來說,才真的是生死攸關的事。若一州一郡的官員換了,百姓的日常便被徹底改變。”
“畢竟,上至官府的政令,下至百姓的柴米油鹽,都是由他們一手操控。”
對于成長在皇家,深受自己老爹朱元璋影響的朱棣來說。
皇權,便意味著一切!
皇帝是能夠影響天下興亡,決定諸多人生死的存在。
如今徐良卻告訴他,對于百姓而言,皇帝還不如地方官員來的重要。
朱棣斷然無法接受這般謬論!
他的臉色逐漸沉了下去,心中生起一股無名怒火。
一方面,他忍不住被徐良的言辭所激怒;另一方面,徐良的看法,又讓他產生了幾分疑惑,甚至隱隱感到不安。
畢竟,按照以往徐良的表現,他所說的話,往往都會被一一證實不是無稽之談。
朱棣深吸一口氣,反駁道:“若無一國之主,天下如何安定!?”
“皇帝確實能夠統一政令,調動資源,平定四方的動亂。”徐良道,“然而,這種權力集中所帶來的,往往是濫用與腐化。”
朱棣的眉頭緊蹙,聲音逐漸冷峻:“你在質疑皇權!?”
“質疑?”
徐良語氣依舊平和:“我其實很想知道帝王是如何以一己之力,維系天下的安定的?”
“無論是通過權謀,還是鐵血手段,最終能帶給百姓的,究竟是什么呢?”
朱棣不禁一愣。此時,他的心中掠過一絲難以言喻的動搖,但隨即又迅速否定了這種情緒。
“你到底想說什么?”他問,聲音帶著一絲警覺。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徐良似乎是在反問,也似乎是在自言自語:“你真以為換一個帝王,或者是換了某個大勢力,天下便會安寧嗎?恐怕只是另一場權力的更替,百姓依舊要承受痛苦。”
“真正的安定,或許并不是依賴一人之力,而是要建立在底層百姓的信任與安寧上。”
朱棣的眉頭緊蹙,眼中燃起一股憤怒的火焰。
他堅定地認為:作為帝王,就是天下安寧的象征,掌控一國之命運,能決定生死,指引百姓的未來。
在朱棣看來,徐良這番話簡直是大逆不道!
朱棣雙手猛地一拍桌面,怒不可遏地站起身,目光冰冷地注視著徐良。
他正準備斥責徐良,門外卻傳來一聲佛號——
“阿彌陀佛。”
隨即,門簾輕揚,一位身穿素黑色袈衣,面色安詳的和尚緩步走入。
他的步伐從容不迫,雙眼透出一股深邃的智慧,目光停留在徐良和朱棣的身上。
此人正是姚廣孝,他沖著兩人作揖:
“兩位言辭如此激烈,未免有些失了分寸。”
朱棣見到姚廣孝,雖然心中依舊不悅,但臉上的怒火稍稍被壓制。
自就藩北平城以來,姚廣孝便是他的宮中重臣,深受他信任,甚至在許多決策中,朱棣都離不開他的支持與建議。
朱棣起兵靖難,除了受徐良影響之外,此人也是謀劃者之一。
此刻,朱棣不可能同時與徐良、姚廣孝翻臉。
“道衍,”朱棣皺眉說道,試圖平復自己的情緒,“此人言論荒誕,似乎想要動搖我等對國家治理的理解,你且治治他。”
姚廣孝輕輕抬手示意,緩緩開口:“朱大人不必急躁,徐良所言之理,雖然直言不諱,然而其中也有其道理。”
“只是,言辭之激烈,恐怕未必能讓人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
他轉向徐良,微笑著眨了眨眼:“你所說的‘皇權與地方官員的權力’問題,似乎對你而言,已非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而是根植于你內心的深層思考。”
“然,若真要從治國安邦的角度來看,過于注重地方官員的權力,未免有所偏頗。”
徐良略一挑眉,似乎對姚廣孝的這番話感到意外,但他并未打斷。
姚廣孝的話語平和,卻有一種無法忽視的力量,仿佛即使是觸及到最敏感的議題,也能夠保持一份理智與溫和。
“若百姓能夠安寧,治理便能得當。國家與百姓,豈能割裂?”
姚廣孝繼續說道:“然而,國家的治理也非單純依賴一人之力。真正的治國之道,是明君能容納各方的智慧,調和百姓與官員的關系,平衡天下的重重矛盾。”
朱棣深吸一口氣,沉默片刻。
他雖然心中不悅,但出于對姚廣孝的智慧一向敬畏,終究沒有繼續發作。
“燕王若能將心境放寬,不妨聽聽徐良之言。”
姚廣孝說道:“言辭固然有激烈之處,但這番思考,未嘗不值得我們深思。”
朱棣雖然心中仍然不悅,但出于對姚廣孝的深厚信任,并未再繼續發作,而是默然接受了姚廣孝的勸解。
徐良點點頭,嘴角帶著微笑,算是回應了姚廣孝的勸解,但內心依舊平靜如水。
姚廣孝輕輕撫了撫手中的佛珠,他的眼神深邃,仿佛洞察了朱棣的內心,便繼續說道:“皇權與地方治理,表面上看似一場不可調和的對立,實則兩者并非獨立存在。”
“徐良所言的‘皇帝’與‘地方官員’之分,反映的是權力與責任的分配,但若從更長遠的角度看,真正的治國理政,需注重兩者之間的互動與平衡。”
他微微停頓,眼神轉向朱棣,語氣溫和卻堅定:
“朱大人可知,‘治國安邦’的理想,并非單憑一個人的力量就能完成。”
“若只依賴上層權力,而忽略了民眾的需求與地方官員的運作,那只會造成治理的失衡,反而加劇社會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