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以攻為守,以破局求生
- 大明:長生不死的我成了皇明顧問
- 青石踏浪
- 2256字
- 2025-01-13 20:51:01
夜幕低垂,北風呼嘯,山坡上一片沉寂,只有火把在微風中搖曳,映得眾人面色忽明忽暗。
“所謂消極防御,又稱專守防御,就是單純的固守,既不進攻,也不尋求反擊。”
“是等待敵人行動后才做出反應,而非掌握主動。防御者只求守住陣地,內耗兵力,逐漸陷入困境。”
朱棣的聲音低沉而穩重,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
他目光如炬,掃過面前一眾將領,最終落在張玉身上,他稍作停頓,接著道:“你方才建議堅守北平,便是這種思路。”
張玉聽罷,目光微微一凝,雖有所動搖,目光中卻多了幾分不服。
他稍稍躬身,語氣冷靜但堅定:“殿下,此時北平孤立,敵軍四面環伺,若輕率出擊,便是舍安求險,豈不更危?”
朱棣聞言,不禁回想起今早與徐良關于“積極防御”和“消極防御”的辯論情形。
那時,徐良神情從容而堅定,口中道出的每一個字都似乎擲地有聲:“兵法之道,貴在隨機應變。若敵圍我守,兵久必疲,士氣低落。唯有以動制靜,以攻為守,方可占得先機。”
徐良目光深邃,似能看透戰局的每一步,他補充道:“若僅憑一城之固,任憑敵軍蠶食,遲早陷入絕境。”
“當年南宋襄陽守將呂文煥便是前車之鑒。孤城固守,雖一時得保,卻終被元軍斷絕糧道,陷入絕望。”
朱棣一向尊重徐良的見解,但也曾心生懷疑。
他當時反問:“如此冒險,若反撲失敗,又該如何應對?”
徐良微微一笑:“殿下,戰爭從未有絕對的勝算,但主動權卻是生存的關鍵。守得一時,不如破敵一瞬。”
朱棣回憶至此,目光更加堅定。
徐良那句“主動權是生存的關鍵”仿佛再次在耳邊響起。
他深吸一口氣,目光轉向遠方隱約可見的通州城,心中已有定見。
“張玉,你素來精通兵法,應當明白,消極防御只會陷己方于被動之中。守得一時,守不住全局。”
朱棣的聲音不疾不徐,卻如鐵錘敲擊在每個人的心上。
火光跳動,映出張玉面上復雜的神情。
朱棣目光深邃,繼續道:“南宋末年,襄陽城乃拱衛南宋腹地之重鎮。守將呂文煥多年死守,卻終因援軍遲緩、士氣低落,陷于元軍鐵蹄之下。”
他微微瞇起雙眼,語氣更顯冰冷:“孤問你,這守城的下場,又有何意義?”
張玉心頭一震,腦中浮現出襄陽城被攻破的悲壯景象,耳邊似乎響起了南宋軍民最后一戰的吶喊與哀鳴。
他雙拳緊握,語氣依舊不讓步:“殿下,北平與襄陽不同。北平一旦失守,大軍根基盡毀,而貿然進攻若失敗,后果更是不堪設想。”
朱棣微微一笑,冷意卻未散:“正因不同,孤才不愿重蹈覆轍。若敵軍圍而不攻,斷我糧道,拖垮士氣,北平還能支撐多久?
“消極防御看似穩妥,實則險象環生!”
他抬手,指向通州城,聲音如沉雷般響起:“與其等他們逐步收緊包圍,不如采取積極防御,主動出擊,撕開缺口,打亂其部署!”
張玉眉頭緊鎖,他低聲問道:“殿下,何為‘積極防御’?”
朱棣并未立刻答話,沉思片刻后,答道:“積極防御,又稱攻勢防御,是在防守中主動求變,在敵方未穩之時,掌握戰局的主動權。并非一味死守,而是在穩固防線的同時,尋找破敵的機會。”
張玉眉頭緊鎖,顯然對這一概念仍存疑:“殿下,若將兵力分散,主動出擊,萬一敵軍反撲,北平防線豈不岌岌可危?”
聽到這話,朱棣卻是與一旁守衛的張信會心一笑。
想當初他們也是這般對徐良發起了疑問,最后被徐良所論述得服服帖帖。
朱棣心中不由再次浮現出早上的情景。
徐良語氣平靜卻不容置疑:“若只守不攻,敵軍必會調集更多兵力,逐步壓縮守方空間。屆時,北平將不再是戰略要地,而是一座孤城。孤城再固,終究抵不過敵軍的層層蠶食。”
當時,張信也難掩疑慮,忍不住問道:“徐先生,若我軍主動出擊,卻不慎被敵軍伏擊,豈非全盤皆輸?”
徐良微微一笑,答道:“所謂‘進攻’并非魯莽之舉,而是以守為本,擇機出擊。敵未穩時,施以迅雷之勢;敵若追擊,則以伏制敵,牽其后方。”
“正如《孫子兵法》所言:‘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以靈活之勢破敵,方為取勝之道。”
回到眼前,朱棣目光轉向張信,見他嘴角含笑,顯然也想到了那次論戰。
張信心領神會,走上前來,沖著張玉抱拳道:“張將軍,殿下的意圖明確:防御目的并非單純守住一城,而是以此為基,破敵制勝。”
他語氣一頓,接著引用道:“《孫子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勝。’防守與進攻本應相輔相成,豈能割裂而論?”
張玉聞言,微微點頭,但依舊皺眉道:“張僉事所言雖有理,但敵我懸殊之下,孤注一擲豈非自尋死路?”
張信淡然一笑,目光轉向遠方:“三國時曹操屯兵官渡,兵少糧缺,卻敢夜襲烏巢,斷袁紹糧道,最終以少勝多。這便是‘積極防御’的精髓——以攻為守,以破局求生。”
“不錯!”朱棣目光銳利如刀,補充道:“孤之意,正是效仿曹操破袁紹之法。若能一舉拿下居庸關與喜峰口,不僅可緩解北平之圍,更能大挫建文軍心,為靖難大業奠定勝勢!”
張玉聽到“靖難大業”四字,心頭震動,沉思良久。
腦海中浮現出先前戰場上建文軍步步緊逼的畫面,以及北平百姓惶恐無助的神情。
他終于意識到,若不突破眼前困局,北平的局勢將愈發危急。
“張將軍,”張信再度開口,語氣中帶著幾分急切,“此刻正是敵軍布防未穩之時,若我們抓住戰機,不僅能保北平,還能徹底扭轉戰局!”
張玉目光掃過四周的將士,看到他們臉上掩飾不住的疲憊,卻也藏著一絲隱隱的期待。
他心中掙扎不已,思慮萬千,仿佛在理智與情感間徘徊。
終于,他緩緩抬頭,深吸一口氣,對朱棣躬身道:“殿下所言,確有道理。末將……愿聽從調遣。”
朱棣目光微微一亮,嘴角露出一絲欣慰的笑意。
他上前一步,拍了拍張玉的肩膀,沉聲道:“好!孤必與你們共戰此局,奪取靖難首勝!”
火光之中,眾將領齊齊抱拳,齊聲應諾。
北風更緊,狼嚎聲愈發清晰。
朱棣的目光如利刃般穿透黑暗,遙望著遠方的通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