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天下之主是百姓
- 大明:長生不死的我成了皇明顧問
- 青石踏浪
- 2059字
- 2025-01-12 19:22:40
姚廣孝佇立門前,目光如炬地注視著北平城的繁華景象。
夕陽灑在城墻上,金光與陰影交織出一幅輝煌而又肅穆的畫卷。
北平城的街巷里,販夫走卒的吆喝聲不絕于耳,孩童的嬉笑聲穿梭其中,仿佛一片盛世圖景。
然而,誰又知道這繁華的景象背后,昨日才剛剛經歷了一場戰爭?
姚廣孝突然意識到,多年來的高高在上的謀劃或許忽略了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民心。
他心中涌起滔天波瀾,仿佛多年封存的某種情感被突然喚醒。
緩緩閉上雙眼,腦海中浮現出年少時親眼見到的場景:百姓流離失所,饑寒交迫,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蜷縮在破敗的土屋前,面無表情地望著遠方,那雙渾濁的眼中透著絕望。
那時的他天真地以為,強權足以改變一切。
然而,他卻忽略了,這些最普通的人,才是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
姚廣孝喃喃道:“若天下之主是百姓,而非皇權,那我為誰而謀?又為何而謀?”
這時,徐良從他身后緩緩走來。
他的目光落在街道上那些忙碌的百姓身上,語氣平靜卻透著一絲深意:“按宗法制的說法,一個王朝只要子孫未絕,就能傳承萬代,可為何最終都難逃滅亡?”
姚廣孝略一沉思,答道:“天子荒淫無道,作惡多端,必然招致人神共憤。”
徐良搖頭輕嘆:“這正是董仲舒加諸華夏兒女思想上的一把枷鎖,所有罪責歸于天子,掩蓋了真正的問題根源。”
姚廣孝聞言,面色微變。
他低聲道:“董仲舒的‘天人感應’乃勸善懲惡之說,教化臣民,安定社稷,豈可輕易妄論!”
徐良冷笑一聲,語氣低沉卻不失力量:“正因如此,這千百年來的王朝才將萬民困在‘君為舟,民為水’的謊言之中。”
“天子失德,舟覆水涌,可誰又曾問過,這舟本該為何人所駕?”
姚廣孝身子一震,后退一步,心中升起難以名狀的驚懼。
他想反駁,卻發現徐良的話直指核心,令他無從辯駁。
他微微顫抖的手觸碰袖中的佛珠,珠與珠間的碰撞聲仿佛敲擊著他的內心。
他低聲道:“徐先生,慎言!”
徐良目光冷峻,帶著一絲憐憫,仿佛在注視一個被囚禁于傳統枷鎖中的智者。
他的思緒回到了數年前:在民間游歷時,他見過太多苛捐雜稅下的悲慘景象。一位農婦為避賦稅,將新生嬰兒丟入冰冷的河水中;一個村落因橫征暴斂,全村餓殍遍地。
這些畫面如刀刻般烙在他心中,成為今日冷言相對的源頭。
徐良沉默片刻,緩緩道:“大師舍棄紅塵浮華,選擇輔佐帝王,自當明白,這天下的根基并非僅靠教化與法度便能永固。”
姚廣孝深吸一口氣,竭力壓下心中的波瀾。
他緊握的佛珠輕輕滑動,閉目仿佛在內心與某種更高的存在溝通。
“天人感應……”他低聲重復,聲音如同從深淵中傳來,充滿力量。
徐良站在一旁,既有期待,也有探尋。
姚廣孝睜開雙眼,眸光深邃如夜:“你的話雖刺耳,卻不無道理。但‘天人感應’絕非僅是枷鎖。它乃圣人智慧,平衡天地人三界之道。”
“天子失德,天象示警,以震懾人心。若無此教化,天下豈不更加動蕩?”
他聲音越發堅定,仿佛在為自己的信念辯護。
然而,少年時的那一幕再次涌上心頭:那場饑荒中,百姓的哀號依然清晰,而那些所謂的“天象示警”未曾帶來任何改變。
姚廣孝眉頭緊鎖,喃喃道:“若天心未動,天象未顯,那百姓又當如何自救?”
徐良淡然一笑,語氣中透著一絲冷冽:“大師可曾想過,真正的‘天人感應’,或許并非自上而下的警示,而是自下而上的吶喊?”
這句話猶如一道驚雷,在姚廣孝心中轟然炸裂。
他身子一震,不自覺地后退數步,靠在墻壁上,雙目圓睜,仿佛看見了另一片天地。
“自下而上……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他顫聲道。
徐良默然,以沉默給予肯定。
姚廣孝久久無言,手中佛珠滑落,灑在地上發出一串清脆的聲響。
他俯身拾起佛珠,指尖微微顫抖,最后停在一顆佛珠前,凝視著那顆佛珠,心中波瀾未平。
這一顆佛珠,仿佛連結著他內心深處最隱秘的思考。
許久,他緩緩彎下腰,將佛珠輕輕拾起,緊緊攥在手中。
“徐先生,”姚廣孝抬起頭,目光中透著疑問與掙扎,“若天下的主宰真如你所言,那皇帝又當置于何地?”
徐良靜默片刻,目光冷靜:“皇帝只是世間權力的集中點,而權力若不為民所用,便是桎梏,是禍害。”
“今日你輔佐一明君,明日呢?若下一任皇帝昏庸無道,大師又如何自處?”
姚廣孝聞言,再次將目光投向北平街道。
熙熙攘攘的百姓,挑著擔子的販夫走卒,街邊玩耍的孩童……
他恍然明白,這些人的命運,并非一代圣君所能長久維系。
“你讓我拋棄皇權?”姚廣孝語氣低沉,帶著一絲質問,“可若無皇帝,這天下豈不群龍無首?亂世再起,生靈涂炭,那時百姓又如何安生?”
徐良緩步走到他身旁,望著漸隱的夕陽。
“我并非要你拋棄皇權,而是要你明白,皇權僅是手段,而非目的。”徐良語氣堅定,“真正的圣君應懂得,他的權柄來源于何處,又該為誰服務。”
姚廣孝沉思良久,雙手合十,閉目念誦佛經,仿佛在尋求佛理的指引。
然而經文中的每一個字,都如重石砸在心湖。
片刻后,他睜開眼,目光中多了一抹前所未有的堅定。
“徐先生今日所言,令道衍醍醐灌頂。”
徐良微微一笑:“民心向背,乃天下興亡之根本。若大師真有心為天下謀福祉,當以民為本,革除弊政,扶持民生。”
“輔佐皇帝固然重要,但更要讓他明白,這天下并非一人之天下,而是眾人之天下。”
這一刻,姚廣孝想起已經領兵出征居庸關的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