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6章 武器裝備

  • 后明
  • 致新
  • 2098字
  • 2025-01-26 18:06:26

“既然說到這里,那我們干脆今天就接著討論關(guān)于軍隊武器裝備的問題”安明看隊伍的框架基本搭建起來,武器裝備也得跟上

“先說鎧甲,有鎧甲跟沒有鎧甲,這點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比我等更清楚”安明看著曲予懷鄧明等人語重心長的說到

“高盔甲率,能夠有效降低陣亡率”

(明軍鎮(zhèn)壓孔有德叛亂,在曠日持久的登州之戰(zhàn)死了1012人,輕重傷卻有6240人。死傷比是1:6。

《滿文老檔》記天聰四年四月一次局部戰(zhàn)斗“我軍陣亡十三人,被傷二百四十五人”。崇禎十二年,明軍在松山擊退清軍,逃回的漢人報告說清軍焚化了200具尸體,另有1500-1600人負(fù)傷。死傷比是1:8)

“安兄說的不錯,穿不穿盔甲,兵丁的陣亡情況完全不一樣,有盔甲大部分的士兵能夠得到有效防護(hù),即便被敵軍砍,也不過負(fù)傷,如果沒有盔甲則有可能就陣亡了,同時士兵著甲,抗擊能力也增強(qiáng),被敵人擊打,仍能夠維持戰(zhàn)斗力,這對于戰(zhàn)場的局勢也至關(guān)重要”(注1)

“既然如此,肯定要制造鎧甲,具體該選擇哪一種,大家也都說一說”

“說來這鎧甲種類五花八門,起義軍里穿什么的都有,牛皮甲、木甲、藤甲、鐵甲、扎甲、棉甲”

“牛皮甲、木甲、藤甲就不考慮了,一來制作起來也頗為麻煩,如果煉鐵進(jìn)展順利,大規(guī)模制造鐵不成問題,如此一來既可以發(fā)展傳統(tǒng)鐵甲,也可以用來制造棉甲,我個人更傾向制造棉甲,主要棉甲制作容易,價格低廉,且不像傳統(tǒng)重型鎧甲需要量身定做,方便大批量生產(chǎn),重量輕,對火器有很強(qiáng)的防護(hù)力。”朱青盤算了一下,說出了想法(注2)

“我贊同朱青的意見”安明聽后,直接表態(tài),

對于盔甲的發(fā)展史,安明也略有了解,實際到了明清,其余類型的盔甲基本都被淘汰,只剩下棉甲,主要是布面甲的重量,較之札甲而言不僅輕便,造價也大大降低,同時用厚密棉布也能對火器鉛丸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除能防御火器,甲片內(nèi)置可以有效的保暖和防止生銹。

“我也認(rèn)為棉甲更合適,鐵甲又沉又冷,穿起來麻煩,遠(yuǎn)不如棉甲方便”鄧明聽后也認(rèn)為棉甲更合適

“不僅如此,最重要的,隱匿于棉布之下的鐵片可以不采用傳統(tǒng)札甲的制作方法,用較大的鐵片連接,也不用穿孔綴連,節(jié)省了物料的人工成本”

“其實就現(xiàn)在就制造鎧甲言,我們能夠馬上得到的,也就只能制造棉甲,棉甲所需布帛、棉、內(nèi)襯、鐵甲也皆容易得到”(注3)

“如此,就先制造棉甲,只是棉甲在這里南方會不會怕熱”

“這個倒無妨,大江南北,夏天都是一樣的熱,冬天南方比不得北方寒冷,但棉甲穿上也不會熱,所以,綜合下來,相比較其優(yōu)點,南北溫度的問題不能夠作為否定項,再者,這個棉甲可以防火槍”

“那這個鎧甲,就確定為棉甲,接下來就安排人手開始制造”

“這個沒什么大問題,布帛馬上安排人去買,鐵現(xiàn)手里的也都拿出來一點,去找?guī)讉€裁縫,先制造幾副應(yīng)該不成問題,最好能有一副鎧甲拿來放樣”

“鎧甲樣子,這個我來安排,成都來的弟兄們,應(yīng)該手里也能湊出來一副”曲予懷開口應(yīng)承下來

“如此,老朱就安排制造,想來一副鎧一兩銀子也就夠了,先打造三百副”

安明記得以前研究過在,明朝棉甲的價格在1.5兩-2兩之間,但這已經(jīng)是采購價了,安明他們自己可以生產(chǎn)鐵,其他的材料就地購買,人工也便宜,一副鎧甲的造價綜合下來,一兩也就夠了。(注4)

注4:《工部廠庫須知》中也找到了關(guān)于這些材料的價格,其中:木炭每百斤3~3.5錢,煤炭每百斤1.3錢,建鐵(即閩鐵)每斤0.16錢,白棉布每匹長三丈二尺共3錢,到染局染成青色每匹要0.75錢,絨繩每斤9錢,白棉線每斤1.2錢,生漆每斤0.65錢。而當(dāng)時明朝一副盔甲需要工食銀2.4兩左右。

《欽定大清會典(乾隆朝)·卷八百九十三·直省兵丁軍器》記載,1副棉甲工料銀2兩,1副鐵盔1.5兩,1副鐵甲工料銀3.3兩。1把腰刀0.92兩,1把鳥槍1.23兩,1桿長矛,0.1兩,1張弓1兩,1支箭4分白銀。

注1:《總督四鎮(zhèn)奏議》記載萬歷十三年的遼東軍備,所列全部是鐵甲(明甲和青甲),臂手配備也很普遍。其中正安堡車營有1512人,配備281副明甲和1696副青甲,甲比兵還多。到了萬歷47年薩爾滸之戰(zhàn)《滿文老檔》描述薩爾滸之戰(zhàn)的明朝川兵,卻只披木甲和硬牛皮甲,朝鮮步兵披綿甲,即便不能把薩爾滸之戰(zhàn)的失敗全部歸咎于鎧甲,但鎧甲對于軍隊的戰(zhàn)斗力影響任然無法忽視。

注2:《明會典》記載:“弘治九年,令甲面、用厚密青白綿布;釘甲,用火漆小丁,又定青布鐵甲,每副用鐵四十斤八兩。造甲,每副重二十四斤至二十五斤。”以明斤換算,布面甲重量約莫只有現(xiàn)在的二十八斤,較之札甲而言,造價大大降低的同時提升了輕便性,同時用厚密棉布也能對火器鉛丸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甲片內(nèi)置可以有效的保暖和防止生銹;此外,隱匿于棉布之下的鐵片可以不采用傳統(tǒng)札甲的制作方法,用較大的鐵片連接,也不用穿孔綴連,節(jié)省了物料的人工成本。

注3:明人朱國禎在《涌幢小品》中記載了“純棉盔甲”的制作方法:“棉甲以棉花七斤,用布縫如夾襖,兩臂過用腳踹實,以不胖脹為度,曬干收用。見雨不重、霉鬒不爛,鳥銃不能大傷。”

注3:布面甲和棉甲之間的定義容易產(chǎn)生混淆,實際上棉甲屬于一個大類,布面甲為其中一項,布面甲是后人冠以的稱呼,在當(dāng)時,稱之為暗甲,更嚴(yán)謹(jǐn)一點,這一形制的甲胄應(yīng)該稱作棉鐵復(fù)合甲。棉鐵復(fù)合甲的本質(zhì)仍然屬于鐵甲的一種,清襲明制,八旗軍所列裝的棉鐵復(fù)合甲的規(guī)制同樣是由布帛、棉、內(nèi)襯、鐵甲葉這幾部分所組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鸡西市| 黄平县| 沂水县| 定结县| 五家渠市| 东乡| 吉安县| 文山县| 张掖市| 桦南县| 鄄城县| 清流县| 闽侯县| 寿阳县| 原平市| 梁河县| 济宁市| 康定县| 乡宁县| 昭平县| 乐清市| 包头市| 那坡县| 视频| 宜州市| 巴彦县| 沙河市| 宾川县| 嘉兴市| 东安县| 河池市| 札达县| 兴安县| 若羌县| 大名县| 汝城县| 社会| 青岛市| 龙陵县| 武鸣县| 曲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