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火眼金睛
- 仙海經
- 吟游大詩人
- 2061字
- 2025-02-02 20:42:39
“徒兒拜見神箭師父!”心安大聲的呼喊著,再次重重一拜。
“起來吧~”八臂神箭面帶歡喜看著虎頭虎腦的心安連連點頭。
“你想成為一個好的箭手,強大的力量,敏銳的目光,沉著冷靜的心,三者缺一不可!”
“你年齡還小,身子骨還未長成,力量與冷靜以后再說。現在我先教你明察秋毫秘術,煉成后可得火眼金睛,目光所到之處飛鳥狡兔盡收眼底!”八臂神箭十天半月才來一次,所以時間很是寶貴,眼下才拜師,已經開始傳授箭術。
“謝師父。”心安聽到火眼金睛幾個字,頓時一臉驚喜,面上帶了幾分急切。
“家里有沒有香?”八臂神箭問道。
“有的有的。”張老頭連連點頭,從堂屋供案旁拿來一把檀香和一個香爐。
八臂神箭接過檀香,取出一支香插在香爐之中。
“目是心眼,想要得火眼金睛,需鍛目成金!”
“把香爐拿到角落柴垛上。”八臂神箭吩咐。
張老頭聞聲接過香爐,小心翼翼的放到柴房前一堆柴垛上。
“燃香,把房間燈吹滅。”八臂神箭再吩咐。
“好的。”張老頭按他要求,點燃香火,吹滅油燈。
伴著房間里的燈吹滅,小院頓時陷入一片黑暗。
入目只有一點細如米粒般的暗紅香火,懸在半空中。
“心安,你離燈火三丈,站好...”八臂神箭再道。
心安按其吩咐,連退幾步,站得筆直。
“今日我傳你火焰金睛訣,你要仔細聽!”
“閉目展眉,吸氣舒胸,意想金光自泥丸而動,沿督脈,經神庭,至印堂,分兩股左右眼眶繞行,順瞳子過晴明,返印堂,退神庭,回泥丸...”
八臂神箭邊頌口訣,一邊以手在心安身上幾處穴位輕輕點動,繞行一周后才短暫停頓,然后再念第二遍。
如此連頌七遍,這才停下。
“睜眼,目視香火!”
心安雖然不知這段練功口訣中的諸多穴位在哪,更是不知口訣里的金光神庭是什么東西,但是被師父點到之處皆微微發熱,點完一圈之后體內竟然彷如有一股極其細微的暖流隨之繞行。
這般神奇的感覺讓他很是驚奇!
連繞七遍之后,他才睜開眼,望著那如米粒般的香火。
“不可眨眼,眼酸時就說一聲。”八臂神箭吩咐著,然后坐在長凳上喝起茶來。
心安盯著香火一動不動,初時尚無感覺,但是不過十幾呼吸之后,便覺眼眶窩酸,想要眨眼。
但是想到師傅的話,他用盡全力努力的睜著眼睛,但是不過幾個呼吸眼淚就不由自主的流了出來,瞬間迷蒙了雙眼。
“師父,我撐不住了。”又堅持了幾個呼吸,心安稚嫩的聲音響起。
“閉目,展眉,吸氣,舒胸....”八臂神箭再次口誦秘訣,手如飛輪,如蜻蜓點水般在心安的穴位上連番拂過。
七遍之后,他再次吩咐心安睜開眼盯著香火。
這一次心安睜開眼再看香火時,卻仿佛輕松了幾分,竟然堅持了半盞茶的功夫,才被眼淚迷蒙雙眼。
八臂神箭再誦法訣,手點穴位,七遍之后,讓他繼續盯著香火修煉。
如此這般循環往復,一晃已經是深夜,張老頭早在一旁昏昏欲睡。
“今日就煉到這,平時我不在時,一到傍晚時分,你就按我說的方法修煉即可。”
“口訣記住,穴位記不清沒關系,知道大致方位即可,實在不行就揉揉眼眶周圍幾處穴位。”八臂神箭一番交代,起身而去。
“徒兒遵命。”心安重重的點頭。
這口訣不多,而且每次師父都連念七遍,所以整片口訣已經全部記下。穴位的位置雖然還有些迷糊,但因為師傅點的地方能感覺到,模模糊糊的印象就像是在身上畫了一棵小豆芽,肚臍處為根,兩個眼睛就是兩瓣豆芽瓣,然后再繞回肚臍。
“神箭師父慢走。”張老頭攜心安一直送到門口。
送走八臂神箭,張老頭倒頭就睡了,小心安則是精神抖擻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入睡。
如此他只能默念師父傳授的火焰金睛訣,想象著那棵小豆芽苗在身上慢慢生長,漸漸渾身也慢慢變得暖洋洋的,不知念了多少遍之后,他也慢慢進入夢鄉。
第二日,張老頭睡到日上三竿才醒,心安還在沉沉睡著。
張老頭看著熟睡的心安,起來生火做飯,兩碗面疙瘩盛好,這才喊醒心安。
吃完飯,張老頭這才開口:
“既然你師父要求你必須上學,等下我先帶你去村中學堂看看,行不行?”
“嗯。”心安雖然不情愿,但還是點了點頭。
見他同意,張老頭拎了兩只昨夜八臂神箭送來的山雞,帶著心安朝村中而去。
漁花村依山而居,房屋沿溪而布,三折兩彎,猶如一條盤旋臥龍。
這學堂就設在龍角的位置。
漁花村本沒有學堂,想要求學需要翻到山那邊的蒼云鎮上,翻山越嶺不說,沿途還有豺狼虎豹,所以很是棘手。
直到村中首富王員外聯系到一位落魄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請了回來。
書生是這漁花村走出去的秀才,因未能再有精進,一直在外面當賬房先生。
王員外又召集父老鄉親把山坡上那座破廟一番整修,建成了漁花村第一座學堂。
書生在外鄉漂泊伶仃,賺些微薄俸祿,此番回到家鄉,有王員外的鼎力支持,每月給他一些貼補,再加上收人辦學收點學費,收入比之以前要豐厚許多。且村中人皆稱其為大先生,對其敬仰有加,又是故土而居,自然比在外面漂泊要稱心許多,他也是勤勤懇懇盡心盡責,如此一教就是十幾年!
張老頭拎著山雞,帶著心安,沿著小溪迂回而行,不多時,便見到那山坡上若隱若現的廟檐。
再往前走已經可以聽見隱隱約約的讀書聲,伴著雀叫鳥鳴在林間回蕩。
一縷縷陽光透過參天大樹的濃陰,打在斑駁的石墻上,彷如一串串金色的葡萄,在微風中輕輕晃動。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余成歲,律呂調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