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了凡四訓》的心理學解讀
- 涂道坤
- 1820字
- 2025-01-06 17:53:09
自序
20多歲時,我第一次翻開《了凡四訓》,立馬被書中的故事吸引。那個算命先生太厲害了,竟能把袁學海的命算得絲毫不差。而更厲害的是棲霞山中的那位老禪師,他讓袁學海與他一起靜坐,三天三夜沒合眼,也未曾說過一句話。之后,一番交談,醍醐灌頂,輕輕松松就改掉了袁學海的命數。
首次讀《了凡四訓》,感覺故事很離奇,甚至有點魔幻,但對于那些逆天改命的原理與方法卻懵懵懂懂,沒怎么讀懂。
快滿30歲時,再讀,似乎明白了一些。從小到大,我一直脾氣急躁,容易沖動發怒。由于這些性格上的缺陷,不僅在單位吃了不少虧,讓膽囊還長了息肉。一位老中醫對我說,這個病是氣性太大造成的,你得改。因此我又重讀《了凡四訓》。袁學海也曾是一個脾氣火暴的人,后來卻變得冷靜、沉穩,我想看看他是如何改變的。
40多歲時,不知怎么回事,我突然害怕起坐飛機來。飛機平飛時感覺稍好一些,遇到氣流,一顛簸,便擔心飛機會掉下去。于是心跳加速,臉色蒼白,雙手緊緊抓住座椅扶手。那種巨大的恐懼和無助令我備受煎熬。
為了治愈飛行恐懼癥,我開始狂讀心理學書籍。
當我具備了一些心理學知識后,再回頭讀《了凡四訓》,我被震驚了,發現《了凡四訓》不僅是一個算命改命的故事,也不僅是一部家訓,更是一個成功的心理治愈案例。里面有算命先生與禪師的較量,有洗腦與反洗腦、精神控制與反精神控制的角逐,更有一個靈魂的自我救贖。
于是我明白了,算命先生的話之所以靈驗,不是他多么有本事,而是袁學海接受了他的心理暗示,被他精神控制。在精神控制下,袁學海逐漸變得悲觀、頹喪、絕望,以至于患上了抑郁癥,終日不讀書、不學習,什么也不盼,什么也不干,差不多是一個廢人。
同時,我也明白了,云谷禪師在棲霞山中與袁學海的對話,其實就是今天的心理咨詢。所不同的是,云谷禪師通過一次聊天,不但讓袁學海擺脫精神控制,還教會了他自我療愈的方法。之后,袁學海改名袁了凡,重新構建生命格局,得以改變命運。可以說,袁學海之前面臨的所有困境,皆是心理困境,而他命運的轉變始于心理治愈。
第三次讀《了凡四訓》,不僅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云谷禪師與袁學海的談話更是大開大合、驚心動魄,所具有的治愈力量,震古爍今,對于當下的我,以及我們,具有非凡的意義。
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算命先生的預言,是袁學海的枷鎖,而對很多人來說,原生家庭則是枷鎖。在這些家庭中,父母插手孩子的方方面面,將關心變成焦心,把愛變成精神控制。孩子在壓抑中長大成人,自我價值感極低,很容易被各種心理問題所困擾。
在一次團體心理治療中,我遇到一位優雅的女士,不幸患有躁郁癥。她說,自己這一生最大的不幸,就是攤上這樣的父母:無論你做什么,他們都不滿意,會指出你的不是并糾正你。他們口口聲聲說“都是為你好”,但那種動輒得咎、不被認可的感受,既讓你緊張、害怕、抓狂,又讓你羞愧、內疚,自卑到了塵埃里。
人渴望肯定,討厭否定;渴望自主,討厭束縛。精神壓制如同天花板吊頂,封死向上空間,迫使你向下沉淪。這樣的壓制,不知道會制造出多少自卑的孩子、焦慮的丈夫、抑郁的妻子。也不知道在向下墜落的時候,有多少人戰栗、掙扎、呼喚,希望有人能拉他們一把。
電影《無問西東》里,年輕漂亮的女子王敏佳被人羞辱、毆打、毀容,精神慘遭荼毒。那段時間,她一閉上眼睛,就感覺自己往下掉,一直往下掉,下面特別黑,猶如無底深淵。
同學陳鵬對她說:“你別怕,我就是那個給你托底的人。我會跟著你一起往下掉,不管你掉得有多深,我都會在下面給你托著。”
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能給自己托底的人。心理治愈,是給人托底。但治愈你并托起你生命大底的并不一定是心理咨詢師,他們也可能是你的父母、你的老師、你的朋友、你的閨密,還可能是一本書、幾句話。當袁學海掉進命數的深淵,感到孤獨、無助和絕望時,是云谷禪師的一席話,托起了他,讓他的人生開始反轉。而我在人生低谷時,是《了凡四訓》托著我,才沒有向下墜落。
如今,我決定寫一本書,將自己讀《了凡四訓》的心得以一種感性的方式呈現出來。我以《了凡四訓》為基礎,虛構了一些場景、細節,也加入了很多自己真實的經歷和感悟。
在該書即將完稿之時,回想起童年時的急躁、任性,年輕時的怨念、“躺平”,中年時的焦慮、恐懼,以及認知轉變的點點滴滴,不禁感慨萬千。
千言萬語凝成一句話:命運從來就不是從外面走進來的,而是從內心走出去的,倘若心不受束縛,人生就不會設限。
愿我們每個人,都能活出心底的勇氣、正義和良知,活出活色生香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