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曹操

曹操生前沒有稱帝,僅為丞相,曹丕稱帝后,追尊他為“武帝”,史稱“魏武帝”。歷史上的曹操才能出眾,有很大的功績,但由于《三國演義》的重大影響,他成了文學史上最大的反派。《世說新語》里的曹操非常聰明:和袁紹斗智,是用聰明壓人;望梅止渴,是用聰明騙人;睡中殺人,是用聰明嚇人。又怕別人比他聰明:楊修常常道破他心事,最后就處死楊修;匈奴使者看出他破綻,就派人追殺使者。這些形象更像是民間故事,讀起來很有趣。

在《世說新語》中,曹操又被稱為“魏武”“曹公”等。

* * *

曹操1

曹公少時見喬玄1,玄謂曰:“天下方2亂,群雄虎爭,撥3而理4之,非君乎!然君實5亂世之英雄,治世6之奸賊。恨7吾老矣,不見君富貴,當以子孫相累8。”識鑒7.1

【注釋】

1.喬玄:亦作橋玄,字公祖,東漢桓帝時為度遼將軍,有安邊之功。

2.方:正好,正當。

3.撥:整頓。

4.理:治理。

5.實:事實,實際。

6.治世:太平盛世。

7.恨:遺憾。

8.累:煩勞,托付。

【譯文】

曹操年輕時去見喬玄,喬玄對他說:“天下正要動亂不安,各路英雄像猛虎一樣爭斗。能整頓治理這種亂象的,不就是你嗎!你實在是亂世的英雄、盛世的奸賊。遺憾的是我老了,不能眼見你的富貴,只有把我的子孫托付給你了。”

【評析】

喬玄是漢末“月旦評”的領袖之一,他的褒貶對士人升降影響很大,所以曹操也不能免俗,親往拜謁,求他品題。喬玄對曹操的評價很高,到了要托付子孫的地步。從曹操后來的發展與成就看,足見其先見之明。

【背景】

東漢末年開始盛行“品題”,即由一些有名望的權威去評論人物,定其高下。這種評論是有實效的,一旦得到好評,身價百倍,會被當局注意,授予各類職務。曹操被稱為“奸雄”,源自年輕時去見名士許子將時,被許子將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和這則故事很相似。

【歷史鏈接】

九品中正制 “品題”最終發展為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即在各州、郡設立中正官,將各地士人按才能分別評為九等(九品),供朝廷按等選用。這種制度表面上是公平選任,但由于中正官常由世家大族把持,實際從政策層面把世家大族的特權固化下來,成為了貴族社會的統治工具。九品中正制一直延續到魏晉南北朝結束,才逐漸被考試選官制度——科舉取代。

* * *

曹操2

魏武少時,嘗1與袁紹2好為游俠3。觀人新婚,因潛入主人園中,夜叫呼云:“有偷兒4賊!”青廬5中人皆出觀,魏武乃入,抽刃劫6新婦。與紹還出7,失道,墜枳棘8中,紹不能得動。復大叫云:“偷兒在此!”紹遑迫9自擲10出,遂以俱免。假譎27.1

【注釋】

1.嘗:曾經。

2.袁紹:袁紹,字本初,討伐董卓時被推為盟主,其后占據冀、青、幽、并四州,是北方最大的勢力。詳見后文【人物】。

3.游俠:指豪爽好結交、輕生重義、救人危難的人,亦指無賴之徒。此處為后者。

4.偷兒:竊賊,小偷。

5.青廬:古代北方民族舉行婚禮時用青布搭成的帳篷。

6.劫:劫持。

7.還出:退出。

8.枳棘(zhǐ jí):枳木與棘木,多刺。

9.遑(huáng)迫:惶急不安。

10.擲:騰跳,縱躍。

【譯文】

魏武帝(曹操)年輕時,曾和袁紹喜歡做游俠。看見有人新婚,就偷偷進入那家主人的園子,夜里大聲呼叫道:“有小偷!”青布帳篷里的人都走出來看,曹操就進入帳篷,拔刀劫持新娘。他和袁紹退出去,卻迷了路,掉進枳棘叢里,袁紹不能動彈。曹操又大叫道:“小偷在這里!”袁紹趕忙自己跳了出來,兩人這才都逃脫了。

【評析】

曹操和袁紹都是貴族子弟,兩人從年輕的時候就相識,《世說新語》中記載了很多他們的故事。這一則故事的關鍵情節在于袁紹被荊棘困住,曹操用大叫的方式吸引人來,借以刺激袁紹,使他因急迫發揮全力,從而得以脫身。曹操的行為是急中生智,但也完全沒有考慮袁紹的安全,可以看出他年輕時人品不端、對朋友不義的特點。

【背景】

四世三公 袁紹出身汝南袁氏,從他的高祖父袁安以下四代,出了五位官至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東漢最高官職)的人,門第極高。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官至太尉,出身不低,但和袁紹相比,差距就很大了。

【人物】

袁紹 在東漢末年的混戰中,袁紹占據冀、青、幽、并四州,成為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他的部下建議他迎回漢獻帝,遷都鄴城,操縱朝政,然而袁紹并未采納。建安元年,曹操率先“挾天子以令諸侯”,袁紹對之十分不滿,于建安四年調兵十萬,進軍黎陽,想要一舉攻下許昌,消滅曹操,但在官渡決戰中被曹操擊敗,不久病死。

* * *

曹操3

袁紹年少時,曾遣人夜以劍擲1魏武,少下2,不著3。魏武揆4之,其后來必高。因帖5臥床上,劍至果高。假譎27.5

【注釋】

1.擲:投擲。

2.少(shāo)下:稍微低了。少,稍微。下,低。

3.著(zhuó):附著,引申為擲中。

4.揆(kuí):揣度。

5.帖:同“貼”,挨緊。

【譯文】

袁紹年輕的時候,曾經派人在夜晚用劍投曹操,劍投得稍微低了些,沒有中。曹操揣度之后的劍必定會擲得高一點。于是他緊貼在床上,劍投過來時果然高了。

【評析】

史書評論曹操的時候常說他“生性多疑”,這在批評他猜忌之心太盛的同時,也反映了曹操是個思慮很細密的人。這則故事發生在電光火石的一瞬間,曹操仍然對形勢冷靜地做了推理,從而讓袁紹的計劃失敗。

* * *

曹操4

楊德祖1為魏武主簿,時作相國2門,始構3榱桷4,魏武自出看,使人題門作“活”字,便去。楊見,即令壞5之,既竟6,曰:“‘門’中‘活’,‘闊’字,王7正嫌門大也。”捷悟11.1

【注釋】

1.楊德祖:楊修,字德祖,出身弘農楊氏,太尉楊彪之子,后為曹操所殺。詳見后文【人物】。

2.相國:古官名,為百官之長,后用作對宰相、丞相的尊稱。

3.構:架構房屋。

4.榱桷(cuījué):屋椽。

5.壞:拆毀,毀掉。

6.竟:終了,完畢。

7.王:指曹操,時為魏王。

【譯文】

楊修擔任曹操的主簿,當時在營造相國門,剛剛搭建了屋椽,曹操親自出去察看,讓人在門上題寫了一個“活”字,就離開了。楊修看見了,立馬命人把門拆毀。拆完后,楊修說:“‘門’中有個‘活’,是‘闊’字,魏王是嫌門太大了。”

【評析】

曹操只是在門上寫了“活”,并沒有指示如何處理。楊修喜歡在人前顯露自己的聰明,在沒有請示曹操的情況下就命令拆門,這樣盡管暗合曹操的心意,但也觸犯到曹操的權威。

【人物】

楊修 字德祖,出身弘農楊氏,父祖以上幾代都是漢朝高官,楊修才思敏捷,好學善文,曾擔任曹操的主簿,屢屢猜中曹操心意。楊修和曹操的兒子曹植關系親密,為其謀取太子的地位。后來曹植失寵,曹操顧忌楊修才智過人,又是曹植的羽翼、袁術的外甥,將其處死。

* * *

曹操5

人餉1魏武一杯酪2,魏武啖3少許,蓋頭上題“合”字以示眾,眾莫能解。次4至楊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復何疑!”捷悟11.2

【注釋】

1.餉(xiǎng):饋贈。

2.酪:用牛、羊、馬的乳汁做成的食品。

3.啖(dàn):吃。

4.次:至,及。

【譯文】

有人送給曹操一杯乳酪,曹操吃了一點,在杯蓋上寫了“合”字給眾人看,大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到了楊修這兒,他就吃,說:“曹公讓每個人吃一口,還有什么好疑惑的!”

【評析】

“合”字拆開是“人一口”,曹操這里是用了拆字法給眾人看。楊修智慧過人,一下就看破了。但既然看破,說出來就可以了,卻一定要用“便啖”來展示自己超人的機敏。與上則故事一樣,這種“耍聰明”的事情多了,自然惹曹操生厭。

* * *

曹操6

魏武征袁本初,治裝1,余有數十斛2竹片,咸3長數寸,眾云并不堪4用,正令燒除。太祖思所以用之,謂可為竹椑56,而未顯其言,馳使7問主簿8楊德祖。應聲答之,與帝心同。眾伏9其辯悟10捷悟11.4

【注釋】

1.治裝:整理行裝。治,整理,備辦。

2.斛(hú):容器名,亦為容量單位,十斗為一斛。

3.咸:都。

4.堪:經得起,引申為可以,能。

5.椑(pí):橢圓。

6.楯(dùn):同“盾”,盾牌。

7.馳使:速派使者。馳,趕馬快跑。

8.主簿:官名。漢代中央及郡縣官署多置之。其職責為主管文書,辦理事務。

9.伏:同“服”,佩服。

10.辯悟:聰明穎悟。

【譯文】

曹操征討袁紹時,置辦行裝,剩下了幾十斛竹片,都只有幾寸長,眾人說不能用了,正要命人燒掉。曹操思索如何利用這些竹片,認為可以做成橢圓形的竹盾牌,還沒有明確地說出來,他馬上派人詢問主簿楊修。楊修隨聲應答,和曹操的想法一致。眾人都佩服楊修聰明穎悟。

【評析】

由于統一戰爭的需要,曹操特別重視軍需物資的管控,即便是較為易得的竹片,也沒有輕易浪費,而是認真考慮可能的用途。曹操在初步形成想法之后派人詢問楊修,一方面是請他協助決策,另一方面也是想評估楊修的能力和性格。而楊修在軍事領域表現出的聰穎也是引來曹操猜忌的主要原因。

* * *

曹操7

魏武嘗過曹娥碑1下,楊修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23”八字,魏武謂修曰:“解不4?”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別5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也,于字為‘絕’;幼婦,少女也,于字為‘妙’;外孫,女子也,于字為‘好’;齏臼,受辛6也,于字為‘辭7’: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修同,乃嘆曰:“我才不及卿,乃覺8三十里。”捷悟11.3

【注釋】

1.曹娥碑:曹娥碑是東漢年間,人們為了頌揚曹娥的美德而立的石碑。詳見后文【背景】。

2.齏(jī):切成細末的姜、蔥、蒜等。

3.臼(jiù):舂米的器具。

4.不:同“否”。

5.別:另外。

6.受辛:古時用石臼舂菜,常加姜、蔥、蒜等辛辣作料,因此石臼要承受辛辣的味道,即“受辛”。

7.辭:辭的異體字寫作“”,拆開即“受辛”二字。

8.覺:同“較”,引申為差別。

【譯文】

曹操曾經過曹娥碑下面,楊修跟隨著他。看見碑的背面題寫了“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曹操問楊修道:“你理解這是什么意思嗎?”楊修回答:“理解。”曹操說:“你先不要說出來,等我想想。”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說:“我已經解得了。”他命令楊修另外記下他的解釋。楊修說:“黃絹,是有顏色的絲,對應的字是‘絕’;幼婦,是少女,對應的字是‘妙’;外孫,就是女兒之子,對應的字是‘好’;齏臼,要承受辛辣的味道,對應的字是‘辭’。這說的是‘絕妙好辭’。”曹操也記下了自己的解釋,和楊修所說相同,于是感嘆說:“我的才華比不上你,我們兩個之間有三十里的差距。”

【評析】

參透一個文字游戲,并不能體現什么才華,曹操對楊修的評價,是日積月累形成的。楊修出身高門,政治理念和曹操原本就不一致,又一貫聰明外露,讓曹操對他非常警惕。后來楊修和曹植走得很近,干涉到曹操的繼承人問題,最終為曹操所殺。給他的罪名是“前后漏泄言教,交關諸侯”,意思就是多次泄露曹操的言語指示,和諸侯來往密切。

【背景】

曹娥碑 相傳曹娥的父親在五月五日迎神時溺死江中,尸骸流失,曹娥時年十四,沿江哭號整整十七個日夜,最終投江而死。縣令度尚為之立碑,即“曹娥碑”。碑文由文學家邯鄲淳寫成,題“黃絹幼婦,外孫齏臼”的是著名學者蔡邕(yōng)。因為有了曹操與楊修的這則故事,讓曹娥碑成了中國最早的“字謎”。今已不存。

* * *

曹操8

魏武行役1,失汲道2,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3,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4假譎27.2

【注釋】

1.行役(yì):行軍跋涉。

2.汲(jí)道:取水的道路。汲,打水。

3.饒子:果實豐饒。

4.前源:前面的水源。

【譯文】

曹操行軍跋涉,找不到取水的道路,軍中士兵都很口渴,于是下令說:“前面有一大片梅子林,果實很多,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們聽了,嘴里都流出口水來。趁著這個機會,他們得以到達前方的水源。

【評析】

在這個故事中,曹操的做法無疑是急中生智,幫助他在軍事行動中處于有利地位。也因為這則故事,“望梅止渴”成為了一個成語。

【成語】

望梅止渴 本意是人想到吃酸梅子就會流口水,因而止渴,但現在卻常被用來形容以空想安慰自己。

* * *

曹操9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1,不足雄2遠國,使崔季珪3代,帝自捉刀4立床頭。既畢,令間諜5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6非常7,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容止14.1

【注釋】

1.陋:矮小。

2.雄:稱雄。

3.崔季(guī):即崔琰(yǎn),字季珪,《三國志》記載他“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須長四尺,甚有威重”。

4.捉刀:執刀護衛。

5.間諜:潛入敵方,秘密偵探敵情之人。

6.雅望:儀表美好。

7.非常:不同尋常。

【譯文】

曹操將要接見匈奴的使者,自以為形貌矮小,不足以在遠方的國家面前稱雄,就讓崔琰代替,自己拿著刀站在坐榻旁邊。接見完畢后,他讓細作去問:“魏王看起來怎么樣?”匈奴使者回答說:“魏王儀表美好,不同尋常,但坐榻邊拿著刀的人,是位英雄。”曹操聽了,追殺了這個使者。

【評析】

在這則故事中,曹操僅僅因為使者認為他氣度不凡,就命人追殺,表現了他的狠辣。

【成語】

代人捉刀 指代人做事,多指替人寫文章。

* * *

曹操10

魏武常1言:“人欲危2己,己輒3心動。”因語4所親小人5曰:“汝懷刃密來我側,我必說‘心動’,執6汝使行刑,汝但7勿言其使8,無他,當厚相9報。”執者信焉,不以為懼。遂斬之,此人至死不知也。左右10以為實,謀逆者挫氣11矣。假譎27.3

【注釋】

1.常:同“嘗”,曾經。

2.危:危害。

3.輒(zhé):就。

4.語(yù):告訴。

5.小人:仆隸。

6.執:捉拿,拘捕。

7.但:只要。

8.使:指使。

9.相:表示動作行為涉及一方,起代詞作用。

10.左右:身邊的人。

11.挫氣:喪氣。

【譯文】

曹操曾經說:“若是有人想要謀害我,我就心跳得厲害。”于是他告訴親近的仆隸說:“你懷藏利刃偷偷來我身邊,我必定說‘心跳得厲害’,捉拿你并令人執行刑罰,你只要不說出是被指使的,就不會有事,我一定會重重地報答你。”被捉的仆隸聽信了曹操的話,一點兒也不害怕。于是仆隸就被殺了,這人到死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曹操身邊的侍從都以為仆隸想殺曹操是事實,圖謀叛逆的人也因此喪氣了。

【評析】

這則故事中,曹操設計讓周圍的人相信他對“謀害”的預知能力,卻不顧仆隸的死活。他的詭詐行徑,在裴松之《三國志》注和各類雜史中都有很多記載,這些記載后來被擇選到《三國演義》中進行改寫,從而成為塑造曹操“奸雄”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

* * *

曹操11

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1近,近便斫2人,亦不自覺,左右宜深慎3此!”后陽4眠,所幸5一人竊6以被覆7之,因便斫殺。自爾每眠,左右莫敢近者。假譎27.4

【注釋】

1.妄:隨便。

2.斫(zhuó):砍。

3.慎:小心。

4.陽:同“佯”,假裝。

5.幸:寵愛。

6.竊:暗中。

7.覆:蓋。

【譯文】

曹操曾經說:“我睡著時,別人不可以隨便靠近我,靠近我就會砍殺人,連我自己也沒有意識,侍從們應當特別小心這件事!”后來曹操假裝睡著了,他寵愛的一個侍從偷偷地拿被子蓋在他身上,于是曹操就砍殺了他。從那以后每次睡覺,身邊的人沒有敢靠近曹操的。

【評析】

和上一則故事一樣,這則故事主旨仍在突出曹操的奸詐殘忍,為了自身安全不惜草菅人命。故事未必真有其事,但往往能夠反映當時人們對故事人物的看法。曹操推行一系列強硬政策來治理國家和軍隊,有很多不近人情的地方,觸犯了很多人的利益,招致了很多人的不滿。故而這樣的故事流傳開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 * *

曹操12

南陽1宗世林2,魏武同時3,而甚薄4其為人,不與之交。及魏武作司空,總5朝政,從容6問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7猶存。”世林既以忤8旨見9疏,位不配德。文帝10兄弟每造11其門,皆獨拜床下。其見禮如此。方正5.2

【注釋】

1.南陽:地名,治所在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

2.宗世林:即宗承,字世林,東漢名士。

3.同時:同時代,同一時候。

4.薄:輕視,鄙薄。

5.總:統領。

6.從容:悠閑舒緩,不慌不忙。

7.松柏之志:堅貞不移的志節。

8.忤(wǔ):違逆,抵觸。

9.見:被。

10.文帝:即魏文帝曹丕。詳見本單元后文。

11.造:前往,到。

【譯文】

南陽人宗世林,是曹操同時代的人。他很看不起曹操的為人,不愿與曹操結交。等到曹操做了司空,統領朝政,他悠閑隨意地問宗世林:“現在可以和我結交了么?”宗世林回答:“我像松柏一樣堅貞不移的志節還在。”宗世林因為違逆旨意而被疏遠,所處官位與他的德行不相匹配。曹丕(魏文帝)兄弟每次到他家中拜訪,都單獨拜伏在他的坐榻之下。宗世林受到的禮遇就是這樣。

【評析】

這則故事反映的是曹操尊賢重士的一面,宗世林出于個人好惡不愿與曹操結交,可是因為他有賢能的名聲,曹操仍然對他保持敬重,并且這種敬重通過言傳身教,傳遞到兒子輩身上。這種敬賢的態度,是曹魏政權得以建立的基礎之一。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曹操不計前嫌。他始終對宗世林不與他結交這件事耿耿于懷,雖然十分禮待宗世林,卻一直不重用他。

* * *

曹操13

禰衡1被魏武謫2為鼓吏,正月半3試鼓,衡揚枹4為《漁陽摻撾》5,淵淵6有金石7聲,四坐為之改容。孔融曰:“禰衡罪同胥靡8,不能發明王9之夢。”魏武慚而赦之。言語2.8

【注釋】

1.禰(mí)衡:字正平,平原郡般縣(今山東省臨邑縣)人,東漢辭賦家、名士。

2.謫(zhé):處罰,懲罰。特指貶官或流放。

3.正月半:正月十五。

4.揚枹(fú):舉起鼓槌。揚,舉起。枹,鼓槌。

5.《漁陽摻撾(càn zhuā)》:鼓曲名。摻撾,一種擊鼓的方法。

6.淵淵:鼓聲。亦泛用作擬聲詞。

7.金石:指鐘磬一類的樂器。金,鐘。石,磬。

8.胥(xū)靡:古代服勞役的奴隸或刑徒。這里指傅說(yuè),用武丁舉賢的典故。詳見后文【典故】。

9.明王:圣明君主。這里指武丁。

【譯文】

禰衡被曹操貶為打鼓的小吏。正月十五試鼓,禰衡舉起鼓槌打《漁陽摻撾》,鼓聲像鐘磬一樣,四周座位上的人都為他(精湛的技藝)動容。孔融說:“禰衡的過錯就像刑徒(傅說)一樣,(卻)不能激發圣明君主的夢。”曹操感到慚愧,赦免了禰衡。

【評析】

禰衡是漢末名士,才華橫溢,性情狂妄。孔融非常賞識他,與之結交并推薦給曹操。但禰衡因性格開罪了曹操,被貶為地位低賤的鼓吏。曹操讓他在大庭廣眾之下擊鼓,有意侮辱。禰衡不甘屈服,以才情對抗。孔融把禰衡比作傅說,暗諷曹操沒有武丁那樣求賢的誠心與胸懷。在《三國演義》和各種戲曲小說中,這段故事被演繹成“擊鼓罵曹”,膾炙人口。

【典故】

武丁舉賢 相傳商朝君主武丁曾經夢見一位名叫“說”的圣賢。于是派人到處尋找,最終在傅巖這個地方找到了說,當時他正在服勞役筑墻。交談之下,武丁認識到說能力非凡,就讓他作宰相。說把商朝治理得極好,后來人們因“傅巖”而稱他為傅說。孔融用這個典故勸諫曹操,希望他學習武丁舉賢,赦免被貶的禰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眉山市| 崇仁县| 云阳县| 泉州市| 昆山市| 兴山县| 宣汉县| 色达县| 二手房| 互助| 嵊州市| 高淳县| 澜沧| 莎车县| 沾益县| 巩义市| 仁化县| 塔河县| 乌恰县| 织金县| 蒙城县| 海兴县| 河池市| 太仓市| 南宁市| 长治市| 壤塘县| 电白县| 河西区| 仁布县| 尚义县| 通州市| 枣阳市| 郓城县| 基隆市| 江都市| 东乡县| 雷州市| 麻江县| 垫江县| 施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