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晨光熹微,細碎的陽光仿若金色的絲線,透過雕花窗欞,絲絲縷縷地灑在宮殿內的金磚之上,泛起粼粼微光,將這莊嚴肅穆的大殿裝點出幾分靜謐與祥和。
劉協與伏壽、董玉兒兩位愛妃用過午膳,正于殿內悠然閑談,或論及詩詞歌賦,或談及宮闈趣事,氣氛頗為融洽。
此時,太監匆匆入內稟報,打破了這份寧靜,原來是董昭進宮求見。
劉協聽聞,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弧度,那弧度中透著幾分深邃與狡黠,心中暗道:對于這位曹賊心腹的到來,自己可并不意外。
就在昨天傍晚,密探曹信就已將董昭被任命為侍中的消息,用信鴿傳遞給了劉協。
劉協暗自忖度,如果論起曹操身邊哪位謀臣對漢室最狠,當屬董昭這位老狐貍無疑了。
此人城府極深,心機如海,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多年來在朝堂之上翻云覆雨,助力曹操一步步擴張勢力。
曹操此番派他前來,明顯還是對自己存有戒心,不過,這又何妨?他既敢來,自己便有應對之策。
劉協深知,對于能當朋友的人,自然要以禮相待,廣施恩義,用真心去感化,以謀求共同對抗曹操的可能;而對于那種收服不了的死硬分子,他也絕不手軟,辦法簡單直接——送他們去見先皇,讓他們到地下去跟先皇做朋友,也好讓這些亂臣賊子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
“侍中董昭,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董昭入殿,恭敬行禮,聲音低沉而洪亮,在空曠的大殿內回響,仿若每一個字都帶著回音,久久不散。
“從今日起,就由臣來侍奉陛下。”他微微低頭,看似謙卑,實則目光在快速掃視著大殿,試圖從細微之處探尋劉協的虛實。
“是董公啊!董公快快請起!”劉協瞬間換了一副神情,仿若川劇變臉一般,剛剛還帶著幾分慵懶與閑適,此刻已然滿臉堆笑,熱情四溢。
他親熱地快步走到董昭身前,那步伐輕快而急切,雙手如同迎接貴賓一般,將董昭扶起,順勢緊緊握著董昭的手,言辭懇切地說道,“董公,朕總算把你給盼來了!有你在朕身邊,朕心里就徹底踏實了!”
劉協這一番舉動,熱情得近乎夸張,仿若董昭是他久別重逢的摯友,是他在這孤寂深宮中唯一的慰藉,而非曹操派來的眼線。
“陛下,您這是...”董昭被劉協這突如其來的熱情弄得一頭霧水,心中暗自狐疑。
他深知自己是曹操的頭號走狗,這事滿朝文武皆知,如同烙印一般刻在眾人心中。
眼前這位少年天子,怎會如此態度?看劉協這樣子,莫不是把他當成自己人了?
董昭心中暗忖:你搞搞清楚,老夫可是奉了丞相之命,來監視你的好不好?這其中莫不是有什么陰謀?
劉協卻仿若對董昭的心思渾然不覺,他扭頭對隨身太監張謙高聲吩咐道:“快去擺上一桌美食,朕要與董公把酒言歡!”
那語氣歡快,透著十足的期待,仿若即將迎來一場盛大的慶典,聲音在殿內激蕩,讓周圍的太監和侍衛都能清晰聽聞。
“唯。”張謙領命而去,腳步匆匆,衣袂飄動,很快便消失在殿門之后,去籌備那桌酒宴。
宮中的太監、侍衛,有不少本就是曹操的人,他們平日里如同隱匿在暗處的毒蛇,暗中留意著劉協的一舉一動,時刻準備將任何異常匯報給曹操。
此刻,劉協對董昭的親昵態度自然也被他們暗暗記在心中,如同在心底種下了一顆種子,打算尋機回去稟報給曹操,讓這顆種子生根發芽,掀起一場波瀾。
而劉協對這一切就像全然不知情一般,依舊談笑風生,拉著董昭的手不肯松開,那雙手仿佛有著千鈞之力,緊緊鎖住董昭,直至酒宴端上桌,香氣四溢,彌漫在整個大殿。
那豐盛的菜肴擺滿一桌,有鮮嫩肥美的魚肉,在盤中散發著誘人的光澤;有精心烹制的珍禽,色澤金黃,香氣撲鼻;還有各類新鮮采摘的果蔬,五彩斑斕,讓人垂涎欲滴。
劉協的這般行為,著實把董昭做事的節奏都打亂了。
他憋了半天,終于忍不住,囁嚅著問出一句:“陛下認識臣?”
董昭實在摸不透劉協的心思,在他看來,這位傀儡天子,理應對自己這個“曹營代言人”心懷忌憚,敬而遠之,如同躲避瘟疫一般,怎會如此熱絡?這熱情背后,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玄機?
“當然!董公大名,朕如雷貫耳!”劉協心中冷哼:幫著曹魏篡漢的第一奸賊就是你,朕怎么可能不認識你這個賣國賊?
可他臉上卻依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對董昭吹捧有加,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陽,溫暖而耀眼,“董公文韜武略,舉世罕有,實乃大漢肱股之臣。想當年董公在袁紹麾下,助袁紹平定各郡叛逆,可謂是戰功赫赫...”
劉協邊說,眼神邊有意無意地掃向殿內四周,那眼神仿若帶著魔力,所到之處,眾人皆有所感。
說到袁紹的時候,還故意提高了聲調,仿若要將這個名字刻入眾人心中。
殿內侍奉的幾個小太監,本就是曹操特意安排進來監視劉協,時刻留意劉協的異常情況的。
此刻聽到劉協提及袁紹,他們心中一凜,仿若被一道寒風吹過,皆露出警惕之色,望向董昭的目光也瞬間變得不善起來,那目光中飽含著厭惡與戒備,仿若董昭已然成了敵人。
在這亂世之中,袁紹與曹操乃是敵手,雙方爭斗多年,水火不容,任何與袁紹有牽扯的人,都可能被視為潛在威脅,是曹操陣營欲除之而后快的對象。
董昭聞言,臉色瞬間變得鐵青,仿若吞了一只蒼蠅般難看,那原本還算紅潤的臉色瞬間褪去光澤,變得灰暗而陰沉。
他在袁紹麾下當謀臣的那段經歷,是他最不愿意提及的過往。
想當初,他為求榮華,轉投曹操門下,此后便拼了命地巴結討好,如同一條搖尾乞憐的狗,好不容易才將這段“黑歷史”帶來的不良影響消除殆盡,沒想到今日竟又被劉協當眾提起。
董昭抬眼望向劉協,看著他那和善的笑容,心中卻沒來由地打了個寒顫。這位年少的天子,絕不像看上去那么簡單。
他如此言語,哪里是在夸贊,分明是在離間自己跟丞相的關系。
雖說自己對主公曹操絕對夠忠心,可曹操那多疑的性子,劉協這番言論傳出去,恐怕還是會給自己招來麻煩。這麻煩如同一片烏云,已然籠罩在他頭頂,隨時可能降下傾盆大雨。
“陛下,臣與逆賊袁紹沒有任何往來!臣惶恐...”董昭慌了神,作勢就要給劉協下跪,試圖以表忠心,那雙腿仿若不聽使喚一般,微微顫抖,就要彎曲下去。
劉協卻眼疾手快,連忙將他扶住,臉上堆滿安撫之色,輕聲說道:“朕豈有責怪你的意思?這不是在細數董公的功績嗎?朕早就聽說了,朕能從殘破的洛陽遷都到許都,也多虧了董公的謀劃。要是沒有董公,朕豈能過上錦衣玉食的好日子?”
劉協笑著對董昭說道,“朕向來是恩怨分明。董公對朕有恩,朕一定會好好回報董公。”
他說得情真意切,眼中似有淚光閃爍,仿若真的對董昭感恩戴德,那淚光仿若清晨的露珠,在眼眶中打轉。
董昭聽聞此言,心中愈發不安。他深知劉協這話,看似在感恩,實則綿里藏針,背后深意難以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