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欲得越厚,舍也必多
- 小夫子在上
- 羊高馬大
- 2106字
- 2025-01-20 23:52:18
周承敘聽到王錚的邀請,抱拳道:“晚輩不敢打擾大人一家團(tuán)聚,還請見諒。”
王錚指指周承敘,無奈道:“你啊。”
又道:“中秋詩會總不能缺席吧?你現(xiàn)在可是咱錦城縣詩壇中流砥柱,你若缺席,今年中秋詩會必然黯淡無光。”
周承敘再拱手:“必不會讓大人失望。”
“一言為定!”
“大人客氣,晚輩告辭!”
“慢走,白先生,替我送送云谷。”
白文鏡送周承敘離開縣衙,目送周承敘身影消失,急匆匆跑回書房:“東翁,周承敘這是何意?”
王錚略微失望地嘆口氣:“他心氣兒高著呢,看不上我這么個微末小官,愿意與我交好,卻不愿意真正站在我這邊。”
“他,他……”
“雖然不忿,可設(shè)身處地地想想,他的做法也對,有師家那層關(guān)系,何必著急站隊?何況他對朝堂局勢了解不多,更不可能貿(mào)然輕動,對他來說,太早卷入派系之爭不是好事。”
“他能想到這么多?”
“能,甚至想得更多,他聰明著呢,”王錚再感慨道:“今日詩會,從進(jìn)門到離開,我一直關(guān)注著他,發(fā)現(xiàn)他除了作詩執(zhí)筆,也一直在不動聲色地關(guān)注場中其他人,我敢肯定,他已經(jīng)摸清楚錦城縣的大致格局。”
白文鏡聽到這,仔細(xì)回想周承敘的一舉一動,下意識點點頭:“東翁這么一說,還真是,他觀察眾人時的模樣與東翁您有幾分相似,而且更隱蔽,有不動聲色俯瞰全局之感。”
說到這,猛拍大腿兩下:“東翁不說,小人還真沒想到這茬。”
又狠狠贊道:“這個周云谷,當(dāng)真是個人物。”
王錚點頭:“文武雙全!尤其他的詩才,著實驚人,之前就知道他詩才不凡,可也沒想到他竟能當(dāng)場連作二十篇,篇篇精彩,就算在郡里甚至州里也是一流的,現(xiàn)在只差幾篇能流傳開來的名篇。”
“名篇難得。”
“但以他才華,遲早能作出流傳天下的名篇。”
“不過才華是才華,科考是科考,為官又是一碼事,李太白號稱詩仙,才華獨步盛唐,可于仕途一道不也稀松平常?”白文鏡笑道:“不說其他,東翁您若真想壓他一頭,他連童生功名都得不到,再有才華也只能以詩詞發(fā)泄,嘿嘿。”
王錚繼續(xù)感慨:“所以他一邊主動向我示好,一邊抓住機(jī)會揚名,現(xiàn)在他的名聲鵲起,便是我也壓不住他了。”
“東翁,不至于吧?您真要狠心壓他,還能壓不住?壓不住一輩子,壓四年總不成問題。”
“一年也壓不住,我能不給他縣試案首,但不能直接淘汰,至少也要讓他進(jìn)府試。”
“那東翁您……會把案首給他嗎?”
王錚抬眼掃了白文鏡一眼:“我不敢自比前朝海瑞那般清廉公正,可也不是污濁之人,自然要公正閱卷,誰的卷子最好就給誰,怎么提前預(yù)定?”
白文鏡連忙輕扇腮幫子:“小人失言,小人失言,東翁恕罪。”
“你啊,”王錚搖搖頭:“你辦雜務(wù)還行,大事實在糊涂,以后千萬不要胡言亂語。”
“小人明白。”
……
周承敘離開縣衙。
沒走幾步,就見唐景明遠(yuǎn)遠(yuǎn)招手:“云谷兄,這邊,這邊。”
不緊不慢地走過去:“景明兄弟,怎地在這兒?”
唐景明嘿嘿笑道:“專等你呢,走走走,春熙樓喝酒去。”
“只喝酒?”
“還能聽曲,春熙樓的如意姑娘彈得一手好琵琶。”
“抱歉,景明兄弟,若無緊要之事,我便不去了。”
“云谷兄嫌棄春熙樓不上檔次?還是覺得不夠……過癮?”
“我向來不愿意浪費時間于聲色之事,更不飲酒,也不會玩樂,去了那等場合,只會掃了你的興致,所以,抱歉。”
周承敘語氣誠懇,眼神真摯。
唐景明仔細(xì)觀察,沒有發(fā)現(xiàn)絲毫作偽之色,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悶悶點頭:“那就不打擾你了,待下次詩會再請你。”
“若是詩會,招呼一聲,立刻便至。”
“云谷兄,你……”
唐景明欲言又止,最后還是沒忍住,也真誠勸道:“科考考的是學(xué)識,考得更是人脈與背景,你我這般無甚背景的底層學(xué)子,若想走得更遠(yuǎn),就必須廣交同好互為助力,如此才能與豪門士族達(dá)官貴人子弟爭上一爭,所以,就算再不喜聲色,也不能閉門造車,該交際還是要交際。”
周承敘微笑:“景明兄弟,這話有理。”
“那你……”
“我志在仕途,意在更高更遠(yuǎn)處,是以,當(dāng)有所為有所不為。”
“可是,和光同塵也不耽誤為官清正啊?”
“我出身貧寒,不懂那么多大道理,只知道這世間并無兩全其美之事,和光同塵與為官清正絕不可能真正兼得,有舍必有得,欲得越厚,舍也必多。”
唐景明愣住,喃喃自語:“欲得越厚,舍也必多,欲得越厚,舍也必多。”
周承敘拍拍唐景明的手臂,轉(zhuǎn)身離開,徑直返回張二郎家,為丫丫蛋蛋批改作業(yè)后繼續(xù)修煉。
寫詩引文化之氣淬煉肉身。
演練大力金剛掌、風(fēng)雪滿關(guān)山、八步趕蟬三門武技。
休息時便閱讀先賢經(jīng)典與科舉試卷,也嘗試著寫策論、釋義,上手感覺還不錯。
只能說大康王朝在科舉改革這塊做的還好,摒棄了一些亂七八糟的規(guī)矩格式,重內(nèi)容,輕格式,與臭名昭著的八股文完全不同,好上手,整體感覺與穿越前天天寫的議論文沒什么區(qū)別。
嗯,類似于高考作文。
當(dāng)然,題目比高考作文難千百倍。
從縣試開始,每次考試要寫好幾篇甚至是十好幾篇,一般人真寫不出來。
唐景明又來找過他兩次,依舊是邀請他出去玩耍,他再次拒絕。
進(jìn)入八月,暑氣稍消,文人雅士的活動比夏日更多,多為外出觀景。
他依舊閉門不出,一心修煉與備考。
以至于張二郎家熱鬧沒幾天就又恢復(fù)安靜。
但張二郎的生意卻蒸蒸日上,銷售額一天比一天高,雖然更辛苦,卻整天眉開眼笑,精神頭好得不得了,仿佛年輕好幾歲。
眼看著八月十五馬上就到,王錚急匆匆找到周承敘,急道:“云谷,幫我一次!你無論如何都要幫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