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帛書老子注讀
  • 秦復觀
  • 2804字
  • 2024-12-27 18:27:20

五、萬物負陰而抱陽(今42章)

帛書版: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故人之所教,亦議而教人。故強梁者不得死,我將以為學父。

傳世版: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版本重大差異:

①中氣以為和:傳世版是“沖氣以為和”?!堕L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對此作了說明:“‘中氣’二字乙本已殘去,北大本亦作‘中氣’,傳本作‘沖氣’,‘沖’或作‘盅’(一般以之為‘沖虛’之‘沖’的本字)。甲本與北大本的‘中’字,究竟應理解為中和或中間之‘中’,抑應讀為‘沖’,尚待研究。河上公本此句注:‘萬物中皆有元氣,得以和柔,若胸中有藏,骨中有髓,草木中有空虛與氣通,故得久生也?!坪由瞎尽疀_氣’亦作‘中氣’,今本作‘沖氣’,系后人據他本臆改?!狈稇f:“器有形也,道無形也。凡有形之物皆有無形者寓其間也。”無形寓于有形之中,即“中氣”,以無形(虛)守于中的意思。自傳世版改作“沖氣”以來,學者多把“萬物負陰而抱陽”理解為陰陽二氣相交,把“沖氣”理解為陰陽二氣沖涌激蕩而至和諧,導致不能理解此句與下文中的“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有何關聯,而誤認為是他章錯簡。其實,這里的“陰陽”并非后世認知的陰陽二氣,如果真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當不至于整本《道德經》提到陰陽僅此一處,且沒有其他相關聯的內容。“陰”本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陽”本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山水各自一體,因為光照一分為二而成陰陽,故杜甫有句詩寫作“陰陽割昏曉”,十分貼切。然而山南山北,水南水北有什么本質區別嗎?方位相反,實質相同,就和“負”、“抱”二字一樣,看似使力的方向相反,其實均為持守、保有之義。因此“負陰而抱陽”,指的是保有形體,因為形體有形有質故可以二分陰陽,陰陽實為一體?!爸袣庖詾楹汀?,指的是在保有形體的過程中,通過“以氣(虛)守中”來保持生命之“和”,持虛之意。王公自名孤、寡、不谷,便是在持虛;“物或損之”,也是在持虛。

直譯:

道生渾然不可分之無形(一),無形生可陰陽二分之有形(二),有形與無形相合而生成萬物。萬物皆背負著陰的一面而抱持著陽的一面(二在萬物的存在形式),以虛無守中來達成和諧(一在萬物的存在形式)。天下所厭惡的,就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卻用來自稱。萬物損己致虛,反而能得益;益己強橫,反而會受損。故而人們得到教導,也會選擇適宜的去教導別人。所以,強橫的人不得善終,我將是最先學得這個道理的人。

解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span>這里的“一”,指的便是第四十章中“有生于無”的“無”。之所以把“無”稱為“一”,是因為它不可被分割為“二”,渾然一體而已。

天下萬物,只要有形有質,就可被一分為二,拆分出前后、高下、大小、長短等對立的“二”來,但唯有“無”不可被分割為“二”。我們不能把無形分割成大小兩塊無形,也不能把無聲拆分成高下兩種無聲,因此“無”是不可分的,只能歸屬為“一”。

“一”,直接上承于道,由道而生。《莊子·知北游》說“昭昭生于冥冥,有倫生于無形,精神生于道”。我們的精神便是“一”,它無形、無聲、無質而不可分割,卻又真實存在,時刻運轉不停。

“二”,即為“有”,有形也好,有質也好,有聲也好,只要是“有”,便可以分割為“二”。

“三”,為“一”和“二”的結合,《莊子·齊物論》說“二與一為三”,二加上一即為“三”。如第十一章“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也”,便是“有”和“無”相結合。屋子的產生,正是空間(“無”)和墻壁(“有”)的共同結合。它們的結合方式,便是“玄之又玄”,如同兩根繩索絞合為一,互相纏繞但彼此又不發生任何實質交融。天地萬物,莫不如此。

直接上承于道的“一”,除了《莊子》提到的“精神”,《道德經》提到的“無”,應該還有第三十二章所說的“始制”,萬物生而遵循的規制?!捌┑乐谔煜乱?,猶小谷之與江海也”,這些規制直接由道分流而出,所以“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為正”,天地萬物都能從道中各得其“一”。

“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負陰而抱陽”,是指保持形體(得二),“中氣”是指“以氣守中”(守一)?!肚f子》說“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氣,看不見摸不著,具有“虛”的屬性,但又運作不息?!爸袣狻奔础爸刑摗?,虛而守中的意思。“和”指“和順”,第五十五章說嬰兒“終日號而不嚘,和之至也”,指的便是嬰兒的和順狀態。道,只會聚集于空虛,萬物只有“中虛”,道才能進入流通,萬物才能致“和”,得以恢復并保養自身。

“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span>天下所厭惡的,就是“孤”“寡”“不谷”,但是王公卻用來自稱,這正是“虛中”的表現,不驕不矜,虛懷處下。唯“虛中”可保養自身,可得以長久。

“物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萬物損己致虛,反而能得益,故“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如果追求益己強橫,反而會受損,故“物壯而老,是謂之不道,不道早已”。這也是老子莊子都不提倡“益生”“剛強”的原因。

“故人之所教,亦議而教人。故強梁者不得死,我將以為學父?!?/span>“議”,本義是指“適宜的意見、言論”?!墩f文解字注》:“議者,誼也。誼者,人所宜也。言得其宜之謂議?!庇嬜h出適宜的、符合正理的意見,就叫“議”。任何道理與知識,都要契合當下的時代,所以我們學到的東西想要教給別人,就需要進行選擇與加工。學習,是充盈自身,是“益”;教人,是給予他人,是“損”。“損”而能得“益”,所以,人們得到了教導,也會選擇適宜的去教導別人。故而強橫的人不得壽終正寢,我將是最先學得這個道理的人。學,獲得知識,領悟道理;父,初始,開始。老子在此自謙為學生,但卻是最先學得這個道理的人,可見教他的不是某個人,而是天地自然,是蕓蕓眾生,是歷史事件,老子領悟而得之。

為何“強梁者不得死”?梁,本義指橋梁,引申為房梁,泛指橫向的長條形承重構件。在建筑學中,有“強柱弱梁”的說法,即梁不能過于剛強,不然會影響房子的抗震效果。地震時,會有很強的動能作用在房子上,如果作用到柱子上,柱子毀了,房子也就塌了。如果作用在梁上,梁先于柱屈服,則房破而不塌,保證了房屋中人的安全。

所以房梁要“弱”,屈服性好的梁,才是可用之材?!赌印攩枴罚骸捌渥訌娏翰徊模势涓阁字??!薄皬娏骸眲t“不材”,因為強橫不屈、剛愎固執而不能為用,故“強梁”又作“彊梁”?!肚f子·大宗師》說:“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钡谒氖徽抡f:“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庇械溃趴梢宰龅缴剖忌平K;沒有道,即使得以開始,也不能得到善終?!安坏盟馈?,指不能得到好的終結,沒有好結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周县| 长寿区| 凤山市| 克拉玛依市| 科技| 讷河市| 龙里县| 潼关县| 蒙城县| 贡嘎县| 湛江市| 静宁县| 揭东县| 岐山县| 招远市| 出国| 嘉义市| 乌鲁木齐县| 平乐县| 丰原市| 香港 | 曲阳县| 茂名市| 岢岚县| 灵台县| 安庆市| 榆中县| 桃江县| 景宁| 巴东县| 侯马市| 赣州市| 博客| 湖口县| 太白县| 铜山县| 剑川县| 新化县| 化隆| 鱼台县| 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