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是我念過最好的大學
- 孫一帆
- 2152字
- 2024-12-27 18:12:02
2 “我再也不是黑石城處女了!”
前往黑石城前,我心中充滿的不是憧憬與期待,反而是擔憂與懼怕:我怕不懂黑石城的規則,我怕沒有足夠酷的奇裝異服成為不了那里的一員,我怕自己思想不夠開放,我怕其他人用與性和毒品相關的詞匯調戲我,我怕再次被孤立、被邊緣化。


匆忙之中,思想準備和生存準備都沒有做充足的我,背上一些衣物和十幾袋方便面,扛上一輛從加州朋友家借來的自行車,聯系了Facebook上一些同去黑石城的陌生人,就搭車向黑石城進發了。
七八個鐘頭后,迎接我們的是滿天飛揚的塵土,看不見天地與遠方。一個身姿妖嬈、裝扮嬉皮的美女從遠處飛奔而來,示意我們跳下車。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撩起了上衣,豐滿的胸脯赤裸在了我們面前。然后她大喊一句:“歡迎回家!”還沒等一臉驚悚的我們把目光從她的胸脯上移開,她就嘶吼著一聲令下:“趴下!胸膛貼著荒漠,感受這大地,感受這塵土!”我們不得不從命,萬般無奈地把身上的干凈衣服弄得滿是灰塵。
那美女得知我是初次來火人節之后,把一根大棍子遞給我,要我狠狠地擊打一口站立著的大鑼,帶著我大喊了一句:“我再也不是黑石城處女了!”然后她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足足有十秒鐘。最后,美女給了我一份黑石城手冊,我就灰頭土臉地回到車上了。我正想著自己運氣怎能這么差,撞見如此變態的接待人員,只見旁邊一輛車上的兩個女孩在一個來迎接的嬉皮帥哥的要求下,把上衣脫得只剩胸罩,然后去敲那口鑼。我眼珠泛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黑石城手冊的首頁,重申了黑石城的十項基本原則,也是黑石城之所以為黑石城的秘訣:
1. 絕對包容:任何人無須任何條件即可以成為黑石城的一分子,這里歡迎并尊重新成員;
2. 無條件給予:鼓勵一切無條件的贈予行為,無須回報或等價交換;
3. 去商品化:不受商業侵蝕,抵制消費文化,拒絕一切商業行為、廣告與贊助;
4. 自力更生:鼓勵公民發現、鍛煉并依靠個人的資源與自我的力量;
5. 展示自我: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鼓勵一切形式的自我表達,與眾不同的行為不會受到評判與否定;
6. 共同努力:共同創造、推動并保護社區的社交網絡、公共空間和藝術作品;
7. 公民責任:公民須承擔自身的社會公益責任,并遵循當地所在州及聯邦的法規;
8. 不留痕跡:尊重環境。離開黑石城時須清理自己帶來的一切,不留任何痕跡;
9. 全身心參與:個人與社會的改變源于深度參與與付出。這里沒有觀眾,只有演員;
10. 直觀體驗:我們不斷尋求突破障礙,這些障礙存在于自身與認知之間,與現實之間,與社會之間,與超越人類力量的自然之間。沒有人可以取代你的直觀體驗。
黑石城的布局很有趣。整個城市是圓形、按格子劃分的,像一只時鐘。鐘表的中心廣場非常大,正中央是那個等待被焚燒的木人。廣場周圍是一條條從木人向外延伸,并按照鐘表上的時間命名的主路。主題營地及村莊就坐落在這一條條的主路之間,并以字母命名,一圈圈地延伸出去,近七萬居民都住在這里。而我,受幾個網友之邀,就住在2:30H的那個路口。
這里每年都有一個主題,全部來自于我們的生活。2006年主題是希望和恐懼,2007年是綠人,2010年則是大都會。主題不同,木質巨人的設計和黑石城的布局也會相應地變化。今年的主題是船貨崇拜(Cargo Cult),是一種宗教形式,是指在一些與世隔絕的土著部落里,人們看見外來的先進科技,就會將之當作神一般崇拜。我想這大概是Burners對自己的善意調侃吧。
無論是中心廣場,還是各個主題營,都有居民自發建造起來的極富想象力的荒誕雕塑,表演、藝術裝置和移動城堡,一切都像是電影里才有的場景。每走幾步,不是一個掛滿彩燈的移動電影院向我駛來,就是一個噴火的大型裝置載著一群歡呼舞蹈、裝扮得像原始部落土著的居民同我擦肩而過。在這里,再扭曲、再荒謬的事物也不足為奇。

到處都聚集著有各種發型、身體彩繪和盔甲裝扮的藝術家與嬉皮士。打聽了一下,四分之一都來自美國之外的國家。年齡也參差不齊,小到在父親手中梳著拖把頭的小嬰兒,老到穿著一身粉色袍子、腰都直不起來還在路邊發餅干的老爺爺。
作為一個骨子里還挺傳統的娃兒,最抓我眼球的還是那些大街小巷赤身裸體的居民。雖然幾個鐘頭過后,我就已然不再大驚小怪地跟赤裸的他們并肩坐在一起,喝咖啡、聊天,眼神不小心轉到他們的私密部位時,再裝作若無其事地收回來。
最可愛的還是那群在廣場上放形狀奇特的風箏的孩子們。抬頭望向天空,除了一些五顏六色的氣球,還有一個個身著奇裝異服跳傘的人。居然還有一個全裸著往下跳,一下子把我逗樂了。
很快我就明白了為什么“處女Burner”在來到黑石城前,都會被要求去閱讀那整整20頁的生存手冊,在這里生存果真是一種挑戰。沙漠里白天氣溫直飆40度,又熱又干,每半小時就要喝一次水,否則舌頭就會開始冒煙;晚上又冷得不可思議,我把帶來的所有衣服都裹在身上,卻還是幾次在深夜里被凍醒。還好我扛了輛自行車來,城里大部分人都在騎車,因為黑石城很大,從我所在的營地騎車到城市的另一邊,不迷路的話也要半個多小時。
最恐怖的還是漫天的風沙,我猜想這跟傳說中的北京沙塵暴不相上下。第一天清晨睜開眼睛,唇邊、身上、睡袋上、帳篷里,盡是塵土,營友取笑我努力拍打睡袋上塵土的樣子:“還在乎呢?等最后一天再看看你的樣子吧!”在城中騎車更是滿面塵土,我只得一邊迎著風沙騎著車,一邊阿Q精神地哼著自己編的小曲兒:“我是一個沙漠的女人,自由地吹著沙丘的風。生于塵,歸于塵,何懼生命的終點皆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