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范偃
- 三國:江東從此無鼠輩
- 四更之衣
- 2444字
- 2024-12-26 09:44:15
幾十騎浩浩蕩蕩地出了縣城,往北奔行二三十里,前方草原直連天際處,漸漸顯露出一座城池的輪廓。
這座形似堡壘的城池便是嚴白虎征調上萬民力耗時數年修筑的白虎城,嚴氏一族的屯兵之地,也是嚴氏的發家之地。
此城依山而建,城墻高約八米,通體由青磚修葺,城上布滿垛垞,短短十多米,便有二三十個,可以預見一旦發生戰爭,這段攻防兼備的城墻必將成為敵人的噩夢。
時至今日,白虎城的主體已經修葺完成,但城墻各處的箭樓和角樓仍在不斷擴建,只是已不再征役民夫,而是用刑徒和軍奴來完成。
嚴毅等數十騎來到城下,報上身份,一名正在城門箭樓巡視的軍侯慌忙下城迎接。
嚴毅勒住馬匹,問道:“范偃何在?”
范偃在嚴白虎軍中名氣很大,軍侯微微一怔,便反應過來:“范偃正在城東的角樓搬運土石。”
幾十騎旋風般沖進城內,繞城半圈,來到東城。
只見一段明顯加厚的城墻向外凸出,形成一個寬闊的角臺,比其他墻體足足高出兩三丈,上面一座磚木結構的閣樓已經修建了一半。
上百名衣衫襤褸的刑徒和軍奴像一只只不知疲倦的螞蟻,在幾名士卒的喝罵聲中,將一筐筐石料和一根根木料不斷搬上城墻。
相比那些面相兇惡的刑徒和神情麻木的軍奴,其中一名瘦骨嶙峋但儀容氣質依然帶著幾分威嚴的中年男子格外引人注目。
嚴毅盯著中年男子看了一會,認出正是范偃,便伸手示意眾隨從原地等候,獨自走到范偃身旁,挽起衣袖,不理對方驚訝的目光,提起裝滿石料的竹筐便往前走。
范偃張大了嘴,呆呆地看著嚴毅,想要施禮,雙手又提著竹筐,無法放下,一時間茫然不知所措,只能邁步跟上。
嚴毅對著他微微一笑,露出兩排白牙:“我去葛棲募兵,路過這里,特來看望將軍。”
范偃鎮定下來,想起當初那個斗雞走馬的少年,眼內訝色猶未散去:“時間過得真快,一年多未見,少君竟已開始領兵了,恭喜少君!”
周圍的人似已猜到嚴毅身份,紛紛投來驚訝和敬畏的目光。
幾名擔任監工的士卒扔下鞭子,火急火燎地朝這邊跑來。
一筐石料大概有六七十斤,對嚴毅來說并不算重,但由于是從一道四十度左右的斜坡登上城墻,因此當抵達城墻上的角樓時,他的額頭已冒出了一層細汗。
像這樣的石料,每個刑徒、軍奴每天都要搬上二三十筐。
嚴毅算是切身體會到了這些刑徒和軍奴的辛苦,甩了甩胳膊,朝一名領頭的士卒問道:“這里的刑徒和軍奴,每天的口糧標準是多少。”
士卒恭聲道:“稟少君,每人每天的口糧標準為五升。”
嚴毅略微皺眉,這個口糧標準也太低了。
須知五升是指稻谷脫殼前的重量,脫殼后實際只有二點五升。
歷史上,諸葛亮病重去世前,每日食米量便降到了三升,而且諸葛亮吃的還是精米,不是這些刑徒、軍奴吃的粗糧能比的。
也就是說,這里的刑徒和軍奴,每日的口糧連一個病重的老人都不如。
嚴毅想了一會,朝士卒吩咐道:“去和匠作吏說一聲,將口糧標準增加到七升。”
話音剛落,周圍頓時響起一片歡呼。
“多謝少君!”
刑徒和軍奴們紛紛跪倒在地,大拜行禮。
嚴毅示意眾人起身,轉頭時,見范偃已將筐內的石料盡數倒出,便喊來一名士兵:“去給范君取些水來解渴。”
范偃擦了擦汗,來到嚴毅身前站定,作揖道:“少君寬仁。”
嚴毅拉著他走到一處垛口,笑道:“我已出錢為將軍贖刑,將軍今日便可歸家了。”
“多謝少君。”范偃神色平靜。
嚴毅注視著他的臉龐道:“將軍還在為以前的事耿耿于懷?”
“豈敢懷有私怨。”范偃抬了抬眼皮:“只是見軍中綱紀廢弛,尸位糜餉,常感難有作為,心灰意冷罷了。”
嚴毅算是當面領教到了范偃的直言敢說。
“將軍之心,我能體會一二。”他伸手按住墻垛,舉目向北眺望:“大禍即將臨頭,軍內卻是糜爛不堪,每思及此,我便夜不能寐。”
范偃神色一動:“少君是指袁術有入主江東之意?”
嚴毅嘆了口氣,神色凝重:“袁術不足為慮,但其帳下孫策,勇猛不在其父孫堅之下,常有鯨吞江東之志,恐怕將來你我都要死于此人之手。”
范偃的眼睛微微瞇了起來:“孫策之勇我也有所耳聞,不過此子尚未及冠,少君是否高看他了?”
嚴毅苦笑道:“以我方才所言,恐怕仍是低看了他。我聽說將軍昔日曾與孫堅臨陣對壘,不知我軍相比孫堅軍如何?”
范偃低頭想了一會,說道:“堅軍裝備精良,我軍簡陋;堅軍令行禁止,我軍軍紀散漫;堅軍士卒精悍,我軍士卒缺少操練;堅軍賞罰分明,我軍賞罰無章;堅軍猛將謀士眾多,我軍人才凋零...”
嚴毅聽得眼皮直跳,眼前雖是晴空萬里,心里卻是陰霾重重,范偃說的每一句話,都不啻于是在他的心頭澆了一桶冷水。
范偃對如今的嚴毅印象不錯,見他臉色難看,忍不住安慰道:“少君也不必過于憂慮,我軍底子其實不錯,只要多加操作,增強軍備,整肅軍紀,革除積弊,便是孫文臺復生,也未嘗不可一戰。”
“將軍不用安慰我,我心里有數。”嚴毅笑了笑,鄭重地朝范偃施了一禮:“如今時局艱難,我軍急需良將,如同旱苗望雨,還望將軍不計前嫌,出來助我一臂之力。”
范偃嘆道:“在下當初到江東避難,幸得大帥收留,家里妻兒,也全賴夫人照顧,此恩不敢或忘,少君要在下效力,吩咐一聲即可。”
嚴毅正色道:“豈敢以區區恩惠挾持將軍。”
范偃注視著嚴毅棱角分明的臉龐,并未接話,而是說起了另外一件事:“前年,田楷和劉備在齊國抵御袁紹,雙方鏖戰兩年,軍糧耗盡,士卒相互劫掠彼之百姓,致使齊地百里內雞犬不聞,野無青草,此人禍加于百姓,甚于天災。如今丹陽百姓流入烏程,我軍上至校尉,下至普通士卒,無不視其為牛馬,雖有法令約束,但劫掠之事仍屢禁不止,少君以為該如何處置?”
嚴毅沉聲道:“亂世用重典,當殺!”
范偃點了點頭,接著又問:“但是劫掠流民是軍中普遍存在的現象,牽連廣泛,士兵上面有伍長,伍長上面有什長,什長上面有屯長、軍侯、司馬、將校,劫掠來的財貨層層分潤,少君若要嚴刑懲處,不但會遇到諸多阻力,還會在軍中引起不滿,樹立少君在軍中的反對者,少君又當如何?”
嚴毅嘴角緊抿,想了一會后,冷聲道:“昔日孫武以白身治軍,尚敢在吳王闔閭面前斬其寵妃,我雖遠不及先賢,但鞘內寶劍,也未嘗不鋒!但凡不遵軍紀、悖軍、慢軍、懈軍、橫軍、輕軍、欺軍、妖軍、謗軍、奸軍、盜軍者,皆可依軍律處置!”
范偃聞言深深一拜:“少君若能實其言,在下愿效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