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出兵在即
- 三國:江東從此無鼠輩
- 四更之衣
- 1965字
- 2025-01-09 19:23:35
在嚴毅麾下諸人中,姒青確實是率領內應之兵的最佳人選。
姒青少年遭難,部族離散,被賣為奴后,輾轉各地,經歷了一段人生至暗的歲月,養成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
隨后,他在周氏商隊擔任護衛頭領,走南闖北。不但增長了見識,也逐漸開始涉足行伍之事。擅長和各類人打交道,以及應對危險復雜的局面。
無論出身還是經歷,姒青都是非常適合的人選。
嚴毅見姒青態度堅決,便同意下來,叮囑道:“如果時機不成熟,就不要強行推進,安全歸來最重要。運城就在那里,它不會飛走,一次攻不下,我們另尋時機再攻便是。”
姒青面露感動之色:“少君放心,屬下當見機行事。”
嚴毅想了一會,又有些不放心地詢問范偃:“那些新募的士卒可靠嗎?”
范偃明白他的顧慮,神色鄭重地道:“少君免去流民賦稅,已收流民之心。這些投軍的人,絕大多數都有親人在烏程定居,只要屬下嚴格篩選,少君再許以重賞,應該問題不大。”
嚴毅心下稍寬,又道:“內應之兵盡量從抵御過冬寇的部民中挑選。那些從來沒有作戰經歷的,就不要派去了。”
范偃微微頷首,問道:“適合的部民大約有三百人,能否再從余下的五百人中挑選一百佼佼者,湊足兩曲之數?”
嚴毅略微一想,便同意下來。
范偃對烏程周圍的賊寇情況是很清楚的,他既然如此說,想必是對這四百人有著一定的信心。
定下四百內應之兵后,嚴毅麾下可用作突襲錢公壘的士卒,就只剩下七百精銳,以及四百新募之軍。
新募之軍訓練不足,缺少臨陣經驗,只能用來作為后隊,輔助主力作戰。
也即是說,主力目前只有七百人。
七百人,顯然無法滿足此次作戰的基本戰力需求。
嚴毅知道,必須再補充至少三百名精銳。
對于這件事,他心里已經有了初步的解決辦法。
不過想要實施此事,還需要等待一些時日。
眼下且先將新募士卒帶去白虎城,編練成軍。
“走,隨我去白虎城!”
...
就在嚴毅率領部曲前往白虎城時,烏程邊境忽然出現了數千賊寇。
其中兩千賊寇由錢銅麾下先鋒樊毅統領,從烏程東南方向的移風亭長驅直入,直奔烏程而來,并且數量還有繼續增多的趨勢。
另一路賊寇同樣是兩千人,領兵之將乃是鄒他麾下大將韋寬,從烏程南部的順德亭一路劫掠而來,行軍方向同樣是烏程。
一時間,賊勢浩大,民心惶惶,百姓哭聲不絕于野,四下奔逃。
嚴白虎聞訊,雖驚而不慌,作為江東最具實力的豪帥之一,他對錢銅、鄒他這類賊寇有著天然的心理優勢,也有著豐富的應對經驗。
很快,他便下令嚴輿率領三千軍出烏程南門,抵御韋寬部。
而他本人則親率三千軍,出烏程東門,驅逐樊毅部。
嚴輿領兵出城后,先是將其中一千軍沿途布防,守住要道,防止散寇劫掠各鄉亭,然后親率兩千軍,尋找韋寬主力作戰。
嚴白虎那邊的情形也差不多,簡單布防后,便根據斥候傳遞過來的情報,殺氣騰騰地直撲樊毅部。
但是出乎他們預料的是,兩股來勢洶洶的賊兵,尚未交戰,便匆匆退走,只留下一地狼藉。
嚴白虎和嚴輿猶如一記重拳砸在棉花上,說不出的憋悶,眼見天色已晚,只得收兵回城。
次日清晨,天剛蒙蒙亮,樊毅和韋寬便卷土重來,二次犯境!
由于沿途百姓都已逃走,烏程腹地又已層層布防,兩股賊軍無甚可劫掠,竟似踏青一般,在烏程外圍閑逛起來。
嚴白虎怒不可遏,再次披甲,和嚴輿領兵出城掃蕩賊寇。無奈還未逼近,兩股賊軍就已像昨日那般,聞風而逃。
幾次三番下來,氣得嚴白虎暴跳如雷,索性就在烏程外圍搭起營帳,陳兵邊境。
冷靜下來后,嚴白虎也意識到了事情的不尋常,開始派遣使者,與錢銅、鄒他展開接觸。
錢銅、鄒他一改往年恭順的姿態,獅子大開口,態度強硬地向嚴白虎索要錢糧。
嚴白虎自是不允,雙方便在烏程邊境僵持下來。
如此過了大半個月,許貢忽然譴使來訪,陳上軍情,直言吳景已陸續添置戰船,即將征伐海鹽。催促嚴白虎速速發兵,進駐海鹽。
嚴白虎雖然不將錢銅、鄒他放在眼里,但對吳景極為忌憚,只得強壓怒氣,送去錢糧,與錢銅、鄒他罷兵言和。
次日清晨,嚴白虎在帥帳召集諸將商議,定下日期,決定七日后出兵海鹽。
軍令傳到白虎城時,嚴毅正在操練士卒。
這半個多月以來,他幾乎都是住在白虎城,緊鑼密鼓地為突襲錢銅一事,做著最后準備。
此時姒青已經離開烏程,帶著精心挑選的四百名士卒,扮成流民,混入錢銅轄地。
為了確保行動的隱蔽性,姒青與嚴毅之間,相互都不敢傳遞信息。
在這種情況下,嚴毅對姒青的行動進展,可謂是兩眼一抹黑,一無所知。
不過,他的精力目前都放在編練部曲上,暫時也顧不上關注姒青。
此時他麾下的七百精銳,除了八十名親衛騎卒外,其余六百人已經分為三曲,由徐盛、范偃、陳敢三人各領一曲。
而四百新募之軍,因為暫時找不到適合的人來統領,只能先調撥至范偃麾下,由其一起統領。
嚴毅本以為,自己手底下有了幾個可用之人,足夠短時征戰所需了。不料麾下士卒剛一增多,立刻就捉襟見肘,無人可用了。
情急之下,他已按捺不住,開始依循前世記憶,讓裴寂派人前往各處,探尋那些在他看來,尚有一絲招攬希望的人才。
其中就包括如今只有十三歲的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