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成功進入外星文明飛船
- 挖礦太陽系,從奧陌陌開始
- 自由分子
- 4467字
- 2025-02-20 17:16:41
于洋在瓊州航天基地又待了一天,安排好基地的后續工作,就返回了長安城休息,這幾天一直處于緊張狀態,任務結束之后感覺身心疲憊。
混沌研究院航天部每隔十分鐘就會收到“亢金龍”發回的信號,觀測衛星也是實時鎖定,以防發生失聯的狀況。
“白澤”是每天收集信息,正常情況下每周向于洋匯報一次,以免打擾于洋休息和工作。
剩下的這段時間直至“亢金龍”成功撞擊目標,于洋也不會干等著,集團的宇航員培訓任務還在繼續,“玄鳥”1號穿梭機需要按計劃進行各項飛行科目測試訓練。
“鰩魚”號特殊任務運輸機在臨近春節的時候終于完成制造,春節假期給“鰩魚”研發制造團隊放了幾天假休息,春節后開始進行性能測試。
“鰩魚”號與“玄鳥”號組合飛行,至少也是三個月以后的事情了,“玄鳥”2號、3號機在五月份的時候陸續下線測試。
宇航員大隊100人完成全部科目的訓練,也100%的通過考核,于洋授予他們銀河集團準宇航員職位,接下來就是他們真正登上“玄鳥”號穿梭機實際操作,由“蝠鲼”號和“鰩魚”號進行帶飛訓練。
全部100名準宇航員都需要經過至少6輪大氣層內帶飛之后,才能真正開始帶人放飛“玄鳥”穿梭機,真正沖出大氣,進入近地軌道。
準宇航員進入太空操作完所有科目并安全返回之后,集團會授予宇航員的正式職位,開始執行集團下一步的太空開發計劃。
……
“亢金龍”撞擊器成功發射九個月后……
于洋再次來到瓊州航天基地,畢竟主要的觀測遙控設備還在這里,秘密基地沒法安裝大型信號接收天線,需要在這里中轉。
沒有在之前的指揮大廳,那里主要是發射任務才使用,在指揮大樓7層的一間房間,已經設置為“捕魚計劃”第二階段秘密指揮部,門口增加了警衛和監控,保密等級提到了最高級。
即便是于洋也要經過層層安檢,才能進到“捕魚計劃”指揮部,工作人員都在緊張的忙碌著,屋內只能聽見鍵盤和語音提示。
沒有驚動忙碌的工作人員,只有項目負責人來到于洋跟前輕聲匯報情況。
“于總,現在1號機和2號機到達預定坐標軌道,已經鎖定目標,預計3小時后到達撞擊點”。
“遠程檢測了沒有”于洋問道。
“啟動后就已經檢測過了,1號機和2號機都一切正?!必撠熑嘶氐馈?
“很好,你去忙吧,我就在后面看著,有情況及時匯報”于洋道。
“是,于總”負責人回答道。
由于距離超過2500萬公里遠,信號傳輸過來大約需要90秒,目前的藍星,通訊技術暫時還突破不了光速,距離越遠,信號延遲越大。
指揮室每次向“亢金龍”不停發射指令,過90秒后,得到的是上一個指令的回復。
90秒后……
“1號距離目標3500,2號距離目標6500……”
90秒后……
“1號距離目標3000,2號距離目標6000……”
……
“1號距離目標500,2號距離目標3500……”
“1號機撞擊準備,加速器啟動……”
90秒后……
“撞擊開始……300……200……100……”
90秒后……
“擊中目標,重復,擊中目標,1號機撞擊成功,2號機準備……”
90秒后……
“1號機通訊正常,設備啟動正常……”
“1號機撞擊成功,撞擊深度9.5米,設備啟動成功,2號機變更任務,輔助模式啟動……重復……”
180秒后……
“2號機任務變更完成,輕度撞擊準備,加速器啟動……”
“2號機輕度撞擊成功,2號機距離1號機77米距離,2號機變更姿態,啟動爬行模式……”
10分鐘后……
“2號機成功抵達1號機撞擊點,2號機成功串聯1號機,重復……1號機開啟鉆探任務……”
“6號斥候跟蹤觀測報告,目標軌道未發生改變……重復……目標軌道未發生改變……”
雖然外星文明飛船經歷了2次撞擊,但是前進軌道和速度并沒有改變,這是經過“伏羲”精密計算的結果,于洋也怕軌道改變之后產生不可知的后果。
畢竟于洋現階段還沒有捕獲外星文明飛船的能力,只能等12年后,它再次飛回太陽系,到那時候即使于洋沒有得到外星文明技術,恐怕也已經有足夠的能力捕捉它了。
“鉆探任務啟動成功,太陽能膜展開完成……開始蓄能……”
隨著廣播里的聲音傳來,整個指揮室才有輕輕的歡呼聲,一是于洋這個老板在這,二是任務還沒有完全完成,所以眾人只能輕輕的歡呼一下,表達此時的心情。
鉆探任務開始,按照于洋之前的計算,至少要20-30天才能鉆透飛船的外殼,如果在藍星,使用超大型鉆機鉆頭的話只要五六天就能鉆開。
只是2只“亢金龍”攜帶的能量有限,不足以支撐,只能用小鉆頭,滴水石穿的方式去鉆,效率是比不上。
等“亢金龍”鉆透飛船的外殼后,這個捕魚計劃就會進入下一階段,釋放代號“毫毛”的變型機器人(孫悟空的毫毛,變化多端的意思)。
2只“亢金龍”里一共4臺“毫毛”機器人,都是于洋提供的超前技術,半液態金屬機器人,可變形,可組合,差不多一根黃瓜大小,自適應接口,能接駁飛船上外星文明的數據存儲設備。
當然,這也是上一世研究好多年的成果,以藍星現在的科技是沒辦法讀取外星飛船的數據庫的。
屆時“毫毛”機器人由另一組人員接手負責,這間“亢金龍”控制室就可以宣布解散,人員發放獎金,全體休假。
……
22天后,1號“亢金龍”的能量消耗了95%,200個鉆頭也消耗了180個,終于鉆透了50厘米厚的飛船外殼。
外星文明飛船十天前已經開始變軌,向太陽系外飛去,它來太陽系似乎只是溜達一圈就離開的意思。
現在它離藍星已經超過1億公里,通過“亢金龍”傳送信息一來一回就超過12分鐘,而且隨著距離越來越遠,時長也在不斷增加。
從“亢金龍”發射之時,整個瓊州航天基地也沒有閑著,每隔半個多月就要發射一次運載火箭,向著外星文明飛船離開的方向,陸續的又發射8顆中繼通信衛星和4顆斥候探測衛星。
接下來的操作,于洋沒有去瓊州航天基地,“毫毛”機器人已經鉆入飛船內部,“亢金龍”除了向藍星發送信息和充當充電寶,任務已經結束。
長安研發基地(混沌研究院總部),銀河部大樓,“捕魚計劃”指揮室,于洋和工作人員緊張的指揮著“毫毛”機器人進行任務作業。
“釋放蠅式機器人……”,昆蟲式微型掃描探測機器人,比真實的蒼蠅大一些,內置微型紅外線掃描和光學攝像頭等設備,可以掃描空間環境,回傳后可生成3D空間圖像。
4只“毫毛”機器人一共攜帶60只蠅式機器人,一次釋放30只進行掃描作業,尋找飛船電腦和數據存儲設備。
雖然于洋知道在哪里,但是他不能直說啊,只能假裝用機器人掃描發現。
“滴滴滴……開始接收飛船內部掃描數據……”。
隨著蠅式機器人開始工作,掃描數據和圖像數據一點點的發回了藍星,還好有中繼通訊衛星,但是傳輸速率也只有30Mbps。
人工智能“伏羲”將接收到的數據在長安基地的超算上渲染為三維立體圖形。
等待總算漫長的,77小時后,一副完整的外星文明飛船內部結構三維圖形展現在了大屏幕上,細節也清晰可見。
“伏羲,分析飛船計算機、數據存儲設備位置,讓蠅式機器人繼續探測……”
“伏羲收到”
按照上一世的記憶,飛船的計算機和存儲設備位于飛船中部,所以亢金龍的撞擊位置都是經過嚴密計算的,誤差不超過±10米,便于機器人探測和信號傳輸。
因為飛船是處于休眠狀態的,想要讀取數據存儲設備里面的內容,還需要給它提供能源,上一世經過數百名科學家研究了大半年多才發明的一個能量轉換設備和數據接口轉換設備。
你可以說漂亮國壞,但你不能說他菜,科研能力在當時確實是全球遙遙領先,從全世界網羅了大量的科學家和工程師。
雖然和外星飛船背后的文明有著文明代差,靠著逆向工程,硬生生的研究出能量和數據轉換器。
好景不長,漂亮國剛找到數據庫接口,剛從外星飛船里面下載才三個月的數據就發生了爆炸,整個基地直接變成了月球第一大坑,可謂是損失慘重。
很多技術最后都便宜了于洋,這次就可以直接拿來用,不至于無從下手。
“毫毛”機器人有可以變形成能量轉換器和數據接口的功能,再從亢金龍上扯下兩根電纜,一根傳輸數據,一根傳輸能量維持數據存儲設備的運行。
同時為了防止自己的這種行為觸發外星飛船的保護機制,防止飛船智腦從休眠中醒來,來個自爆啥的。
按照于洋的指點,操作員向機器人下達了切斷了數據存儲設備和飛船計算機的聯系。
數個小時的重點探測,經過人工智能“伏羲”的分析和于洋的暗示,整個項目組最終確定了飛船存儲設備的位置。
4只“毫毛”機器人啟動奔向目標,這4臺機器人設計之初就是為了可變形,能通過任何通道,但是基本喪失了機動能力,雖然只有短短的10米距離,也爬行了近一刻鐘才抵達。
從蠅式機器人中傳來的畫面顯示,飛船中間一臺10米高的立方體,表面有無數充滿異域風格的圖形花紋(參考變形金剛的火種源),這就是飛船的數據存儲設備,和于洋記憶中的沒有任何偏差。
不遠處是一臺5米左右的正圓體(參考獨立日第二部的白色圓球超腦),是飛船的超級計算機,也可以稱為超腦、智腦。
立方體和正圓體之間有數根電纜一樣的東西聯接,只要斷開這些電纜,就可以從接口處入侵數據庫。
立方體上的花紋其實有一些是按鈕,按幾下就可以讓電纜直接物理斷開,這也是上一世科學家們無意間發現的。
4只“毫毛”機器人爬到刻著不同圖案的位置,按先后順序輕輕觸碰了一下,然后……
“咔、咔、咔……”和飛船智腦聯接的電纜一條一條斷開連接。
又到了另外的位置按了幾下,“咔、咔、咔……”數據庫和飛船能源連接的電纜也一條一條的斷開。
至此,立方體形的飛船數據庫完全獨立,從中輸出數據的時候不會觸發飛船保護機制。
完成切斷數據庫電纜的任務后,“亢金龍”中伸出2條電纜,在4只“毫毛”機器人的引導下接近數據庫和超腦。
而4只“毫毛”機器人也開始變型,變成于洋設計的能源轉換器和數據轉換器接口樣式,然后插入飛船數據庫。
“開始連接……重復……開始連接……”
半小時后信息回傳“數據轉換器連接成功……”
“能源轉換器連接成功……”
“開始能量輸出……保持最低功率輸出……”
“數據庫激活中……數據庫激活中……”
……
“數據庫激活成功……開始下載數據……”
“使用儲備能源,1號機、2號機太陽能電板蓄能中……”
經過長達33個小時漫長的能量輸出之后,終于激活了數據庫的部分區域,“亢金龍”自身攜帶的能量已經快消耗殆盡,必須依靠太陽能電板和剩余燃料發電。
“亢金龍”雖然重達15噸,但是主要能源是用來加速機動和鉆探的,能源有限,還得保障信號傳輸使用的能源。
現在開始使用自身攜帶的剩余燃料和太陽能膜發電只能維持最低功率,可以激活飛船數據庫,能下載數據就行。
“數據下載中……”
1小時后,通過中繼通信衛星,長安基地終于接收到傳送回來1MB大小的數據,每隔半小時左右就傳來1MB大小的數據。
其實這1MB大小的數據對于外星飛船的文明來說也只是相當于一個字符的內容,這就是文明差。
隨著外星文明飛船向太陽系外飛去,距離越來越遠,“亢金龍”存儲的能源越來越少,傳輸過來的數據也會越來越慢,越來越少。
不過于洋也不著急,“捕魚計劃”第二階段起碼按照他的計劃完成了,而且成功了,在它飛回來之前這12年的時間,傳回來的數據也足夠于洋受益無窮了。
按照上一世于洋接觸到的信息,這些外星文明的一個字符的內容如果翻譯成藍星的語言文字,所包含的內容實際要大于1MB的藍星數據。
雖然距離越遠,接收的數據越慢,越少,但是12年時間,還是能得到一些有用的數據的。
……
這么多年的準備總算沒有白費,看著大屏幕上漸行漸遠的外星飛船,
于洋喃喃自語“域外天魔,我們12年后再見……”
“第三階段計劃啟動,破譯計劃開始執行……”
“是”×7……
ps:第一卷寫完~馬上開啟下一階段~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