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空間站開工建造
- 挖礦太陽系,從奧陌陌開始
- 自由分子
- 2888字
- 2025-03-12 22:23:38
外星文明帶來的第一種技術--磁懸浮技術,徹底轉化為藍星文明的技術,再實際應用開發出成果還需要不少時間。
這項技術將來主要還是應用在飛行器這一領域,諸如磁懸浮汽車、空天戰機、新型太空穿梭機,甚至空天母艦。
這些是于洋對研究院提出的一些研發方向,當然,如果有更好的想法也可以提出來。
研究院的評估中心評估可行的話,就可以立項研發,一人計短二人計長。
……
時間流逝,“云霄”空間站第一試驗艙已經在軌測試三個多月,時間來到了2X19年2月。
經過混沌研究院航天部專家和研究員們評估,自家空間站的技術已經達標,不再需要發射第二試驗艙。
于洋下達了直接開工建造“云霄”空間站的指令,按照“云霄”空間站建設方案,施行分段建造,分段組裝的模式。
就是地面造好一段艙室,“玄鳥”穿梭機運上去一段,這樣的方式有一個好處,就是發現問題可以及時調整。
如果一下全部建造好,一起發射上太空,雖然速度上會快一些,但是如果發現問題,所有艙段都得返廠或者作廢,這樣會很麻煩。
一段一段的建造雖然很慢,但是勝在穩妥,“云霄”空間站太空港的作用遠遠大于科研基地的作用。
如果將來磁懸浮技術或者其他的航天技術突破,“云霄”空間站只能作為一個太空擺件,供人欣賞。
“云霄”空間站第一個建造完成的艙段算是核心中軸主艙段之一,“豐”字型的中軸,承上啟下。
因為是使用“玄鳥”穿梭機運輸,所以艙室是長方體的外形,長30米,寬和高都是6米,如果是用“扶搖”火箭發射的,那就得是圓柱體的形狀。
這段核心中軸主艙的上下各一個7米長的接口艙,接口艙上下、前后、左右一共6個接口,每個接口都用來聯接空間站的其他艙室,接口處有閘門,可以手動或者自動開關。
“云霄”空間站的所有36個主艙段、14個接口艙室全部由銀河集團旗下航天工廠建造,零件也全部來自一元科技集團旗下各個子公司。
工廠的位置是在西北航天飛行基地,毗鄰“玄鳥”穿梭機飛行隊駐地,也是為了便于運輸。
5月,“云霄”空間站核心中軸主艙第一段在地面工廠建造完成,這段艙室凈重29噸,除去艙壁和設備空間,內部還有近700立方的空間(28*5*5),這還是一些設備沒有直接安裝里面的情況。
如果按照這段艙室的完整配置,還有一些能源和中控設備,只是這樣超出了“玄鳥”穿梭機的運載能力,所以不得不分批運往太空,這部分設備差不多也有5噸重。
太空運輸任務的前一天,建造好的空間站核心中軸主艙,通過工廠和“玄鳥”機庫之間的巨大通道,由專用的牽引車運輸過來,再由吊機緩緩調入“玄鳥”穿梭機的外儲箱之中固定安放。
于洋和“云霄”空間站項目的一班負責人,一起在機庫頂層的透明觀察室默默地觀察著整個過程,這些工作是工程師們的。
為了避免大幅度的動作對“云霄”空間站零部件有不利的影響,整個運輸和吊裝過程都是小心翼翼,持續了一個多小時。
吊裝完成之后,緊接著就是起飛前的再次檢查,確保空間站的艙段萬無一失才能飛向太空之中。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通過觀察室的玻璃,眾人看的是津津有味,一點也不急躁,都是搞科研的,急脾氣可不行。
現階段每次“玄鳥”飛行都是選擇在晚上的時間,還都是附近區域的衛星空窗期,也是為了避免被別國發現,除了那次被民航上的攝影師無意間拍到。
如此大費周章,也是為了給夏國,給于洋自己多爭取一點時間,畢竟“玄鳥”穿梭機的意義和空間站、太空發電站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玄鳥”穿梭機強大的性能,可以直接改裝為空天轟炸機,成為又一個懸在別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
又過了一個多小時,“玄鳥”穿梭機內的空間站艙室徹底檢查完畢,在地面牽引車的牽引之下,緩緩駛向另一座更巨大的機庫--鰩魚號機庫。
就如同疊羅漢一樣,由“鰩魚”號高空運輸機背著“玄鳥”號穿梭機,機庫內的吊機將重達105噸的“玄鳥”號穿梭機緩緩吊起,放置在“鰩魚”號的背脊處,工程師們趕忙上前,進行固定檢查。
仔細的檢查了固定裝置,工程師們就紛紛散去,這一步只有不到15分鐘,因為他們已經做過上百次,熟能生巧了已經,再一個有專門的檢測設備,省去了很多功夫。
一切準備就緒,“鰩魚”號和“玄鳥”1號機的機組人員也進入機艙,啟動飛機,做好檢查,等候指令,隨時起飛。
此時,于洋和高層眾人已經移步到了航天基地的指揮中心坐鎮。
這里的布局和瓊州航天基地的指揮中心有些相似,又有些像飛機場的塔臺。
看著指揮中心大屏幕,三臺重型牽引車,牽引著重達300噸的“鰩魚”&“玄鳥”組合飛行器,緩緩的駛向航天基地跑道一端。
整個基地的房間都是可以封閉的,不會漏出一絲光亮,外面只有偶爾閃爍紅光的指示燈,地勤人員全部佩戴夜視儀進行指揮。
“指揮中心……指揮中心……鰩魚準備完畢……玄鳥準備完畢……請求起飛……”大廳傳來廣播的聲音。
“指揮中心收到,允許起飛,祝你們成功,得勝歸來……”
“收到,謝謝”×2。
夜空灰暗,沒有光亮,如果此時天空有衛星飛過就會發現,漆黑的大地上,突然出現4道焰光,不停地移動著,漸漸開始加速,快速升空。
不一會,“鰩魚”&“玄鳥”組合飛行器在地面紅外攝像機的注視下,鉆入云層,消失不見。
另一邊,指揮中心不時傳來“鰩魚”號和“玄鳥”號的飛行狀態匯報,一切正常。
十五分鐘后,“鰩魚”號到達指定高度。
“指揮中心、指揮中心,鰩魚到達指定高度,請求釋放玄鳥……”
“指揮中心收到,開始釋放玄鳥……”
“收到,指揮中心、指揮中心,玄鳥點火成功……”
“指揮中心、指揮中心,玄鳥釋放成功,請求返航……”
“指揮中心收到,鰩魚可以返航……”
30分鐘后,“玄鳥”1號穿梭機到達太空指定軌道。
“指揮中心、指揮中心,玄鳥號已經進入太空軌道……請求釋放云霄1號……”
“指揮中心收到,開始釋放云霄1號……”
距離“云霄”空間站軌道坐標300公里外,有一枚歸屬于一元科技集團的光學偵測衛星。
在“玄鳥”穿梭機升空之時就已經改變攝像頭的角度,于洋安排用以拍攝“云霄”空間站的建造過程。
只見“玄鳥”號穿梭機背部緩緩打開,艙內一前一后同時伸出了一只三軸的機械臂。
這兩只機械臂,就是用來釋放穿梭機外儲箱內的“云霄”空間站艙段。
機械臂輕輕的抓住長方體的艙段,緩緩的抽了出來,擺在了距離地面數百公里高度的太空之中。
艙段擺放的姿勢、角度是早就設計好的,而且每個艙段上都有微型電動推進器,用來調整空間站姿態。
任務完成,兩只機械臂折疊收回,外儲箱艙蓋緩緩關閉。
“玄鳥”穿梭機側面噴出兩道離子流,慢慢遠離空間站艙段。
當“玄鳥”號穿梭機離開空間站一段距離之后,主發動機開始工作,以腹部朝向地面的角度,返回大氣層內。
圍著藍星轉了半圈,特意的避開北半星的發達國家上空,半個小時后,“玄鳥”號穿梭機順利的返回了西北航天基地。
整個任務飛行時長2小時零7分鐘,圓滿完成,建造一個月,飛行倆小時。
“鰩魚”號早已返回機庫,降落后的“玄鳥”號也被牽引車拖到機庫。
每次飛行完成之后,不論是“鰩魚”特殊任務運輸機,還是“玄鳥”穿梭機,都要返回機庫檢測保養,等待下一次的任務。
至于在太空中的“云霄”空間站1號艙,在2號艙建造發射之間的這段時間里,將進行遠程靜態測試。
還有1號艙缺失的那部分設備,一周后將由另外一架“玄鳥”2號送到太空,然后使用機械臂和宇航員,一點一點的塞進艙內安放,這個難度就復雜多了,主要還是考驗宇航員的操控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