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嘉興城南:作為一個樣本的研究

從馬家浜文化走來,隨著嘉興城市的發展,有了城墻,有了“城南”;從南湖人民公社、南湖鄉,直到如今的城南街道,悠悠數千載,經歷了農耕文明到工業化、城市化的過程,這一帶的景觀、形態,乃至社會經濟結構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位處城南,典型的江南水鄉,其民種植水稻、紡紗織布,有“最江南”的呈現;到工業化的開啟、城市化的推進,這一區域在快速發展,在長三角城市群中脫穎而出。就區域變遷、城市演變視角而言,“嘉興城南”具有樣本研究的價值與意義。

嘉興城南有馬家浜文化遺址,后該遺址被命名為“馬家浜文化”,距今有7 000多年歷史,是長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代表,成為“江南文化之源”(詳見第一章論述)。先民們在這里從事稻作農業、漁獵活動,創造了內涵豐富的史前文化。擁有7 000余年深厚文化底蘊的積淀,城南是引以為榮的。

這里地處杭嘉湖平原,氣候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擁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成為蠶桑漁稻文化的代表,“襟滬杭而瀕海隅。平原沃野,物產豐饒,域袤人稠”[27]。位處嘉興城南,地勢開闊,湖塘密布,諸水瀠洄。韓國人金九在《白凡逸志》中談到自己在嘉興避難的經過,有一段寫到在南門外看到的景象:

來嘉興后,幾乎每天都駕一葉扁舟,游覽南湖。還從村里買來活雞,在船上烹煮,邊賞景邊吃雞,真是其味無窮。

嘉興南門外,沿運河而下,走十余里,有個村子叫嚴家浜,陳桐蓀君在那里有田產,跟村里的農民孫用寶相交甚厚。我去那兒,就住在孫用寶家。那時我完全成了一個鄉下老頭兒。他們家全家都下地干活時,家里只留下個吃奶的嬰兒。孩子一哭,我就抱著他去地里找他的媽媽。那時他媽就十分惶恐不安,感到難以為情。

五、六月是蠶桑季節,家家都養蠶。我參觀了那里的婦女們繅絲。

六十多歲的老太婆也不閑著,在紡車邊安上一口鍋,左手燒火煮繭,右手纏絲紡線。紡車下部懸有一踏板,右腳一蹬踏板,紡車就轉動起來。我幼小時曾看到過我國婦女紡紗織布,和這里相比,真有天壤之別。

我問老太:

“老太今年高壽?”

“過了六十了?!?/p>

“什么時候起就開始紡紗啦?”

“從七歲起。”

“六十年前用的就是這種紡車嗎?”

“是啊,就是這種紡車。”

我也親眼見到七八歲的孩童抽絲紡紗,所以對她的話并不感到奇怪。

我既然住在農家,也就注意看了看他們使用的農具,雖然是舊式的,但比我國先進。我也參觀了他們引水灌溉,他們用的是木制水車,男女多人踩動水車,就能把湖水抽引上來灌溉田地,十分方便。插秧都事先算好日子,早稻八十天,中稻一百天,晚稻一百二十天。我國只以為成行插秧是日本人的發明,其實中國從古代起就是成行插秧,看了他們的鋤草機就可知道這一點。[28]

作為韓國人的金九,從一個“他者”的視角把江南人習以為常的生活場景記錄了下來,非常詳細。或許,金九那段描寫是杭嘉湖地區農家農事的一個縮影,但嘉興城南的確可以作為江南農耕文化的典型。而且關于農業發展,到了集體化時代仍在不斷書寫自己的傳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地處嘉興城南的真如鄉等地區迅速投入到“土地改革”運動中去。此后,這一帶在促進農業生產發展,調整生產關系,推動農民走上集體化道路的過程中,涌現了一批模范集體與個人,其中當時真西八字橋村姚家石橋的姚巖寶,組織的“姚巖寶互助組”是當時嘉興地區第一批互助組,起到帶頭示范作用。1958年南湖人民公社成立,當地政府依靠廣大群眾,在發展農業、壯大集體經濟方面不懈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從農業合作社到人民公社,南湖兒女借助集體的力量,開展集中生產,興辦水利,修建基礎設施,創辦集體企業,積極提高文化教育水平和醫療衛生條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此使南湖人民公社成為嘉興乃至浙江省農業生產發展的模范地區,在全國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翻閱當時的《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浙江日報》等,經??梢宰x到來自“南湖人民公社”的消息。這個公社的一些做法與經驗也得到廣泛介紹與推廣?!澳虾嗣窆纭痹诩w化時代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

1978年國家實行改革開放,雖然實行了家庭承包責任制,南湖公社也改為了南湖鄉,但很長一段時期南湖鄉仍然是杭嘉湖地區農業生產發展的“典范”。至1990年,南湖鄉糧食總產量達27 162噸,其中水稻23 702噸,糧地畝產865千克;交售糧食15 570噸,人均提供677千克,“為全區(嘉興城區,后改秀城區)人均售糧首位”[29]。油菜籽總產1 173噸、蠶繭591噸,飼養豬43 710頭、羊13 672頭,淡水魚總產達263.7噸。這些數據至今看來,是南湖鄉農業發展的一個高峰。杭嘉湖作為當時國家重要的水稻主產區,南湖鄉還實施了“糧食畝產噸糧田工程建設”,1992年南湖鄉被區政府評為“噸糧田工程建設達標鎮”[30]。

也就在這一時期,這一帶的傳統農業經濟開始轉型,體現在大力發展副業,如南湖鄉天帶橋村建成了嘉興市區蔬菜基地,擁有菜地610.67畝,蔬菜總產1 529.33噸。[31]南湖鄉的草莓、桃、李等也形成規模經營。真如、南湖、西南湖3村所產的南湖菱、南湖蟹,作為嘉興特產,享譽一時。南湖鄉一度提出建立南湖湖羊生產基地。更重要的是,從20世紀70年代末南湖公社的社隊企業起步,到80年代初鄉鎮企業作為一種獨立的企業形態異軍突起,再到1993年以后,伴隨著鄉鎮企業開始向股份合作制轉變,南湖鄉的鄉鎮企業成功轉型,并以其強勁的活力推動了本地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一時期,南湖鄉鎮工業的快速發展,部分源于“自發性”的內部推動,這些企業從無到有,由小而大,實力不斷增強,為本地工業化、城鎮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但從開闊的視野考察,南湖鄉的工業發展,更多的是利用靠近嘉興城南的優勢,抓著嘉興城區向南、向西擴展的機遇,壯大自己。2001年10月開啟的“撤鄉設街道”,設立嘉興城南街道,更加速了這一帶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

城南一帶,從位于嘉興城市的南緣、江南的鄉村原野,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鄉鎮企業的發展,工業化的開啟,城市化的推進,努力建設現代化新城區,如今成為嘉興主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過程中,從形態到格局,從功能到結構,城南的演進脈絡清晰,呈現出多樣性、完整性的特點。在從“鄉土城南”到“現代城區”的演變中,這一地域的形象復雜多變,其內涵、功能亦因時而異,其背后凸顯的是對現代化的訴求。

本書以“嘉興城南”為題,通過對城南區域的長時段、多視角考察,可以豐富、拓展嘉興城市史研究的內容。從整個長三角區域審視,可以為江南“城南現象”“城南發展類型”提供樣本。就更深層的意義而言,結合中國式現代化地方實踐的研究,在中國共產黨誕生地之一的南湖之畔,無論是集體經濟時代的南湖人民公社,還是融合現代城區的城南街道,關于社會主義建設路徑的探討,從發展集體農業經濟到追尋工業化、城市化,其中的一些做法、經驗值得總結,可以為一些地方的現代化建設提供有益借鑒,由此也凸顯了本書所具有的現實意義與社會價值。

如今,伴隨著現代城市的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的推進,“嘉興城南”利用自身獨特的地緣優勢,在長三角城市群中發揮著一定的作用。這一區域的空間格局,從產業結構到功能定位,都在不斷地進行調整與塑造。嘉興城南將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1] 錢鍾書選注:《宋詩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第47頁。

[2] (清)朱彝尊:《鴛鴦湖棹歌一百首》,《曝書亭全集》卷九,“四部備要”,中華書局據原刻本影印。

[3] 胡樸安編著:《中華全國風俗志 上篇》卷三《浙江》,大達圖書供應社1935年,第13頁。

[4] 葛劍雄“序”,嘉興市圖書館編:《槜李詩文合集》,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20年版。

[5] 《嘉興縣沿革》,《浙江全省輿圖并水陸道里記》,浙江輿圖總局編輯,清光緒二十年(1894)刊印。

[6] 萬歷《嘉興府志》卷二“城池”,萬歷二十八年(1600)刻本。

[7] 崇禎《嘉興縣志》卷二“城池”,《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年版。

[8] 萬歷《嘉興府志》卷一“建置”。

[9] 萬歷《嘉興府志》卷二“城池”。

[10] 萬歷《嘉興府志》卷二“城池”。

[11] 崇禎《嘉興縣志》卷二“城池”,《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

[12] 據《嘉興府典故纂要》,清乾隆年間刊印。

[13] 《光緒嘉興府復原圖》,引自來亞文:《宋元與明清時期嘉興城中的“坊”》,《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5年第3期。

[14] 《嘉興府圖》,清宣統二年(1910)九月石印。

[15] 《嘉興縣道里記》,《修訂浙江全省輿圖并水陸道里記》,民國四年(1915)杭州武林印書館刊印。

[16] 《嘉興縣全圖》,據1928年編《嘉興新志》(上編)。

[17] 南湖鄉人民政府:《關于要求遷移辦公地點的報告》,1985年8月28日。嘉興市城南街道檔案室藏。

[18] 《關于嘉興市城區、郊區管轄范圍問題的通知》,1983年10月14日,嘉興市南湖區志編纂委員會編:《嘉興市南湖區志》(下冊),方志出版社2020年版,第1767頁。

[19] 嘉興市民政局文件:《關于同意城區南湖鄉人民政府駐地遷至四號橋西堍的批復》,嘉政民(85)39號,1985年9月18日。嘉興市城南街道檔案室藏。

[20] 嘉興市南湖區志編纂委員會編:《嘉興市南湖區志》(上冊),第516頁。

[21] 《關于嘉興市城區更名為嘉興市秀城區的通知》,1993年12月9日,嘉興市南湖區志編纂委員會編:《嘉興市南湖區志》(下冊),第1767頁。

[22] 中共嘉興市委、嘉興市人民政府,中共秀城區委、秀城區人民政府《關于秀城區四個鄉分別委托兩個開發區管理的決定》,1993年3月6日,嘉興市南湖區志編纂委員會編:《嘉興市南湖區志》(下冊),第1769—1771頁。

[23] 《關于嘉興市調整本級行政區劃的批復》,2000年5月25日,嘉興市南湖區志編纂委員會編:《嘉興市南湖區志》(下冊),第1771—1772頁。

[24] 《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嘉興市秀城區更名為南湖區的通知》,2005年5月20日,嘉興市南湖區志編纂委員會編:《嘉興市南湖區志》(下冊),第1771—1772頁。

[25] 嘉興市南湖區志編纂委員會編:《嘉興市南湖區志》(上冊),第516頁。

[26] 《2023年城南街道概況》,2023年12月數據,嘉興城南街道提供。

[27] 郭任遠:《序(一)》,馮紫崗編:《嘉興縣農村調查》,國立浙江大學、嘉興縣政府印行,1936年印,第4頁。

[28] [韓]金九著,宣德五、張明惠譯:《白凡逸志:金九自敘傳》,民主與建設出版社1994年版,第229—230頁。

[29] 嘉興市南湖區志編纂委員會編:《嘉興市南湖區志》(上冊),第517頁。

[30] 嘉興市南湖區志編纂委員會編:《嘉興市南湖區志》(中冊),第800頁。

[31] 嘉興市南湖區志編纂委員會編:《嘉興市南湖區志》(上冊),第517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州| 阿拉善左旗| 蓝田县| 常宁市| 广丰县| 安泽县| 定安县| 宜兰县| 荥阳市| 金秀| 禄劝| 保靖县| 博野县| 永修县| 永川市| 玉屏| 泗洪县| 淅川县| 申扎县| 金堂县| 凤山市| 灵台县| 贵溪市| 乐清市| 郧西县| 盐亭县| 石河子市| 井陉县| 蒙自县| 叙永县| 平远县| 孟州市| 凌源市| 札达县| 通城县| 栖霞市| 延庆县| 宁化县| 石林| 凌云县| 锡林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