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興城南:從馬家浜文化、南湖人民公社到成為現代化城區
- 馬學強 葉舟等
- 631字
- 2024-12-27 18:40:44
第一章 馬家浜文化:“江南文化之源”
滄海桑田,歷史上杭嘉湖地區由海變陸,經歷了復雜的地質變遷。據已有的研究表明,隨著地質史上第四紀的最后一次海侵(即卷轉蟲海侵)的發展,南邊的寧紹平原日漸縮小,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原始居民或退或遷,其中一部分越過杭州灣,北上西去,遷移到浙北和蘇南丘陵,創造了著名的馬家浜文化等。[1]
馬家浜文化是長江下游、環太湖流域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距今7000—6000年,因浙江省嘉興南湖公社天帶橋大隊馬家浜遺址而得名。馬家浜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區,南達浙江的錢塘江沿岸,西北到江蘇常州一帶。1959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杭州大學等在嘉興馬家浜開展第一次挖掘工作,出土物以獸骨為主,還有骨、陶、玉、石器,以及墓葬、房屋遺跡等。該考古發現不同于黃河流域的史前文化形態,引起了國內外考古學界的重視。馬家浜遺址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1-1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馬家浜遺址
馬家浜村,即位于今嘉興城南街道轄區內,由此把嘉興城南的歷史追溯到久遠的史前時代。大量的考古成果可以反映嘉興城南一帶史前文明遺跡的豐富多彩。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這三種文化形態在時間先后上是一個完整的序列,這在考古研究中已有詳細論證,同時這三者在先后連接上又有交叉重合,因此也有更為復雜豐富的文化載體出現。
嘉興城南,其歷史古老而年輕。說她古老,因為她擁有悠久的馬家浜文化;作為新興發展的城區(或街區),她又是年輕的,嘉興城南街道始設立于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