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近代思想史
- (日)鹿野政直
- 1400字
- 2024-12-27 18:09:14
閱讀思想史的意義
從這種思想的角度來看近代的日本,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意義呢?
思想的歷史與政治、經濟的歷史最為不同之處在于,前者具有構想力相互競爭的性質。原本在政治、經濟中,也存在圍繞發展方向而展開的角逐,并形成構想力的競爭(在構想力這一點上,可以稱其為政治思想和經濟思想)。但還有一種力也備受重視,它不遜于構想力,是一種為實現構想而包含戰略戰術的力。通常而言,各種力量關系競相爭奪的結果,便是其被政策化、制度化。如此一來,政治和經濟的歷史,由于因果關系而易成為被濃墨涂抹出的歷史。
與此相對,從提倡的意義上說,思想則力圖實現普遍化,它是否會轉化為政策或制度,并非判斷其價值的決定性因素。反過來說,思想雖然受到現實的束縛,但卻使想象力得以放飛,如何放飛想象力,才是衡量思想的價值所在,這是思想所具有的性質。從這一點來看,思想的角度具有一種效用,即人們可以從可能性以及構想力的欠缺和陷阱中重新研究歷史。
這些角度的設定,無論是在思考現代日本的思想遺產方面,還是在探索國民的思想歷程方面,都給我們留下不少的線索。實際上,先人們受制于歷史條件和不同時期的狀況,以及國家選擇的道路方向的局限,或許正是因為受制于這些局限,所以,無論是引導國家發展道路的思想,或者是接受它的思想,抑或是批判它的思想,甚至也包括拒絕它的思想,這些思想都推動了各種構想力相繼興起,并在交鋒和碰撞中浮現出爭論的焦點。
盡管近代創造出多種多樣的思想,但我認為在其根底始終貫穿著兩個主題。
一個主題是國與家的問題。或許應該說是國家和家族制度的問題,這樣說的話,不免會留下難以捕捉而又無處不在的陰影。談到國,總是模棱兩可地包含著國家和國民,而家也模棱兩可地包含著家父長制、家產、家宅、家系、家世,因此得用日常用語來表達。無論哪個觀念,都是步入近代以后才形成的,這些觀念緊緊地籠罩在所有日本人的頭頂上。同時,即便人們想要回避那最難面對的制度,它還是會一步步逼近人們。
這時,國與家具有三重關系。首先是最大單位和最小單位的關系,國被視為最大的單位,家則被視作最小的單位;其次是比擬化的關系,國通過與家類比,或反過來家通過與國類比,國與家呈現出一種比擬化的關系;再次是忠與孝的關系,國被視作忠的觀念之源,家則被視作孝的觀念之源。在這一點上,國成為衡量政治思想的基準,而家則成為衡量道德思想的基準,與此同時,相反地,那些從正統上來看或多或少具有批判性或是反叛性的政治思想與道德思想,卻分別將國、家作為批判和反叛的目標。同時也有一種觀點認為,家的問題主要是由文學所擔負的。
另一個主題是東與西的問題。這里是指亞洲和歐美。不過,對日本列島居民而言,他們雖在思想上、制度上長期處于以中國為中心的東方的影響下,但新出現的西方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上具有壓倒性的力量,是他們需要不斷進行認識的對象。排斥也好,吸收也罷,可以說,近代日本人所有的思想工作都是以這一問題為中心展開的。
這樣劇烈的轉換在思想上引起了激烈的紛爭和割裂,并催生了人們進行東西調和的嘗試。近代化和傳統的問題正是如此。這樣說也許不嚴謹,或者說并不準確,由于在近代化過程中受到沖擊,傳統得以被人們重新認識,甚至被創造出來。由此而形成的歐美觀,也與亞洲觀、日本觀產生了聯動。
對近代日本人而言,這兩個基礎條件成了最嚴苛的束縛條件,因此,他們從心底對這兩個問題懷有一種“執著”,而這兩個問題也成為他們思想形成的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