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 被價格左右的欲望

什么東西都可以交易嗎?

資本一定牽涉交易,一定牽涉貨幣,但是我們要回到根本去了解。在馬克思的哲學態(tài)度中,他設想了一個理想、原始的情境,每一個人和每一樣東西都有特殊的關(guān)系,所以每個人、每份關(guān)系、每一樣東西都是不應該交換的。

我們會覺得馬克思這樣的想法很荒謬嗎?也許你會覺得,在今天這樣一個物質(zhì)化、商品化、資本化的社會,哪有什么東西是不能賣的?但是你再想一下,對你來說,真的所有東西都可以買賣、都可以交易嗎?

如果我問你,你愿意拿姐姐去換媽媽嗎,你會如何反應?如果姐姐不能拿來換,舅舅能不能來換呢?家里養(yǎng)的小狗能不能拿來換呢?寫滿了的日記本,上面是你的16歲,從那一年的第一天起,一直寫到那一年的12月31日,寫滿了你那一年當中所想到的、所經(jīng)歷的,可不可以拿來換?可不可以拿來賣?丈夫身邊的床位能不能換、能不能賣?在一間屋子里留了30年的東西,能不能換?換與不換,這個標準或者底線是什么?從這里我們可以理解馬克思,因為馬克思給我們的答案是最簡單,同時也是采取了最強烈的一種態(tài)度的——這些都不可以交換。我們把物品變得能夠交換,是出于交易需要而付出的不得已的代價。一個完整的人的生活應該一切都以直接的方式存在,一旦開始有了交換,就開始產(chǎn)生物化,產(chǎn)生異化,交易價值也就是價格,取代了更真實、更根本的使用價值。

貨幣,最有效也最可怕的理性量化的工具

馬克思也用同樣的角度探討金錢、貨幣的本質(zhì)。金錢是什么?金錢是一種最可怕、最有效的理性量化工具,把所有的物品統(tǒng)統(tǒng)都圈進商品的范圍內(nèi),把所有的東西都變成了商品。

在金錢、貨幣出現(xiàn)之前,物與物的交易關(guān)系必須要用復雜的倍數(shù)來處理,或者想象。如果現(xiàn)在有A、B、C三種不一樣的東西,它們的比例也許我們還可以算得出來:已知A比B、B比C的值,就可以去推算A比C應該是什么。但是如果這里有從A到Z一共26種東西,它們要以物易物地交易,A換B、B換F、F換G、G換X、X換C,更麻煩的是它們彼此有了比例關(guān)系,就會彼此互相牽動,那么我們怎么可能一一算得清楚?因為算不清楚,所以就有空隙,就有漏洞。但金錢讓所有這一切變方便了,解決了所有復雜的比例關(guān)系。每一樣東西變成了商品,就有一個標價,就取得了一個以金錢標識的售價,所以和其他商品相比價格的高低就變得一目了然。

這個時候我們會看到,這個是325元,那個是318元,另外一個是813元,每一樣東西都掛上了一個數(shù)字,這個數(shù)字完完整整地、規(guī)規(guī)矩矩地排出了高下順序。物與物之間的交易價值比例,一旦被轉(zhuǎn)換成金錢數(shù)字關(guān)系,就很容易地固定下來了。

我們看到售價,就以為我們自己知道應該要對這個東西投射多大的欲望,甚至不需要真的去買賣。我們僅是想象,而且很多人每天都在做這種想象:這幢豪宅賣1億元,對我來說我更想要1億元的豪宅,重要性超過了1000萬元的跑車;這輛跑車對我的重要性,一定高于10萬元人民幣的一趟歐洲豪華旅行;人民幣10萬元的歐洲豪華旅行,對我來說,它的重要性、我會想要的程度,一定高于花1000元人民幣到歌劇院去觀賞一場歌劇。

這不是我們和這些事物原有的關(guān)系,甚至我們并沒有真的擁有豪宅、跑車,或許也沒有真的到歌劇院里去看一場歌劇。我們沒有機會真正和這些欲望對象產(chǎn)生確實關(guān)系,金錢價格就先幫我們編好了,說我們一定最想要那1億元的豪宅;相對排下來,對我們來說,最不想要的或沒有那么迫切想要的,是去看歌劇。這和我們原本真正的欲望是無關(guān)的。我們被決定應該這樣去欲求1億元的豪宅,或者是用同樣的比例不那么欲求一場歌劇。金錢把這些都排好了,我們無法抗拒,更重要的是本來就很少有人會想到要抗拒。

在這里我想留一些問題,供大家思考:你如何排列自己想要什么?你的欲望是如何產(chǎn)生的?在你的欲望排序上,金錢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是不是幾乎必然地,只要是你覺得售價比較高的,對你來說,你就比較想要;反過來說,對3元、5元就能夠買到的東西,你還會很看重,還會覺得這是自己非常想要的事物嗎?

用這種方式,也許我們可以更清楚地體會,金錢介入本來是幫助我們、方便我們交易的,但馬克思提醒我們,金錢同時在決定我們?nèi)绾魏腿f事萬物,和這個世界其他的物件、其他的現(xiàn)象發(fā)生關(guān)系。

《資本論》是政治經(jīng)濟學,也是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

我們活在將一切事物都當作商品的環(huán)境里,也必然習慣用價格來架構(gòu)自己和世界之間的關(guān)系。甚至就連免費的東西,在我們當下這樣的資本架構(gòu)之下,也有在交易中的特殊位置。

我們視之為理所當然,但其實應該要認真思考——我們被價格所包圍,也被價格剝奪了欲望的自主性。馬克思認為這種處境是可悲的。

在市場經(jīng)濟學里,看到一只定價3.5萬元的手表,大家的基本反應是:什么樣的因素決定這只表要值這么多?可是在馬克思經(jīng)濟學里,看到一只3.5萬元的手表,基本反應卻是:什么樣的因素主導了我們認為要如此去欲求這只表,使得這1只表比100斤的米、100本的書更為人所渴求?賦予這只表如此的價格,又會使得我們原來的物我關(guān)系產(chǎn)生什么樣的扭曲?

市場經(jīng)濟學假定價格在交易中形成,是有它的道理的,是客觀供需(供給和需求)互動之后的自然結(jié)果。馬克思從哲學立場和交易觀點出發(fā),卻從一開始就不將價格視為自然,而是認為它是產(chǎn)生自異化商品環(huán)境中的特殊現(xiàn)象。西方市場經(jīng)濟學意圖解釋現(xiàn)實價格的規(guī)律,而馬克思的經(jīng)濟學卻意圖要為我們指出現(xiàn)實世界的邏輯出了什么樣的問題。也就是說馬克思《資本論》的用意不只在于解釋,還在于提供批判。解釋的目的是要讓我們明了現(xiàn)實的問題。《資本論》不是要解釋現(xiàn)實,而是要解釋這樣的現(xiàn)實為什么會給人類帶來如此巨大、如此普遍的扭曲和痛苦。

從這個角度上看,《資本論》是政治經(jīng)濟學,但它同時也是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這是為了改變而做的解釋。所以,一定要記得馬克思的那句名言:“哲學家解釋這個世界,但真正重要的是如何改變這個世界。”

他在《資本論》里所提出的解釋,和一般市場經(jīng)濟學解釋生意是怎么一回事、財務如何運作、你該如何投資,所有這些知識是不一樣的。

因為市場經(jīng)濟學的這些解釋是來幫助我們適應這個系統(tǒng),教我們在這個系統(tǒng)里弄懂規(guī)則與邏輯,使我們進到這個系統(tǒng)里,更深入、更適應,更懂得如何在這個系統(tǒng)里得到利益。

馬克思寫《資本論》,他不僅是在解釋資本,更是用一種批判的態(tài)度,讓我們看清楚資本具備龐大的扭曲力量,會帶來、會制造什么樣的悲劇。這個悲劇最根本、最徹底的性質(zhì),是主宰了、麻木了我們自己的欲望。在資本主義的世界里,我們搞不清楚自己要什么。

一旦離開了金錢貨幣的數(shù)量,我們就不太清楚,什么東西比較重要,什么東西比較不重要。我們太依賴金錢量化的幫助來決定應該要什么,所以相反的另一個可怕效果,就是對于那些無價的、不能賣的,因而沒有價格的事物,我們無從去評斷其重要性。有的時候無價,對我們來說也就變成了沒有價值。一種東西不能夠被標價,不能夠買賣,所以我們沒有辦法確定它到底值1000萬元還是1億元,似乎既然沒有辦法評斷它的價格,你也就無法體認、珍惜其價值。資本和商品在用這種方式扭曲我們最根本的人格、最根本的欲望。

回歸原初的欲望,想象重返異化之前的生活

讀《資本論》,回歸馬克思的前提,至少能夠引導我們想象和所有物品發(fā)生直接關(guān)系的可能性,想象重返異化之前的生活的可能性,尤其是在這種可能性距離我們?nèi)粘I钊绱诉b遠,而且越來越遙遠的情況下。

也就是借由讀《資本論》,刺激我們不要那么習慣于活在既有價格觀念主宰的這個世界里。我們?nèi)粘6家约僭O現(xiàn)實社會邏輯是對的作為起點,判斷在這樣的現(xiàn)實里,下一步該怎么做。但馬克思一直刺激我們從相反方向思考。你應該思考、檢驗一下:現(xiàn)實社會的這套邏輯會不會根本就是錯的呢?至少我們應該可以用更美好、更合理的社會作為參考坐標,重新檢討、重新審視自己身處的現(xiàn)實社會。

《資本論》的內(nèi)容是依照人類逐漸遠離了原初真實的過程順序而安排的,我們離開了原初真實的欲望和愿望——我知道為什么我要一個杯子,為什么我覺得這頓飯好吃——離開了那種真誠面對生命的原初狀態(tài)。我們從和每一樣物件都發(fā)生使用價值關(guān)系,墮落到給予每一樣事物一個價格,讓它變成商品。

我們再墮落,直到把自己的欲望讓渡給一種馬克思稱為拜物(fetishism)的沖動。我們不再問,物能滿足我什么欲望,對我產(chǎn)生什么意義,我們只覺得擁有物、擁有有金錢標價的商品就是好的。

我們再墮落到用金錢涵蓋一切價值,再墮落到金錢又從交易計算的工具晉升成一切事物的主宰,這也就是資本的出現(xiàn)。金錢本來是人用來購買物品的,成了資本之后,它就倒過來了,變成用錢來購買人,人淪為為了換取更多資本而服務的物。資本變成主人,人反而成為服務資本的奴仆。

馬克思在《資本論》里講了一個“失樂園”的故事。人被邪惡的力量誘離了原來的天堂:那樣一個真實活著、用自己真實的欲望去尋求真實的滿足,和所有的物都產(chǎn)生使用價值的原初理想狀態(tài)。離開了這個狀態(tài),就像離開了伊甸園,接著人一步一步沉淪下去,距離天堂越來越遙遠。而且一如“失樂園”在宗教上的論述,馬克思幫我們理清了歷史的過程,即人如何在商品異化的過程當中,在資本主義的系統(tǒng)里一直墮落。接著他要借由弄清楚這個現(xiàn)象,鼓勵大家去尋找可以回到樂園的路,指引大家通往救贖的道路方向。這是馬克思希望能夠改變世界、讓世界回歸異化以前原初狀態(tài)的一個偉大計劃。

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已經(jīng)習慣了異化之后的這種墮落狀態(tài),正因為如此,馬克思堅決拒絕接受現(xiàn)實,也拒絕去遺忘理想。在墮落之外,還有更純粹的真實存在的方式。這是馬克思的經(jīng)濟理論和分析背后非常深層的哲學立場,也是對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他最強烈的堅持。我們在這一點上明晰了馬克思的哲學態(tài)度,再來看他的經(jīng)濟學,才能夠看得更清楚、更準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布县| 吉隆县| 志丹县| 沙坪坝区| 阜新| 河北省| 慈溪市| 宿州市| 内丘县| 涞源县| 华坪县| 浪卡子县| 六盘水市| 志丹县| 平果县| 枞阳县| 类乌齐县| 荣成市| 临夏市| 襄城县| 嘉峪关市| 庆云县| 田东县| 措勤县| 黔南| 婺源县| 四川省| 呼玛县| 应用必备| 新丰县| 古浪县| 民勤县| 巨鹿县| 永嘉县| 滨海县| 砀山县| 庆元县| 湛江市| 崇阳县| 衡山县| 宜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