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狂熱分子的心靈

埃里克·霍弗

本書探討的是群眾運動共有的一些特征,不管那是宗教運動、社會運動,還是民族主義運動。我并不是要主張這些運動都一模一樣,而只是想指出,它們所共有的一些特征讓它們長得像一家人。

所有群眾運動都會激發起其追隨者赴死的決心和團結行動的意愿;不管它們宣揚的主張或制定的綱領為何,所有群眾運動都會助長狂熱、激情、熱望、仇恨和不寬容;所有群眾運動都能夠從生活的某些部門釋放出強大的動能;它們全都要求信徒盲從和一心一意效忠。

不管彼此的主張與目標有多么南轅北轍,所有群眾運動都是從同一類人中間吸收最早的追隨者,而它們能吸引到的,也是同一類型的心靈。


盡管在狂熱的基督徒、狂熱的民族主義者、狂熱的共產主義者和狂熱的納粹分子之間有顯著不同,但鼓動他們的那股狂熱,卻可以視為同樣的東西。驅策他們去擴張和控制世界的那股力量也是相同的。在各種類型的獻身、信仰、權力追求、團結與自我犧牲中,存有某種程度的一致性。不管兩件神圣事業的內容和教義有多少歧義,讓它們發生效力的因素仍有某種程度的一致性。帕斯卡爾[1]這一類深諳基督宗教教義何以能發揮效力的人,一定也會明白共產主義、納粹主義或民族主義的效力何在。盡管人們會為千差萬別的神圣事業赴死,其實他們說不定都是為同一件事情而死。

本書所探討的主要是群眾運動中的一個階段——積極階段。這個階段的群眾運動是由“忠實信徒”(true believer)所控制,而所謂的“忠實信徒”,是指具有狂熱信仰、準備好隨時為一件神圣偉業犧牲的人。本書會嘗試追溯這類人的起源和勾勒他們的人格特質。為了幫助實現這一目的,我們會進行一些假設。基于所有群眾運動的初期追隨者都以失意者(the frustrated)[2]居多,以及失意者一般都是自愿參加群眾運動的事實,我們提出兩個假定:(一)即使沒有外來的煽動游說力量,失意感本身即足以產生“忠實信徒”所特有的大部分人格特征;(二)煽動游說技巧是否奏效,端視其能否誘發和強化失意者所特有的那些心理和行為傾向。

為了測試這些假設的有效性,我們必須探究“失意者”的心理,看看他們受到的是什么困擾和他們如何回應這些困擾。其次,我們必須探究“失意者”對困擾的反應方式與“忠實信徒”的行為相似的程度。最后,我們必須拿當代的群眾運動作為實例加以考察,看看它們所使用的煽動游說手段,是否專事在其追隨者中間激發一種失意者的心理狀態,而其又是否可以從這種做法中牟利。

在這個時代,我們大部分人都必須對“忠實信徒”的動機和心理有一些認識。因為我們的時代雖是無神的時代,卻不是無信仰的時代。“忠實信徒”無處不在,他們昂首闊步、列隊前進,要通過勸說和激烈手段,按他們的形象塑造世界。不管我們是打算加入他們還是反對他們,都應該盡可能多了解他們的特質與潛勢。


為謹慎起見,在這里再補充一語大概不是多余的。當我們說所有群眾運動長得像一家人的時候,我們是在分類學的意義上使用“家”(family)這個字的。在分類學上,西紅柿與龍葵屬于同一科(family),也就是茄科。盡管西紅柿營養豐富而龍葵有毒,但它們在形態學、解剖學和生理學上卻多有相似之處,以致即使非植物學家也可以感受得到它們像一家人。我說各種群眾運動有很多相似特征,并非暗示它們都同樣有益或有害。本書既不作價值判斷,也不會表現愛憎。本書只嘗試去解釋,而這些解釋——它們全都是理論——是以建議和論證的方式提出來的,哪怕我的口吻有時看似斬釘截鐵。沒有任何話比蒙田所言更能道出我的心聲:“我要說的一切都是通過論述,而非通過說教。如果我的目的是說服別人,話就不會說得那么滿。”


[1]法國17世紀數學家、哲學家,著有《思想錄》(Les Pensées)等。霍弗在本書中多次征引他的警語。——譯注

[2]本書并不是把“失意者”一詞當做臨床術語使用。我們用它來指那些出于各種原因而認為自己的人生敗壞了或浪費了的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审旗| 房山区| 宜川县| 西贡区| 慈利县| 中方县| 绥中县| 荥阳市| 驻马店市| 巫山县| 泗阳县| 长岛县| 开鲁县| 兰考县| 金堂县| 房产| 吉首市| 探索| 巴林左旗| 宣恩县| 鄂托克旗| 桂东县| 上蔡县| 于都县| 宜章县| 遂溪县| 安岳县| 合川市| 天镇县| 莱芜市| 麟游县| 白河县| 琼海市| 郴州市| 桐庐县| 麻阳| 花垣县| 永靖县| 通江县| 庆城县| 特克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