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敏感與自我
  • (德)斯文婭·弗拉斯珀勒
  • 2234字
  • 2024-12-27 18:13:28

本書的目的

讀者不應期待從本書中找到一個行為準則,而應期待作者對敏感性的全面的科學研究。本書立足于當下,并聯系了上述問題的具體情況。只有更深入地了解當代社會日益敏感的情況,才能認識到敏感化過程的進步趨勢和退步趨勢。本書的目的是辯證地闡明敏感性,并重塑敏感性與韌性的關系,從而找到我們時代危機的出路。


[1]詳見知識背景4、13、16。

[2]詳見知識背景1。

[3]詳見知識背景16。

[4]“受影響者”(Betroffene)在本書中指遭受過種族歧視、性騷擾、心理創傷等的人群。在本書中,“受影響者”“受害者”“弱勢群體”“被邊緣化的群體”“受壓迫群體”是近義詞。西方左翼在政治中強調,社會要保護和優待這些敏感群體。

[5]譯者用“脆弱性”來翻譯Verletzlichkeit、Verletzbarkeit、Verwundbarkeit、Vulnerabilit?t等詞,這些詞的字面意思都是“易受傷害的”。

[6]詳見知識背景4。

[7]詳見知識背景17。

[8]詳見知識背景1。

[9]詳見知識背景20。

[10]“雪花”(德文為Schneeflocken,英文為snowflakes)形容從未經歷過生活的艱辛、成長于優渥環境的過于脆弱的年輕一代,詳見第八章“‘雪花’對抗‘好吧潮生人’”一節。

[11]在下文中,作者還把主動敏感性稱為“道德”(Moral),把被動敏感性稱為“易激動性”(Reizbarkeit)。為了避免近義詞過多,譯者只使用“主動敏感性”和“被動敏感性”。

[12]“edel”還有“高貴”的含義,此處的“gut”(善)與真(wahr)和美(sch?n)相對。

[13]感傷主義是18世紀啟蒙運動中的思想傾向,也常常指1740—1790年活躍的一個文學流派。

[14]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von Aquin,1225—1274),中世紀著名神學家,被天主教教會認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代表作有《神學大全》等。

[15]“皮膚薄”(dünnh?utig)是德文中形容人過分敏感的說法。

[16]詳見知識背景15。

[17]蒙莫朗西(Montmorency)是法國法蘭西島大區瓦茲河谷省的一個市鎮,1757—1762年,盧梭曾隱居于此。

[18]諾貝特·埃利亞斯(Norbert Elias,1897—1990),德國社會學家,一生致力于“人的科學”的研究,試圖整合社會學、心理學、歷史學等學科,代表作有《文明的進程》《宮廷社會》《個體的社會》等。

[19]本譯文中的“冷漠”“冷酷”“冷靜”,都對應原文的形容詞“kalt”或名詞“K?lte”。

[20]赫爾穆特·萊特恩(Helmut Lethen,1939— ),德國歷史學家、文化學家,代表作有《冷靜、冷漠、冷酷的行為教導》等。

[21]“疏遠”(Distanz)可以理解為冷漠之意。

[22]“裝甲”(Verpanzerung)可結合“甲殼”(Panzer)的隱喻來理解,詳見第四章“冷面具與自我甲殼”一節。

[23]恩斯特·容格爾(Ernst Jünger,1895—1998),德國作家。先后以軍人身份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語文壇最具爭議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鋼鐵風暴》《在大理石懸崖上》等。

[24]原文此處的“抵抗力量”(Widerstandskraft)和下文“抵抗能力”(Widerstandsf?higkeit)都是“韌性”的近義詞。為了簡化,譯者將其均翻譯為“韌性”。在當代心理治療中,“韌性”還被翻譯為“心理彈性”。

[25]本譯文中的“堅硬”和“艱難”,都對應原文的形容詞“hart”或名詞“H?rte”。“堅硬”的意思是自身韌性強,抵抗困境的能力強,但感受力不敏銳,對他人冷漠且嚴酷?!癶art”與“敏感”(sensibel)、“柔和”(weich)、“精細”(fein)是反義詞。

[26]克勞斯·特韋萊特(Klaus Theweleit,1942— ),德國文學理論家、作家,代表作有《男性幻想》等。

[27]詳見知識背景3。

[28]“麻木不仁”(Gefühllosigkeit)有“殘暴”的含義。

[29]格奧爾格·齊美爾(Georg Simmel,1858—1918),德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形式社會學的開創者,19世紀末20世紀初反實證主義社會學思潮的主要代表之一。著有《社會是如何可能的》《貨幣哲學》等。

[30]保羅·瓦萊里(Paul Valéry,1871—1945),法國詩人、哲學家。他的詩充滿哲理,傾向于表達內心真實,追求形式的完美。作品有《舊詩稿》《年輕的命運女神》《幻美集》等。

[31]詳見知識背景18。

[32]“觸犯”(antasten)和“觸碰”(berühren)在德文中都有物理的“觸摸、碰到”的含義。

[33]硬化(Verh?rtung)指心靈變得韌性強、勇敢,但同時也變得冷酷、麻木。詳見第四章第二節。

[34]詳見知識背景7。

[35]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1956— ),美國哲學家,當代最著名的后現代主義思想家之一,研究領域包括女性主義批評、性別研究、當代政治哲學和倫理學等。代表作有《性別麻煩》《消解性別》《身體之重》等。

[36]“二義性”對應的形容詞是ambivalent,名詞是Ambivalenz。本書中“二義性”有時指某件事物內部有自相矛盾的東西(貶義),有時指某件事物有兩重相反相成的意蘊(褒義)?!岸x性”是“辯證性”(dialektisch)的近義詞,其褒貶取決于上下文。

[37]安德雷亞斯·萊克維茨(Andreas Reckwitz,1970— ),德國社會學家、文化學家,著有《獨異性社會》等。

[38]埃利亞斯·卡內蒂(Elias Canetti,1905—1994),英籍猶太裔作家、社會學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終生以德語寫作,著有多種體裁的作品,包括小說《迷惘》、散文《耳證人》、理論著作《群眾與權力》等。

[39]折尺是一種W形的尺子。這里是指此時“與他人保持合適距離”不再是隱喻一種心理距離,而是指一種物理距離,比如人與人之間要間隔1.5米。

[40]詳見第八章“高度敏感與獨異者范式”一節。

[41]林恩·亨特(Lynn Hunt,1945— ),美國歷史學家,研究領域為法國大革命、性別史、文化史和史學史。代表作有《新文化史》《法國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和階級》《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家庭羅曼史》等。

[42]塞繆爾·理查森(Samuel Richardson,1689—1761),英國作家,關注婚姻道德問題,代表作有《克拉麗莎》《帕米拉》等,他的作品《帕米拉》開創了英國感傷主義文學的先河。

[43]“視覺人”(Augenmensch)是容易對圖像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44]詳見第八章“共鳴敏感性”一節。

[45]哈特穆特·羅薩(Hartmut Rosa,1965— ),德國社會學家、政治學家,研究包括政治哲學、批判理論、社會學理論等。代表作有《加速》《共鳴》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池县| 于田县| 正阳县| 大城县| 应城市| 遵化市| 博兴县| 伊金霍洛旗| 定日县| 罗甸县| 中牟县| 公安县| 绵竹市| 侯马市| 威远县| 吉木乃县| 和田县| 抚宁县| 镇宁| 遵义县| 隆子县| 固始县| 绥宁县| 东城区| 台安县| 金昌市| 巴彦淖尔市| 股票| 拉孜县| 安义县| 祁门县| 商城县| 江山市| 望江县| 旅游| 马公市| 渭南市| 乌拉特中旗| 新乐市| 石河子市| 甘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