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初道京城 緣遇貴人】
- 幻三國記
- 風趣
- 3327字
- 2005-03-10 00:02:00
左慈仙長離去之后,李傅忙命能工巧匠,趕制精蛇為易容面皮,又令趙云暫帶冀州之主,荀彧及眾謀臣輔之,其身僅帶典韋、胡義及[暗]士十名去往長安,次日,李傅所命工匠所趕制易容面皮已成,李傅及典韋分別易容換面,亦改名換姓,此時,李傅更名為李師,字改為子福,此名取原名同音字,典韋也隨主更名,喚做典盛,字友德。二人輩分稱呼亦改,典韋為李傅管家,隱卻真實身份,胡義及[暗]士皆為李傅家丁隨從。準備妥當之后,即日起程,臨行之前,李傅告別妻子,妻子吃卻冀州名醫所開解毒中藥,僅能緩解病痛,阻止毒素蔓延,卻無法根治徹底,大夫曾告之,“此行須盡快,若拖延二月之久,夫人身體無法康健不說,對腹中胎兒影響甚大,恐夭折夫人之腹。”毒素折磨的趙雨,已無昔日光彩,面色蠟黃,身型消瘦,李傅看在眼里,痛在心中,夫妻二人說上幾句離別話,道出平安愿之后,李傅起程出發,趙雨著丫鬟攙扶自己,隔府門目送夫君去亦,雙目已然落下點點相思淚。
一行十三人,各騎高頭大馬,策馬揚鞭奔馳在通往長安的官道上。
主仆眾人已急行于官道十數日,將近長安地界,這日,李傅等人下馬歇息,派一[暗]士提前催馬前探,不多時,快馬回報,前十余里既到長安都城,李傅大喜,忙上馬行之。來到長安城外,李傅無心打量古都的氣勢宏偉,欲催騎入城,卻被守城之將阻攔,“來者何人!膽敢在天子腳下催馬狂奔于市,眾兵士,先拿下!恐為奸細!”城門守將此言一出,就見城門內沖出數十名手持長戟大兵,把李傅眾人團團圍住,此景早已嚇跑往來入城商客。李傅勒住戰馬,正要開口言道,典韋先卻說之,“將軍誤會,吾等乃經商之旅,并非奸細,剛吾主人覺天色已晚,市集欲關,急行趕市,匆忙之處,多有冒犯,望將軍息怒。”說完,典韋翻身下馬,拉守城將軍一旁細語,守城之將聽完典韋細語,連番點頭,后典韋贈守將小包珠寶,守將翻開一角,見是珍珠寶石,大喜,立即轉變官態,“誤會,誤會,天下動蕩,時局不定,吾也是受上將軍指派,看守東門,此番誤會已釋,兵士們還不速速撤回,放商賈入城。”眾兵丁哪里不知守將此舉原由,無非以權勢索要他人財物,后得財物全歸其腰囊之中。
李傅眾人得以放行,進城之后,李傅奇怪,問典韋,“前番所言,決非汝知,言由何來?”典韋裂開大嘴,呵呵笑道,“主人不知,吾來之時,荀先生曾授通城關之秘訣,方才之言乃先生口授。”李傅領會。
此時正值近冬,天氣寒冷異常,李傅等行過長安路旁,并未見都城繁華景象,僅有幾家店鋪開放,時不時有乞丐上前討之,李傅已施舍數人亦。“主人,長安乃一國之都,景象卻如此不堪,百姓實在凄慘,此番得救夫人,無奈不得殺董替天行道。”典韋悄聲于李傅耳邊,李傅點了點頭,病患者不計其數,無家可歸之人更是多亦!董卓遷都之舉,影響百姓安居。
眾人見前道過窄,騎馬不易通行,紛紛下馬,引馬行之,忽聽后方馬蹄急促之聲漸近,“駕……前方無眼鼠輩讓道!”一輛駕車馬夫,滿臉橫肉,揮動一丈馬鞭,急趕馬車過市,路人紛紛躲避,無人敢言,李傅等人正好調頭觀望,馬車急速駛向李傅眾人,“危亦!”一路人驚嘆開口。典韋見此人如何蠻橫催馬過市,饒民不說,無辜踐踏百姓生計,氣急生怒,大步上前,立于道中,面對急馳而來馬車,毫無懼色,李傅大叫,“汝快回亦!”卻只見,典韋大開叫力,“喝……”氣勢驚天,雙掌抵上駛來馬匹,僅退半步而已,馬匹受驚,長聲嘶鳴,抬腿欲踢典韋,典韋閃電伸手握住馬匹前蹄,用力相抵,不多時,馬兒力盡,方才安分。趕馬車夫,早已嚇的逃之夭夭,扔下馬鞭,返身而逃。
路人紛紛叫好,拍手稱快,李傅上前查看愛將情況,見其未受傷害,放下心來,典韋拍掉手上灰塵,對著路人拱手一禮,“多謝捧場!”李傅忙拉走典韋,“子滿此舉定會漏行蹤!”典韋則道,“主人此言差亦!人不出名如何速尋神醫蹤跡,僅靠吾眾人不足,荀先生亦告之韋,如此這般行事,定回如期尋得此人。”李傅無話,所謂關心則亂,一定都沒錯,李傅焦急地只知尋人,卻未曾想全其他事宜,多虧荀彧知會典韋。
如此落定之后,李傅心察車中有人,車簾已然被宣起,車上下來一人,僅觀其舉止行為真乃儒文雅氣之士也!李傅與此人相互打量一番,道,“壯士何故擋吾欲行之路?”李傅抱拳道,“先生此言差亦,道乃人車共之,今先生之車駕過此,卻驚擾路上百姓安危,若傷得一二人,先生欲何?”先生聞李傅之言,大奇,復又仔細打量李傅一番,“壯士不似京城人士,不知吾為何人?”李傅心想,管你是誰,視人性命如草莽之輩都不是好東西,語氣也有些不善,“如先生所言,汝官職定不小。”先生聽言,仰頭視之,“汝既知,為何不賠罪?”典韋一旁聽言,本性情火暴,把前番荀彧所贈計謀遺忘于腦后,“可惡,汝僅為一官員,卻大言掌管百姓生死,留汝日后必為一害,留待不得!”說完典韋就要上前打殺,儒貌官員嚇的大呼,“城衛何在?”李傅不想惹事,一把拉住典韋,以眼色授其意,典韋雖想殺此小兒,但又不得聽命主公,退至一旁。李傅忙道,“先生不必呼喊,吾等并無惡意!”先生見李傅攔下野蠻之人,心中稍有感激,“多謝壯士勸阻!”后城衛聞訊,有人報案,飛馬趕至,見高陽侯在此,紛紛下馬見禮,先生揮退城衛,言無事。城衛聽之,各行其事。
李傅已從城衛口中聞之,面前儒師乃當今高陽侯也!高陽侯,即蔡邕也,是董卓為固己治,刻意籠絡之名士,曾將其一日連升三級,三日周歷三臺,拜中郎將,至此封為高陽侯。
待高陽侯揮退城衛后,二人重新見禮,李傅道,“不知是高陽侯大人,小的李師拜見大人。”蔡邕也非無理之徒,禮還之,“壯士哪里話,相比壯士初來京城,人生地不熟,不若同去本府做客,以謝前番嫌隙之罪。”李傅無法推托,只得從之,眾人一道行至蔡邕府邸,果然氣派常于別官,想必董卓對此威名甚是看重,禮遇有加。
高陽侯蔡邕領李傅入府,典韋等人外廳等待。
“今不僅見得高陽侯大人,更受大人禮遇,實乃師之福也!”李傅不敢道出真名,僅已假名言道,蔡邕請李傅入座,“壯士有所不知,因董卓勢力龐大,邕不得讓人惡之,方才多有得罪之處,實邕之錯,然若不與董賊道同,邕豈能偷生于今,望壯士見晾!”李傅確實未曾想到蔡邕也有如此苦楚,外人皆為蔡邕官勛爵位高于眾人,實不知真意為何!
“父親大人回府,琰兒未曾……”一妙齡少女于后堂走出,忽見有堂內另有外人,出于少女矜持,女子欲轉身退出。蔡邕忙道,“琰兒此來正好,壯士,此女乃蔡邕不才之女蔡琰是也!”李傅初見此女,己面露呆容,此女實在是美,真的很美,不是妖艷絕倫,而是如同清水芙蓉一般,清新宜人,看后能使人心平和。但李傅再一想,己有妻室趙雨,且妻盼待己早日得歸,此時絕對不可有如此齷齪非分之想,忙轉調轉視線,瞧往別處去了,蔡琰心思縝密如何能不察李傅此舉,心中亦著實奇怪這位堂上賓客對己之態度變化,賓客先是面露驚訝,后又改為漠視,莫非己有何不足之處?雖說少女本著矜持禮數,不得爭此,但天下女子又有幾人不為己容是否美貌而思慮。蔡琰面露尷尬之色,順父之意,堪堪向李傅道了個萬福,李傅忙起身還禮,此舉倒是讓蔡琰內心好笑,現世男兒有幾個愿意與女子同等示禮,自己向其道萬福本為常理,男子僅用言語之禮即可還之,何須如此大禮!除天地之拜,男子方才與女子見此大禮,李傅所為令蔡琰尷尬萬分。
蔡邕雖為大儒,對男女見識倒沒什么太大偏向,若此人愛子鄙女的話,蔡琰也就不可能幼時才藝已然驚人。蔡邕并未見女兒尷尬神色,直面對李傅道,“呵呵,老夫此女才華出眾,年芳二七,已然與河東世族衛家早有婚約,只待小女長成二八年歲,方才嫁出!”李傅聽完,內心十分可惜蔡琰,未滿十六歲已然婚約在身,這個叫什么衛仲道的家伙,雖才學出眾,但命短得厲害,把蔡琰嫁于此人,無疑害人幸福終身,不若換嫁成他人為婦。古代女子潔身守寡尚可立貞潔牌坊,若改嫁他人,后者夫家一定不會善待之。
李傅笑臉對蔡邕,“那小人先賀喜高陽侯,得一佳婿。”蔡邕高興大笑,“壯士不用稱吾什么高陽侯,在外稱之乃防董卓,于內老夫愿與壯士平輩而交!”李傅高興至極,心想此來京城道路不熟,正好得靠蔡邕之能打探醫神下落,“那小子深受亦!”二人相視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