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深情款款 傅學琴道】
- 幻三國記
- 風趣
- 2660字
- 2005-03-10 16:11:00
【此章上傳,明日風趣公事,可能明日無休息,寫的成或寫不成,無法確定,所以,提前上傳,可能的話,明日晚間時分會傳第十九章】
上卷書說道,李傅與蔡邕平輩論交,二人皆有緣由,且不說李傅欲借蔡邕之力尋人,蔡邕此舉頗有隱含之意,蔡邕幼時曾得一論經道士指導,學得皮毛相人之術,此番蔡邕雖不能看清李傅前程景象,卻也知此人絕非等閑之輩。相卦推算本不為人所信,然李傅仆從談吐之詞,乃君為王者之道理,一般百姓絕無心情考究此理。故此,蔡邕得以肯定李傅乃池中金鱗,只是尚未遇到施展實力的大好機會,一旦此人抓住機遇,前程遠大。
二人談論頗為知心,蔡邕為大儒,所知才學甚廣,李傅時不時請教一二,表示尊敬蔡邕,蔡邕也不倦教導,二人關系似友似師。
蔡邕再三肯勸之下,李傅只得答應暫住蔡府數日,以便二人談心論事。蔡邕吩咐下人,準備飯菜,要與李傅暢飲。李傅怎可不從,蔡邕大喜,安排典韋等眾士皆住于后院。
酒宴上,蔡邕高興的拍膝道,“今日得見李壯士,實乃老夫幸事,壯士言語驚人,且論點新異,不同于此時道貌岸然儒人,天下之道止于民乎!妙,妙!”李傅客氣道,“先生高抬師亦,師本為粗人不懂政治,何談天下之道。”蔡邕也不與李傅爭辯追問,心知其必有難言之隱,不得以方才隱姓埋名,“來,老夫敬壯士一杯!”李傅舉起桌上酒皿,相互敬之,飲盡此酒,二人端正酒皿,蔡邕曾此酒性,道,“來人,讓琰兒出席獻舞,以助氣氛。”蔡邕身旁小廝,進到后堂去了。
不多時,蔡琰換好服飾,身著擺柳寬踏錦繡裙襖,腳蹬粉色錦毛靴,面似桃花三兩分,格外誘人心玄,李傅雖強壓愛美之心,眼神卻仍舊不時盯住蔡琰娟秀臉旁及美妙身段,的確看美女是種視覺享受,蔡邕見女兒頭一次穿的如此盛艷奪目,不時嘖嘖稱是。
蔡琰來到二人席桌之前,輕輕道了個萬福,蔡邕道,“琰兒快快舞上一段,以助酒性。” 蔡琰稱是,甩開衣袖翩翩起舞,跳了起來。舞姿優美,動作雅致,時而性情豪邁如奔放,時而猶如婉亭女子娟秀寧靜,李傅注意到蔡琰總是在舞到轉身時,堪堪望上自己一眼,雖然李傅早懂得男女之事,卻頭一次被女子如此觀望,臉上倒是紅霞盡出,蔡邕還道,“壯士莫非不勝酒力,此時欲醉!”李傅正好借蔡邕之言,道,“的確師不善飲酒,堪堪數杯,頭已昏漲,再亦飲不得了。”蔡邕忙喚蔡琰停下,并叫下人服侍李壯士回房歇息,李傅被小廝攙扶而去。
蔡琰來到父親身伴,道,“父親大人怎知此人酒醉,琰兒覺此人故意假醉之,非真也。”蔡邕取笑女兒道,“此醉非彼醉,觀聞琰兒之舞,老夫亦醉!”蔡琰如何聽不出父親話中意,俏臉一紅,跑進后堂去了。僅留蔡邕一人堂中獨飲,嘆道,“若非琰兒早已許配人家,吾真愿得一李師,為老夫乘龍快婿。”復又飲下幾酌,起身回屋歇息。
次日,李傅早早起身,尋得典韋眾人,吩咐[暗]士先行探訪醫仙華佗所在之地,如能尋訪,速回冀州。典韋、胡義等領命,各帶五名[暗]士,分東、西兩頭尋訪醫仙。
李傅吩咐妥當,獨自一人留于蔡府,先前允之做客,陡然離別,有失禮節。日后尚且有用蔡府之處,所以,不便離去。蔡邕昨日曾吩咐下人,隨李師滿府游玩,除祖先供奉之地,外人不便入之,其他庭院不得加以阻攔,李傅隨意亂走,不知覺中,來到一處亭亭閣樓,閣樓內傳出悠揚琴聲,致人于妙景之中,李傅站于閣樓之下,時許之久,未曾移動腳步,雖李傅對古樂,知之甚少,但腦海潛意識中閃過,《尚書》有載:“舜彈五弦之琴,歌南國之詩,而天下治。”的句子。不知是李傅一時心喜,或是被閣樓之上琴聲吸引,心底萌發學琴之舉,舉步邁進閣樓,樓下婢女見一陌生男子闖入,道,“汝為何人,膽敢私闖小姐秀閣。”李傅未想到此處是她家小姐秀閣,臉一紅,道,“此位姐姐,暫且少歇怒罵!吾本蔡府留客,剛路此地聽聞樓上有人彈奏琴曲,一時被之所引,故無理,望姐姐通晾。”說完李傅欲轉身退至閣樓外,待婢女前去通傳,有人拜訪。樓上卻傳來細語甜音,挽留李傅道,“貴客駕臨琰兒閨閣,琰兒怎能不善禮道,少不得父親大人,又得說琰兒不是了,蘭兒請貴客上樓!”
婢女蘭兒一臉不善,無好言對于李傅道,“聽見沒,吾小姐叫汝上樓!”李傅還道樓上哪位高人,如何也不曾想到會是蔡琰,本欲離蔡琰遠之,但蔡琰之邀請,如己不赴,理失盡亦!自己只好硬著頭皮上了閣樓,婢女小蘭望李傅之背,暗道,“吾覺此人非善人也,得速報老爺得知!”轉身奔往蔡邕住處。
李傅登上閣樓,只見樓閣布局幽雅,不多修飾卻能體現美感,敞開大窗旁,坐一女子,手撫玄琴,焚香奏起。女子知李傅已近身旁,停下手中撫琴,側目觀之,“貴客是否被琰兒胡亂彈奏琴聲所擾,故來尋之!”李傅連忙回道,“非也,非也,吾僅聞美妙琴聲而來,打攪小姐撫琴雅興,實乃不該,師就此告辭。”“貴客未聽琰兒彈完一曲,就此離去,豈不讓人傷心。”李傅一聽,完了,被纏上了,都怪自己一時心喜琴聲,欲訪求學,才會到如此地步,“小姐所命不敢不從,師這就坐于一旁,聞小姐撫琴。”說完李傅找了椅子坐下。
蔡琰輕笑,入神撫琴,口中亦唱道。
“韶華不為少年留,生死義,在心頭。
傾蓋如故,曾為系歸舟。
情吞四海千鐘酒,挾長劍,帶吳鉤。
情深情淺論緣由,休相問,莫開口。
心無歸處,結盡半生愁。
醉里悲歌驚深夢,萬古恨,幾時休!……”
李傅聽聞,略知撫琴人心意,但卻不感同之,待蔡琰援琴而歌已畢,李傅欲言,蔡琰搶先言道,“琰兒彈卻如何?貴客知曉否?”李傅忙道,“小姐撫琴技藝高超,師為之羨慕。”哪知蔡琰又道,“貴客既然慕之,何不學上一二,也有種種好處!”李傅不敢支聲,蔡琰見李傅無語,“貴客不言,琰兒就當允之。”李傅無奈,只好留下學琴,蔡琰教導李傅,“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為君,小弦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李傅不懂何意,“撫琴與治國平天下何干!”蔡琰道,“琴者乃心性高雅之人,養心得道,時有之,故琴道與王道所論同之。”李傅言道:“有理!”
二人理論琴道,不知已過半晌,婢女小蘭到蔡邕住處,報之情況,蔡邕并未奇怪,僅道,“不必如此大驚小怪,成何體統!”婢女小蘭委屈,回到閣樓,見小姐與此男人甚似親密,氣憤道,“小姐,午飯時分請用膳!”此言無非是要趕李傅早早離開,李傅正愁沒借口離去,趁此道,“小姐用膳,師亦欲回屋,就此告辭!”蔡琰目送李傅離開。婢女小蘭道,“小姐為何關心此人,蘭兒見其非善類!”蔡琰道,“蘭兒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