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人類的尊嚴

他曾是一位貴族、有名的天才,完成了一部將所有哲學思想重新融合在一起的偉大著作。為此他付出了很大代價。他被判刑并遭到驅逐,盡管瞧不起所有神秘之物,尤其是占星學,但他最后竟追隨了一位相信預知的牧師。據(jù)推測他是被毒死的,年僅31歲就離開人世。

剛剛提到的人是皮科·德拉·米蘭多拉(Pico della Mirandola,1463—1494),或許是文藝復興哲學最具典型意義的代表。他來自意大利北部的米蘭多拉伯爵家庭,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他早年就接觸了哲學。按照家庭的意愿,他本應從事教會的工作。但博洛尼亞的教會法教育讓他不勝其煩。他和佛羅倫薩的費奇諾建立了聯(lián)系。費奇諾建議他閱讀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并以此打好哲學基礎。他到處游歷,先后到了費拉拉、帕多瓦和帕維亞等地。他在帕多瓦游歷的時間最長。亞里士多德在當?shù)乇徽J為是最偉大的哲學家。人們在這里不僅講授亞里士多德的哲學體系,也傳授阿拉伯哲學家阿維洛伊(Averro?s)對亞里士多德的解讀。

這種精神世界完全不同于孕育皮科的世界。與詩歌和修辭不同,這種精神世界與確定的概念、清晰的推論、體系和方法有關?!?7】年輕的皮科欽佩于亞里士多德哲學中嚴格的真理觀,他反對人文主義者們膚淺的修辭。但他并不想使這兩者分裂,反倒始終尋求兩者的統(tǒng)一。他閱讀了所有能找到的著作與書籍。他與費奇諾一起研究了柏拉圖、普羅提諾以及赫耳墨斯·特利斯墨吉斯忒斯等人的著作。在巴黎,他研究了波斯人阿維森納(Avicenna)與阿拉伯人阿維洛伊,閱讀了中世紀經典作家諸如托馬斯·阿奎那、約翰·鄧斯·司各脫(Johannes Duns Scotus)及根特的亨利(Heinrich von Gent)的著作。同時,他也深入了解了猶太哲學,尤其研讀了卡巴拉(Kabbala)、摩西·邁蒙尼德(Moses Maimonides)、納賀蒙尼德(Nachmanides)及列維·本·吉爾森(Levi ben Gershon)等人的著作。皮科在這些如此不同的思想中尋求共同的真理。1486年,這位年輕人剛剛23歲,他召喚所有哲學家從佛羅倫薩前往羅馬參加“哲學大會”。他從他的讀物中列出了900個互相矛盾的命題,希望與與會人員一同消除這些矛盾。皮科追求普遍的真理學說,解決一切哲學及神學的爭端——一個普遍的哲學以及普遍的宗教。

這場哲學大會最終未能順利召開。羅馬教廷在聽到皮科雄心勃勃的計劃時震怒了。當時,英諾森八世(Innozenz VIII.)居教皇之位已兩年,他是臭名昭著的獨裁者、裁判所的審訊官、女巫迫害者。尼古拉五世和庇護二世所開創(chuàng)的“人文主義教皇”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這位新任教皇并非袖手旁觀之人,任由這位年輕的貴族廢除羅馬天主教會。英諾森八世不想看到的是一個沒有教義和誡命,而只有與希臘人、猶太人、阿拉伯人的智慧和諧共處、普世且寬容的基督教。當皮科以《申辯篇》(Apologia)為自己辯護時,他的作品被禁了,他本人也逃往法國。

在此之前,【78】皮科起草了一篇有關人類尊嚴的發(fā)言稿——《論人的尊嚴》(Oratio de homonis dignitate)。皮科視之為大會的開篇詞,但終身未能發(fā)表。從今天來看,這部著作可被視為意大利文藝復興及那個時代人文主義修辭最為重要的文本。人們認為馬內蒂在十年前就使用了人類尊嚴這一概念,故而皮科并非第一個提出這個概念的人。但皮科是第一個以哲學的方式構建這一概念的哲學家。在古希臘,人因具有理性而區(qū)別于動物。但這并不意味著每一個人都有權在社會中得到屬于人的尊重和重視。對亞里士多德來說,人憑借美德而非僅僅作為人就能獲得尊重。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稱之為尊嚴(dignitas)。在羅馬,并非人人都有尊嚴,只有那些具有美德與社會名望的人才是有尊嚴的。文藝復興時期,人類尊嚴的概念內涵得到了擴充:尊嚴是屬于所有人的,原因就在于他們是人。在這個意義上,人類尊嚴得以民主化,這一想法后來經康德到民主國家的現(xiàn)代式理解而得以進一步發(fā)展。

在講稿的開篇,皮科就區(qū)分了兩種生命物:其中一種是上帝所設定的那些處其位的不變的生命物;另一種是自由的生命物,它們自己尋找并發(fā)現(xiàn)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前一種包括動物和天使(?。?,后一種則是人。人并非如“普羅透斯”(Proteus)或“變色龍”(Cham?leon)那樣變成它們想要成為的樣子:“上帝之父的容量是多么的偉大,人類的福祉多么的高貴!人類能夠有所希望有所意愿?!?a href="post01.xhtml#wz_1_6" id="wzyy_1_6">[6]【79】人類能夠自我選擇,是自我的創(chuàng)造者,且具有神性。人類不僅是圣經里所說的與上帝相像者,而且享有神性的自由——人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享有獨特的尊嚴。皮科用這樣的思想給哲學埋下了種子,歷經啟蒙運動,并在克爾凱郭爾(S?ren Kierkegaard)和薩特(Jean-Paul Sartre)的思想里發(fā)芽。

希臘、羅馬的哲學家,中世紀的教士們,從未像這位年輕且富有的貴族皮科這般,如此滿懷激情地討論人類的自由和自我規(guī)定(sibi praefiniens)。當他失去他所擁有的去他想去的地方的自由時,他感到愈發(fā)沉重。他在里昂被逮捕了。法國國王查理八世(Karl VIII.)放了他,并讓他逃亡佛羅倫薩。洛倫佐·德·美第奇——三國王壁畫中騎著白馬的俊朗小伙可能的原型,對這位反叛者施以援手。皮科寫了部作品,將《創(chuàng)世記》與其他創(chuàng)世神話加以比較和會通。他的另外一部著作處理了新柏拉圖主義和亞里士多德的一致之處。他堅定地認為哲學和宗教的關系是和諧的。

在那里他結交了圣馬爾谷修道院院長:吉羅拉莫·薩伏那洛拉(Girolamo Savonarola,1452—1498)。這段友誼很奇怪,因為薩伏那洛拉是一位充滿爭議且叛逆的人。他年輕的時候要求意大利的權貴們懺悔并放棄墮落的生活。洛倫佐卻對他的反對意見比較寬容,甚至予以支持。薩伏那洛拉是一位嚴格的道德主義者,對洛倫佐的態(tài)度也是如此。在有問題時,他更加偏愛查理八世的政治,而不是美第奇家族?!?0】1494年,法國的皇帝占領了北部意大利并驅逐了美第奇家族,他為此歡呼。他期待人民的統(tǒng)治而非寡頭政治。當時很多貴族和寡頭逃跑了。薩伏那洛拉燒毀了那些權貴的寶物,教皇對此非常憤怒并驅逐了他。當查理八世離開意大利,貴族們和大地主們又回來了。薩伏那洛拉在1498年被關起來,嚴刑拷打,之后尸體被吊起來焚燒。他的朋友皮科在1494年的動亂中去世,可能是死于流感,或被他的書記官毒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城县| 丹棱县| 柏乡县| 云浮市| 宁津县| 本溪市| 易门县| 灵璧县| 镇宁| 湘潭县| 将乐县| 和田市| 南陵县| 文山县| 江陵县| 普兰县| 清苑县| 夏邑县| 浪卡子县| 新竹县| 河东区| 陇南市| 湘乡市| 黎平县| 锡林郭勒盟| 克什克腾旗| 邻水| 龙口市| 四会市| 邹城市| 吉林市| 买车| 深泽县| 延川县| 连平县| 葫芦岛市| 康定县| 星子县| 娱乐| 武鸣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