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公安。
城內(nèi),鑼鼓喧天,一片歡天喜地。
左將軍、荊州牧劉備,正與江東之主孫權(quán)的妹子,舉行盛大的婚禮。
這場備受矚目的世紀(jì)婚禮,可謂驚動天下。
益州劉璋、漢中張魯、涼州馬超等各方勢力,皆派遣使者前來恭賀,甚至連曹操也以漢獻(xiàn)帝劉協(xié)的名義,派人送來了賀禮。
荊南四郡的主要官員紛紛齊聚公安,南郡的周瑜、程普、魯肅、龐統(tǒng)等也親臨現(xiàn)場,共同見證這一盛事。
喧鬧的一天,在熱鬧與喜慶中很快過去,夜幕降臨,一切漸漸歸于平靜。
當(dāng)晚,諸葛亮拉著曹沖與龐統(tǒng),在左將軍府內(nèi)閑聊。
這左將軍府,乃是劉備辦公及居住的府邸,建安三年,曹操上奏漢獻(xiàn)帝,將劉備封為左將軍。
在攀談過程中,曹沖敏銳地感覺到,諸葛亮似乎在極力拉攏他與龐統(tǒng),并且不時打探京口的情況。
忽然,劉備推門而入,臉上帶著驚悸與頹喪之色。
諸葛亮見狀,驚訝地問道:“主公,您不是去了后院的新房嗎?為何又回到正堂來了?”
劉備尷尬地笑了笑,說道:“得知蒼舒來了,自然要過來陪伴,新房嘛,明晚再去也不遲。”
曹沖心中暗自偷笑,心想他必定是在郡主那里碰了釘子,才悻悻而回。
諸葛亮與龐統(tǒng)也看出了異樣,但都沒有點破。
一個時辰后,夜已深,盡管劉備再三挽留,曹沖與龐統(tǒng)還是告辭離去。
待他倆走后,諸葛亮問道:“主公,究竟發(fā)生了何事?”
劉備苦笑,道:“新房外,有大批手持刀劍的侍女守護(hù)著,我根本無法靠近。”
諸葛亮聽后,不禁瞠目結(jié)舌,過了好一會兒,才說道:“主公何不闖進(jìn)去?那些侍女又能把你怎樣?”
劉備嘆息道:“我戎馬半生,刀光劍影見得多了,可不知為何,今晚在新房外見到如此景象,竟然兩腿發(fā)軟,罷了,罷了。”
次日,曹沖跟著周瑜等人,前往左將軍府與劉備辭別。
他此前已告知孫朗及張昭,自己先留在南郡,稍后會返回襄陽魚梁洲。
劉備一見到曹沖,便如遇到救星般,一把將他拉進(jìn)書房,急切問道:“蒼舒,郡主是何脾氣?”
曹沖故作驚訝,道:“將軍,此話何意?”
劉備遲疑了半晌,又帶著幾分羞愧,這才將昨晚侍女守護(hù),不讓他進(jìn)入新房的事,和盤托出。
還說,今早郡主派人來告知,要外出筑城另住。
可憐的劉備,連自己夫人的模樣都未曾見過,昨日的新娘子一直戴著紅蓋頭。
曹沖說道:“郡主自幼習(xí)武,又深受父兄寵愛,性格刁蠻剛烈,也許是從未離開過家,初到此處,尚未適應(yīng)吧。將軍稍安勿躁,只要以誠相待,郡主必定會被你打動的。”
劉備點點頭,又問道:“蒼舒,你可與郡主相熟?”
曹沖心中一驚,但臉上卻不動聲色,笑著說:“只是見過幾面,談不上相熟,郡主就如同天上的明月,豈是我等凡人能夠輕易接近的?”
“你是副使,此次前來的新娘子,確是郡主本人?”
曹沖愕然,想不到,劉備竟然懷疑這個,遂肯定答道:“正是郡主本人!”
劉備沉思片刻,說道:“這終究只是一場政治聯(lián)姻,況且我年近五旬,妻子新喪,本就沒什么心情。”
“我只是懷疑,這會不會是孫權(quán)的陰謀,名為嫁妹,實則隨便派個士族女子代替。”
停頓了一會兒,他接著說:“若郡主的性格本就如此,那也罷了,由她去吧。”
曹沖勸道:“郡主畢竟只是個女孩,望將軍多些耐性,心誠則靈。”劉備笑了笑,帶著他來到正堂,與眾人揮手道別。
......
江陵城,郡守府。
正堂之上,周瑜穩(wěn)坐主位,魯肅、龐統(tǒng)以及曹沖分坐兩側(cè)。
周瑜面色凝重,率先打破沉默,言及龐統(tǒng)力主調(diào)集大軍,溯江而上,進(jìn)擊西川,而魯肅持反對態(tài)度,故而欲聽曹沖高見。
曹沖聞之,心內(nèi)一驚,暗忖,若江東大軍揮師西進(jìn),這歷史豈不要被改寫?
瞧這龐統(tǒng),好似與西川劉璋有不共戴天之仇,據(jù)史書所載,其投靠劉備后,便屢屢蠱惑劉備謀取西川。
曹沖開口問道:“師叔,為何提議出兵西川?”
龐統(tǒng)應(yīng)道:“益州廣袤豐饒,人丁興旺,那益州牧劉璋生性怯懦,且暴虐無道,百姓深受其苦。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我等不取,早晚也會落入他人囊中。”
曹沖轉(zhuǎn)而問魯肅:“子敬兄,因何反對?”
魯肅略作遲疑,答道:“江東兵力尚欠雄厚,倘若出兵西川,只怕江陵乃至江東都將陷入危境。”
曹沖嘴角微揚,輕笑道:“這不過是其一罷了,最關(guān)鍵的,怕是擔(dān)憂孫將軍不允吧?”
周瑜與魯肅聞言,皆驚愕失色,二人對視一眼,俱都沉默無言。
龐統(tǒng)詫異地問道:“開疆拓土之舉,孫將軍為何會不答應(yīng)?”
曹沖命人取來一幅地圖,鋪展于案幾之上,說道:“師叔請看,若江東出兵奪下西川,這整體地形將會如何?”
龐統(tǒng)凝視片刻,道:“兩頭寬闊,分別是江東與益州,中間狹長,乃南郡,將二者相連。”
“正是,”曹沖手指地圖,“南郡之北乃曹操,南為劉備,現(xiàn)今孫劉聯(lián)盟,曹軍來犯,劉備或許會增援,可若劉備對江陵起了覬覦之心,又當(dāng)如何?”
龐統(tǒng)道:“左將軍劉備乃仁德之士,怎會背信棄義?”
周瑜卻道:“蒼舒所言不差,劉備此人,野心勃勃,實難輕信!”
曹沖心下暗忖,你周瑜又何嘗無野心,否則怎會贊同出兵西川?
他笑問:“若拿下西川,誰人鎮(zhèn)守益州?”
龐統(tǒng)道:“公瑾身為偏將軍兼南郡太守,自是公瑾兄擔(dān)任益州牧最為合適。”
曹沖見周瑜魯肅皆無異議,道:“江東與益州相隔甚遠(yuǎn),況且孫將軍如今才是徐州牧,與益州牧平級,孫將軍豈會毫無戒心?這絕無可能。”
周瑜頓時面紅耳赤,怒道:“我與伯符(孫策字伯符)情逾手足,怎會背叛江東!”
魯肅亦隨之附和,稱去年曹操遣蔣干前來勸降,被周瑜斷然拒絕。
曹沖心下思量,以往無背叛之心,日后卻難保證,畢竟掌控一方地盤后,心態(tài)焉能毫無變化?
他問道:“公瑾兄,可是定要拿下西川?”
周瑜神色堅毅,重重點頭道:“我即刻動身前往京口,向?qū)O將軍表明心跡,此生必不背叛江東!”
曹沖心中卻不以為然。
他自是不信,得隴望蜀,本就是人性弱點,待你周瑜掌控蜀地,心態(tài)定然改變。
曹沖道:“那公瑾兄懇請出兵西川之際,務(wù)請將軍任命奮威將軍孫瑜為大都督,你與程普為左右都督,一同領(lǐng)兵西進(jìn),如此將軍定會應(yīng)允。”
程普本來就是孫權(quán)派過來,分擔(dān)軍權(quán)的,再加上其堂兄孫瑜為大都督,孫權(quán)會覺得能牽制住周瑜,自然會答允。
周瑜沉思片刻,而后開懷大笑:“還是蒼舒深知孫將軍啊,哈哈!”
他與孫瑜自幼相識,孫瑜素來對他言聽計從,至于程普,他并不擔(dān)心,這支部隊,一直在自己掌控之下,程普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龐統(tǒng)贊道:“如此甚妙!孫瑜雖掛名大都督,實則還不是由公瑾兄掌控!”
周瑜喜形于色,道:“子敬、士元、蒼舒,彼時你們皆隨我西征,拿下西川后,俱為太守!”
魯肅雖仍憂心兵力之事,然見周瑜心意已決,便也不再言語。
曹沖心中卻暗自冷笑。
此計雖佳,只可惜周瑜無法實施。
如今已是建安十五年之春,據(jù)史書記載,周瑜將于今夏染病,在巴丘養(yǎng)病直至十二月,便會溘然長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