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偏遠的小山村,晨曦剛剛劃破夜空,邱道辰便在自己那間簡陋卻整潔的小屋中醒來。他沒有絲毫的慌亂與慵懶,眼神中透著一種與年齡不相符的沉穩與冷靜。迅速整理好床鋪后,他走到那張破舊的書桌前,再次檢查了一遍早已準備好的布包,里面裝著他參加數學競賽所需的文具和余老師精心為他整理的數學參考資料。那些資料的邊角已經微微卷起,見證了他無數個日夜的刻苦鉆研。邱道辰深吸一口氣,提起布包,步伐堅定地走出家門前往學校。
當那輛略顯破舊的面包車沿著蜿蜒的山路緩緩駛進村小學門口時,。他的臉上帶著淡淡的自信,沒有因即將到來的競賽而過度興奮或緊張。來到面包車旁,他禮貌地和司機師傅點了點頭,然后穩步上車。
車內,幾個同村的小伙伴正嘰嘰喳喳地討論著競賽的事情,有的聲音中帶著明顯的興奮,有的則難掩緊張的情緒。邱道辰只是微微一笑,在靠窗的位置坐下,靜靜地望著窗外。他看到了站在學校門口的余老師,心中涌起一股感激之情。余老師就像一盞明燈,在他自學小學知識的漫長道路上,始終給予他支持與引導。他朝著余老師投去一個堅定的眼神,那是一種無聲的承諾,告訴老師他定會全力以赴。
面包車緩緩啟動,沿著崎嶇的山路顛簸前行。窗外的景色如詩如畫,山巒連綿起伏,山間的晨霧還未完全散去,像是給大地披上了一層薄紗。邱道辰的目光平靜地掃過這一切,他深知這片土地的美麗與貧瘠,也明白自己肩負的期望。盡管山路難行,車身搖晃得厲害,但他的思緒卻異常清晰。他回想起自己在無數個夜晚,借著微弱的燈光,攻克一道道數學難題的情景。那些曾經的艱辛,此刻都化作了他內心深處的力量源泉。
隨著面包車逐漸駛離山路,進入天宮鎮的平坦道路,車窗外的景象變得熱鬧起來。街道兩旁的店鋪陸續開門營業,行人也逐漸增多。邱道辰看著這一切,心中并沒有太多的波瀾。他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數學競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為自己,為余老師。
當面包車終于抵達鎮中心小學門口時,邱道辰下了車,他抬頭望著眼前這座規模比村小學大許多的學校,眼神中閃過一絲好奇與期待。他看到了來自各個村小和鎮里小學的同學們,他們穿著整齊的校服,臉上帶著各種各樣的表情。邱道辰沒有絲毫的怯場,他挺胸抬頭,邁著自信的步伐走進校園。
校園里綠樹成蔭,花壇中的花朵散發著陣陣清香。墻壁上張貼著鼓勵學生積極進取的標語,營造出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邱道辰在老師的指引下,來到數學競賽初賽考場所在的教學樓前。他再次深吸一口氣,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然后從容地走進考場。
考場內擺放著整齊的桌椅,每張桌子上都貼著考號。邱道辰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他輕輕坐下,將布包放在一旁。他環顧四周,看到同學們有的在緊張地翻閱資料,有的在低聲祈禱,而他只是平靜地拿出文具,放在桌面上。他的心跳平穩,沒有因為周圍緊張的氣氛而受到影響。他閉上眼睛,在腦海中迅速回顧了一遍重要的數學知識點,然后靜靜地等待著考試的開始。此時的他,就像一位即將踏上戰場的勇士,雖深知挑戰的嚴峻,但憑借著自己的實力與冷靜,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無論結果如何,他都將坦然面對。
邱道辰坐在考場的座位上,當試卷發下來的那一刻,他只是輕輕掃視了一眼,便沉穩地拿起筆開始作答。
第一題是一道簡單的四則運算題:“36 + 54÷ 9 - 12 =?”邱道辰幾乎不假思索,先計算除法 54÷9 = 6,然后按照順序依次計算,得出 36 + 6 - 12 = 30。他的字跡工整,每一個數字都寫得清晰有力,仿佛在無聲地宣告著他的自信。
接著是一道關于圖形面積計算的題目:“一個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分別為 6厘米和 8厘米,求它的面積。”邱道辰迅速在腦海中回憶起三角形面積公式 S = 1/2×底×高。在這里,底和高就是兩條直角邊,所以他寫下計算過程:S = 1/2×6×8 = 24(平方厘米)。
再看這道題:“有一個長方體水箱,長 5分米,寬 4分米,高 3分米,里面裝滿了水。現在把一個棱長為 2分米的正方體鐵塊放入水箱中,問溢出的水的體積是多少?”邱道辰分析道,正方體鐵塊的體積就是溢出的水的體積,根據正方體體積公式 V =棱長3,他寫下 V = 23= 8(立方分米)。
還有一道邏輯推理題:“甲、乙、丙三人分別是醫生、教師、警察。已知甲比教師年齡大,丙和警察年齡不同,警察比乙年齡小。請判斷甲、乙、丙三人的職業。”邱道辰冷靜地思考著,通過整理條件可知,丙不是警察,乙也不是警察,所以甲是警察。又因為甲(警察)比教師年齡大,警察比乙年齡小,所以乙不是教師,那么乙就是醫生,剩下的丙就是教師。他條理清晰地在試卷上寫下推理過程和最終答案。
隨著考試時間的推移,邱道辰遇到了一道稍復雜些的應用題:“一輛汽車從 A地開往 B地,去時速度為每小時 60千米,返回時速度為每小時 40千米,往返共用了 5小時,求 A、B兩地的距離。”邱道辰設 A、B兩地的距離為 x千米,根據時間=路程÷速度,可列出方程 x÷60 + x÷40 = 5。通分得到 2x÷120 + 3x÷120 = 5,即 5x÷120 = 5,解得 x = 120千米。他書寫步驟規范,一步一步地將解題思路展現出來。
又有一道關于數字規律的題目:“觀察數列 2,5,10,17,26,(),找出括號內的數字。”邱道辰仔細分析數列的規律,發現相鄰兩個數的差值依次為 3,5,7,9,是連續的奇數。那么下一個差值應該是 11,所以括號內的數字應該是 26 + 11 = 37。他在試卷上寫下推理步驟后,繼續攻克下一道題。
此時考試時間已經過去了大半,邱道辰依舊不慌不忙。下一道題是:“小明有 30顆糖,分給小紅一些后,自己還剩下 12顆,問小明分給小紅多少顆糖?”這是一道基礎的減法應用題,邱道辰直接列式計算:30 - 12 = 18(顆),并簡要寫下答語。
邱道辰的答題速度極快,且準確率極高,當他順利完成所有題目后,發現距離考試結束還有整整一個小時。他又仔細地檢查了一遍試卷,確認無誤后,便舉手示意老師交卷。老師略帶驚訝地看了他一眼,但還是接過了試卷。
交卷后的邱道辰,邁著從容的步伐走出考場。他發現自己對這座鎮中心小學充滿了好奇,于是決定四處閑逛一番。他沿著校園的走廊緩緩前行,腳下的方磚平整而干凈。他看到墻壁上掛著一幅幅學生們的優秀作品,有精美的繪畫,筆觸細膩,色彩鮮艷,仿佛能看到小作者們創作時的認真模樣;也有工整的書法,筆鋒剛勁有力或是飄逸靈動,彰顯著深厚的功底。
他來到校園的操場邊,操場上綠草如茵,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點點光芒。有幾個學生正在操場上嬉戲玩耍,他們的歡聲笑語在空氣中回蕩。邱道辰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臉上不自覺地浮現出一絲淡淡的微笑。他想起自己在村里小學的時光,雖然條件簡陋,但也充滿了快樂和純真。
繼續漫步,他看到了校園里的花園。花園中繁花似錦,各種花朵爭奇斗艷。有嬌艷欲滴的玫瑰,花瓣層層疊疊,散發著迷人的芬芳;有清新淡雅的雛菊,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宛如一群活潑的小精靈;還有高貴典雅的郁金香,色彩斑斕,如同天邊的晚霞。邱道辰不禁被這美景所吸引,他走進花園,俯身嗅著花朵的香氣,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好。
在花園的角落,有一座小小的亭子。邱道辰走進亭子,坐在石凳上,抬頭望著天空。天空湛藍如寶石,幾朵白云悠悠飄過,形狀各異,有的像棉花糖,有的像駿馬。他的思緒開始飄蕩,思考著這次競賽的題目,也憧憬著未來的學習生活。
考試的終場鈴聲響起,校園里瞬間喧鬧起來。邱道辰不緊不慢地隨著人流走出鎮中心小學的校門,來到那輛熟悉的老舊面包車旁,和一同前來參賽的同學們一起踏上了歸程。
面包車在蜿蜒的山路上顛簸著,邱道辰靜靜地望著窗外飛逝而過的景色,心中思緒萬千。他回顧著考試中的題目,對自己的表現還算滿意,同時也在思考著未來的學習之路該如何繼續前行。
不多時,面包車緩緩駛進村小學。邱道辰一下車,便看到余老師早已站在校園那棵老槐樹下等候。余老師的眼神中帶著關切與期待,邱道辰走上前去,微微露出一絲笑容。
“道辰,考得怎么樣?”余老師輕聲問道。
邱道辰回答:“老師,題目都答完了,感覺還可以,沒遇到太大的困難。”
余老師欣慰地點點頭:“那就好,你這孩子向來沉穩,老師相信你定能取得不錯的成績。這一路也辛苦了,趕緊回家休息休息吧。”
邱道辰應了一聲:“謝謝老師,您也早些休息。”
此時,其他同學們也紛紛和余老師打過招呼,各自朝著家中走去。邱道辰再次向余老師道別后,轉身踏上了回家的小路。夕陽的余暉灑在他的身上,將他的身影拉得長長的,仿佛在預示著他那充滿希望與無限可能的未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