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一、業績表現

2023年創業板新上市的110家企業營收穩步增長,歸母凈利潤均值有所下降。2023年,創業板新上市的110家企業平均實現營業收入18.03億元,同比增長2.75%;平均實現歸母凈利潤1.37億元,同比下降20.84%。營收方面,2020—2023年,這些企業中,90%的企業營收年復合增長率大于0,3家企業年復合增長率超過50%,分別為德福科技(66%)、曼恩斯特(75%)、湖南裕能(73.02%)。2023年創業板新上市企業中,營收在5億~15億元的共55家,占比50%;26家企業營收在5億元以下,占比24%;16家企業營收在25億元以上,占比15%,對110家創業板新上市企業總營收的貢獻率達60%(見圖2-4)。歸母凈利潤方面,110家2023年創業板新上市企業在2022年均實現盈利,其中14家2022年歸母凈利潤在0.5億元以下,歸母凈利潤在0.5億~1億元、1億~2億元、2億~10億元、10億元以上的企業分別有48家、32家、15家、1家,占比分別為44%、29%、14%、1%(見圖2-5)。

圖2-4 企業數量分布(按2023年營業收入劃分)

數據來源:萬得,東吳證券研究所。

圖2-5 企業數量分布(按2022年歸母凈利潤劃分)

數據來源:萬得,東吳證券研究所。

創業板公司堅持走創新引領路線,研發投入占比較高。2024年4月30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2024年修訂)》頒布,明確創業板定位,指出具體標準。該文件圍繞創新性和成長性兩個維度,從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研發投入金額、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等方面,設置了符合準確把握創業板定位實際需要的具體衡量指標,有利于更好地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吸引更多優質創新創業企業到創業板發行上市。具體來看,深交所支持和鼓勵符合下列標準之一的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申報在創業板發行上市:(1)最近3年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不低于15%,最近1年研發投入金額不低于1 000萬元,且最近3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不低于25%;(2)最近3年累計研發投入金額不低于5 000萬元,且最近3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不低于25%;(3)屬于制造業優化升級、現代服務業或者數字經濟等現代產業體系領域,且最近3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不低于30%。

根據萬得統計數據,2023年創業板上市企業研發投入合計超過66億元,平均每家上市企業研發投入約0.61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平均比重為5.68%,8%的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大于10%。其中,國際復材、中集環科、飛南資源、德福科技、長華化學、豪恩汽電、明陽電氣、天鍵股份、德爾瑪、美利信、泓淋電力、通達海、湖南裕能、格力博14家企業研發投入均超過1億元。研發人員方面,創業板作為研發投入高地,其背后離不開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快速聚集和有力支撐。2023年在創業板上市的110家企業中,研發人員約1.9萬名,平均每家企業研發人員約175名,研發人員數量占員工總數的比重均值約17%,其中有10家企業研發人員占比超過30%。

二、市值情況

2023年,小市值企業占主導,沒有千億元市值的企業在創業板上市。2024年6月14日,2023年在創業板上市的110家企業,總市值5 281億元,其中78家企業市值在50億元以下,占比71%,市值在50億~100億元、100億元以上的企業分別有22家、10家,占比分別為20%、9%(見圖2-6)。其中市值最大的企業為湖南裕能,該公司系國內主要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供應商,2023年6月14日,總市值為305億元。

不同市值區間的企業合計營收和凈利潤在整體中所占比重較為均勻。2023年創業板上市企業中,市值在50億元以下、50億~100億元、100億元以上的企業分別合計實現營業收入766億元、512億元、706億元,在110家企業中所占比重分別為39%、26%、36%;平均營業收入分別為10億元、23億元、71億元;分別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48億元、34億元、70億元,在110家企業中所占比重分別為32%、22%、46%;平均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6億元、1.5億元、7億元(見圖2-7)。

圖2-6 2023年創業板上市企業市值分布

數據來源:萬得,東吳證券研究所。

圖2-7 各市值區間企業的平均營收和平均歸母凈利潤

數據來源:萬得,東吳證券研究所。

三、上市標準選取

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后,上市標準更加多元,取消了“不存在未彌補虧損”的要求,擬上市企業可視自身情況,靈活選擇“預計市值+凈利潤+營業收入”“預計市值+營業收入”等上市條件。2023年,創業板共上市110家企業,其中共有101家企業選擇了創業板上市標準一,占比高達92%,9家企業選擇了標準二,占比8%,暫無企業以其他標準過會。

創業板上市標準一,要求企業最近2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5 000萬元(見表2-1)。與科創板上市標準一相比,創業板上市標準一直接去掉了市值不低于10億元的要求,這給凈利潤達到最近2年為正且累計不低于5 000萬元,但是市值上不去的企業帶來了上市機遇,也充分顯示了創業板對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的支持。

標準二改變了標準一中對凈利潤的要求,要求企業預計市值不低于10億元,最近1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1億元。對于利潤不足的企業,標準二只考察市值和收入,凸顯了注冊制的特點。例如華大九天,從財務指標來看,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51億元、2.57億元和4.15億元(見圖2-8),年復合增長率為65.86%;同期凈利潤分別為4 851.94萬元、5 715.77萬元和1.04億元,同期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 723.89萬元、1 269.41萬元和4 012.99萬元(見圖2-9),各期稅收優惠和來自政府的補助收入之和占凈利潤的比例均在60%以上,利潤依賴政府補貼。因此,標準二在運營能力方面設置了一定的門檻,僅要求凈利潤為正,給發行人的盈利能力留有一定空間。同時,標準二給前期需要大量研發投入的企業帶來了機遇,如華大九天和廣立微,2022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高達92.6%和190.4%。

圖2-8 2018—2021年華大九天營業收入及同比增速

數據來源:萬得,東吳證券研究所。

圖2-9 2018—2021年華大九天凈利潤及扣非歸母股東凈利潤變化

數據來源:萬得,東吳證券研究所。

表2-1 創業板與科創板IPO財務指標對比

數據來源:深交所,東吳證券研究所。

2023年2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相關制度規則,統一了各市場板塊注冊制安排,將四大板塊的市場定位清晰呈現,使得不同規模、不同行業以及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優質企業,可以選擇合適的發行上市板塊,提升了資本市場多樣性。其中,創業板上市標準方面的主要變化有:(1)根據《關于未盈利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相關事宜的通知》,“先進制造、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創業企業”可選擇前述的創業板一般企業的“市值+收入”上市標準,這意味著符合條件的未盈利企業在創業板上市政策的正式實施。(2)創業板紅籌企業上市標準將此前“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的要求刪除,將之前散布于多個文件的制度進行整合,主板、科創板、創業板相關規定得到統一。(3)對于表決權差異企業,創業板刪除“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的要求,科創板與創業板上市標準一致,主板上市標準高于科創板與創業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始兴县| 宁南县| 马龙县| 乾安县| 池州市| 恩施市| 崇仁县| 长垣县| 沈丘县| 若尔盖县| 遵义市| 两当县| 宿迁市| 泸溪县| 汝阳县| 抚顺县| 辛集市| 资中县| 卢氏县| 奈曼旗| 阿合奇县| 巴里| 玛沁县| 格尔木市| 沾化县| 乌海市| 沐川县| 万盛区| 滨海县| 绥阳县| 哈巴河县| 安达市| 喀什市| 苏尼特左旗| 青海省| 法库县| 兴安盟| 修文县| 灵石县| 来安县| 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