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近幾年,隨著AI的迅速發展,大家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恐怕就是:“自己該如何保持競爭力?”換個問題,有哪些技能是不會被AI取代的?

雖然每個人的答案不同,但總結下來,無非就是那些涉及人類獨有的情感、創造性、道德判斷和人際互動的技能無法被取代。如果把場景限定在工作中,我們就會發現,和寫稿、繪圖、編程這些“硬技能”相比,溝通協作這類職場“軟技能”是很難被AI替代的。

這就是這本書想要為你解決的問題。如果說,在“前AI時代”,溝通能力只是眾多值得學習的職場技能之一,那么在AI時代,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就是最具確定性回報的自我投資了。

不過,從開始策劃這本書時,就有許多人跟我說:“我可不想再學什么職場技能了,躺平不香嗎?”“活多錢少離家遠,沒有心力再賣命工作了。”

但你可能也觀察到了,絕大多數人其實是很難躺平的。一方面是客觀的經濟條件不一定允許,另一方面“勤勞致富”早就寫在了我們的腦海里。在這兩方面因素的驅動下,很少有人能做到絕對躺平。

相信選擇翻開這本書的你,可能并不想躺平,而是希望自己找到方法,獲得更好的發展。因此,在你正式讀這本書之前,我想先鄭重地感謝你沒有選擇放棄努力,也希望你能拍一拍自己的肩膀,感謝自己選擇了不斷成長。

這本書能給你帶來的幫助,就是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掌握確定被需要的技能——溝通。

那么,溝通這道題到底要怎么解呢?

傳授語言技巧,這有用,但不完全有用。畢竟工作中的溝通問題并不都能靠“會說話”解決。有些書認識到了這一點,通過讓人了解人的性格特點,達成溝通的效果。雖然這對一錘子買賣或許有用,但職場不是菜市場,“信用”的價值總是比你想的更高。我要講的溝通,是希望幫助更多人在溝通中真正建立互信,實現共贏。“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敵人搞得少少的。”

你可能會覺得這過于理想化了:“公司和我只是雇用關系,一手交錢,一手交時間。怎么還能和同事、領導互相信賴,實現共贏呢?”

這并不是我一廂情愿的理想化想象,我確實經歷過,并且做到過。比如,多年的工作經歷讓我發現,企業與個體是可以建立互信關系的。由這種互信關系產生的團隊自驅力能促使多方實現共贏。

一些了解我經歷的朋友也曾問我:“是不是你的運氣特別好,總能遇到好上司、好同事?”我的運氣是不差,一畢業就進了互聯網大廠,工作1年多就升職做了經理,開始做管理工作;離開大公司一心想創業,加入的創業公司就做出了現象級的爆款產品,42天獲得1000萬用戶,我也從一名沒有任何頭銜的運營人員做到了管理幾個部門的副總裁;后來,我離開創業公司到了外資企業,工作內容從負責運營發展到推動整體產品變革,我也被同事戲稱為“跨國公司里最野的女子”。由于溝通協作能力強,領導夸贊我即使不依賴頭銜,也能以自身的領導力影響身邊的人一起做事。

可我自己知道,誰都不是一開始就能開啟“成功模式”的。我也曾身處缺乏信任的關系和工作環境中,感受過空有一身武藝卻施展不開的難;也曾很害怕那些不做決策的上司和推卸責任的隊友。在跌跌撞撞中經歷了成長,我才讓自己“上有全力支持的好上司,下有主動能干的好下屬,身邊都是好幫手”。

因此,我相信這么一個道理:一個人在某件事情上取得了好結果,可能是運氣好;但如果他在每件事情上都取得了好結果,這意味著他要么做對了選擇,要么掌握了方法。而我的每一份工作,最終都讓我收獲了一群好伙伴,因此,我要自信地告訴你:這就是一種能力,并且只要使用了合適的方法,你也能夠做到。

這種能力,或者說解開溝通這道題的工具,就是兩個字——組織。

組織之于溝通意味著什么呢?你或許也有過這樣的感受:在一個內耗型組織里,即便是溝通技巧純熟的高級管理者也會感到處處掣肘;在一個互信型組織里,大家互助協作,為共同目標努力,內向靦腆的新人溝通起工作來也會相對順暢。與生活中目的復雜的溝通相比,組織構建了一種通用系統框架,既框定了交流磁場的范圍,也賦予了員工共同目的。在這個范圍內,一旦共同理性增加,對個體技巧的要求就降低了。組織,也給了“溝通”這個原本充滿“主觀感受”的個體動作,以“理性客觀”的引導空間。

因此我們的目的就是在組織的范圍內,學習怎樣增加共同理性,而不是學習更多關于鉆營的溝通技巧,然后發現身邊的每個人都戴著面具。

具體內容我會在書中一點點展開。請你相信,無論你是管理者還是打工人,一旦學會從更高維度看待和處理工作中的溝通協作問題,就都能為一個人人都想擁有的互信型組織添磚加瓦。

那這本書具體會怎么講呢?

在講具體的溝通問題之前,我會先用兩章的篇幅介紹組織的本質到底是什么,我們和組織的關系是什么。所有關于工作的溝通都是發生在組織里的,如果不能清晰地認識組織的運行邏輯,哪怕是個情商很高、很會說話的人,在遇到組織目標設置不清晰這類問題時,也會覺得溝通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他甚至會覺得組織里沒有人跟自己站在一起,全世界都在跟自己作對。

打好對組織的認知基礎之后,我們就正式進入“解題”的部分。在這部分,我會用三章的篇幅來解決溝通的問題。溝通的大前提是目標與共識。這不是指我們某次溝通要達成的目標與共識(雖然這也很重要),而是某項工作的目標與共識。因為當工作目標不一致,缺少共識時,再怎么溝通,不同人的想法也會南轅北轍,無法達成一致。

弄清楚溝通的大前提后,我們再來講溝通的對象。我們要判斷對方有著怎樣的溝通風格和做事風格,并且據此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比如,雖然在工作中,大家都默認互相要講道理,不帶著情緒工作。但當你想給一個人提意見,而對方又有高敏感型人格時,你就得先解決可能出現的情緒問題,再講道理。至于我們自己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在溝通上也不例外。在講完溝通的對象之后,我們會再用一章來“照照鏡子”,拆解自己可能出現的溝通問題。

當我們弄清楚溝通的前提,能認清溝通對象的差異和需求,又能跳出自己的視角來思考,回歸共識、通力協作時,就會發現自己不僅在溝通時更加順暢,也能慢慢地為建立一個互信型組織添磚加瓦。

雖然講到這里,溝通這道題算是解開了,但在本書的最后兩章,我還想針對溝通中的“心”,介紹怎么用更主動的心態,完成溝通上的躍遷。你會發現,原來我們可以通過成就他人來成就自己。

我想通過這本書,為你打造一個關于溝通的新劇本。可能你現在仍然受困于工作中的種種溝通問題,比如,明明不是自己的問題,但總是被指責,不知道怎么辯解;工作很努力,但上司總是看不到你的付出和成績;想推進的工作推不動,跨部門協作困難重重……這些都是關于溝通的“舊腳本”,我希望通過閱讀本書,以及在工作中不斷實踐,你能拿到一個關于溝通的新腳本。這個新腳本能讓你擁有“不依賴頭銜的領導力”,讓你的努力和成績被上司和公司看見。

因此,對于書中的每一章,我都在形式上做了一些設計,目的就是讓你更有沉浸感。你可以讓自己沉浸在書中,一章一章地完成腳本升級。在每一章開始之前,會有本章升級目標和你現在對一些溝通問題可能存在的固有認知;在每一章結束之后,會有升級后的收獲,你還會被邀請對固有認知進行反思,并被提示認知升級進度。

通過各種內容和形式的設計,我希望讀完這本書的你,不僅能更懂溝通,更懂組織,也能為自己的工作打開新的局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德市| 枣庄市| 枞阳县| 南京市| 特克斯县| 东明县| 徐州市| 濉溪县| 枣庄市| 伊川县| 昌乐县| 利津县| 乌拉特后旗| 江口县| 周至县| 灌云县| 定南县| 博湖县| 常州市| 南涧| 西畴县| 冷水江市| 河南省| 杭锦旗| 固阳县| 理塘县| 商水县| 穆棱市| 通辽市| 瑞丽市| 水城县| 疏勒县| 吴江市| 申扎县| 集贤县| 莎车县| 崇仁县| 新乐市| 宁乡县| 巴林右旗| 平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