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提醒
- 重生1990,我是大文豪
- 弦歌不厭
- 2129字
- 2024-12-24 08:00:00
易建國道:“幸好受傷不算嚴重,這事小楠也有點責任,這孩子就是吃虧在太熱心,太有俠義精神了,你看我剛才問他到底為哪位同學出頭才得罪兄弟會的,他就死活不說,這不是俠義精神是什么?”
章顧昭被易建國的話說得有些飄飄然,“我老章家就是這點太過于固執了,高楠家爺爺,解放戰爭時期,被抓了俘虜,嚴刑逼迫三天,愣是沒有吐出一個字。”
易建國趕緊補充:“老章你繼承了你家老爺子的革命精神,小楠又繼承了你的,真是滿門忠烈。”
章顧昭臉上的肌肉抽動了一下,但沒有說什么。
老易是個粗漢,不懂滿門忠烈的意思……
劉萍也道:“我平時就感覺高楠這個同學,雖然成績一般,但十分有雷鋒精神,平時很愛幫助同學,今年的校級三好學生我覺得可以頒給高楠同學。”
曾子陽和彭順:???
章顧昭道:“這是你們班上的事情,我也不好過問,你們據實就行,但不能因為他是我兒子就頒發給他,當然也不能因為他是我兒子就不頒發給他,一切以公平為原則。”
章顧昭心情也轉好了:“大家都累了,回去休息吧,我在這里陪著就行,這事也不算大,就這樣吧。”
“好咧好咧。”劉萍連連點頭,為僥幸過了這一關而慶幸。
然后她望向了許年,露出一個孺子可教的贊賞表情。
許年走之前,來到章高楠面前,笑吟吟道:“楠哥,好好養傷啊,以后我們再一起打籃球。”
章高楠:???
“啞巴了?人家幫了你,你就這個態度?”章顧昭氣不打一處來。
“謝謝。”章高楠恨恨地吐出一個詞來。
“章老師,我覺得楠哥是有點生氣我給易叔告狀,你別怪他。”
章顧昭道:“這件事情你做得很好,是他辦糊涂了。”
易建國也說:“小年,你這不是告狀,這是保護同學。”
他們幾個聽到許年喊易建國叔,易建國喊許年小年,不由得神情一滯。
和保安隊長都打成一片了,以后誰還敢惹他?
“楠哥,劉元,小方,我們先走了,你們好好包扎,好好養傷。”
許年故意在師長面前和他們親近,目的在于讓他們之后不敢打擊報復,不敢給臉色,不敢使壞。
不然就會成為狼心狗肺之徒。
而且,再和許年翻臉,就不怕許年說出真相,或者再陰他們一次嗎?
許年和易建國一起走出來,劉萍剛走開。
許年就聽到易建國輕聲罵道:“媽的,章高楠這個蠢貨,就會吹牛逼,還吹什么有槍,砍過人,逃犯,抓起來一審就他媽個二百五,害得我喲丟盡了臉面……”
“易叔,都怪我,要是我再找楠哥確認下就好了。”
“不怪你,吹牛逼的人會一直吹牛逼的,只有這樣才顯得他能嘛。”易建國轉過頭對許年低聲道:“勸你別跟章高楠混了,那家伙就是一個草包,沒出息。”
許年點了點頭。
易建國之所以前恭而后倨,不外乎人情關系而已。
和易建國分別后,曾子陽和彭順才敢追上來。
二人還處在震驚中,許久之后,曾子陽才問道:“我們為什么不告訴他爹真相呢?”
“沒看到所有人都在維護章高楠嗎?你們覺得他們會信章高楠還是信我們?”
二人沉默了,“難道就讓這種霸凌同學的渣滓逍遙法外嗎?”
“沒事,以后社會會收拾他,再不行,法律也會收拾他。”
二人對許年投以一個復雜的眼神。
年哥好像真的不一樣了,怎么有種諸葛亮在世的感覺?
“那干嘛還要說他的好話?”
“這么重要的半學期,我才不會拿來和他們打仗呢,我可要好好學習。”
“啊,年哥,你真改性啦?你要拋下我們而去了嗎?”
許年覺得現在是一個給他們建議的機會,雖說要尊重他人命運,但許年到底不忍心,這些十七八歲的少年,根本就沒有認真想過自己的未來,于是一臉認真地說道:
“陽子,順哥,我現在想明白了,我們這種農村家庭出身,沒錢沒勢沒背景的人,只有刻苦讀書一途了,不然會永遠過苦日子,永遠被人欺負。
“你看到章高楠了吧?那樣的一個混賬,就因為他爸是教導主任,大家都不顧實際地維護他,恭維他,你們想想是什么原因?
“要是章高楠不是有一個當教導主任的爹,而是我們的爹,這次他勾結校外人員打同學,開除都是輕的。”
許年一席話說完,轉頭就走了。
曾子陽和彭順愣在那里,許年的話給了他們震撼,但更加震撼的還是剛才實實在在發生的一幕,許年的話只是將他們點醒了。
他們尊敬的班主任劉萍,一向自詡公平公正的劉萍,早就知道章高楠不學無術,欺負同學,剛才竟然睜眼說瞎話,還說要給他三好學生獎。
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教就會。
這一瞬間,曾子陽和彭順第一次認真想了一下自己的未來,不想則已,一想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再這樣發展下去,又他媽地要和父輩一樣,不僅要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干活,還要受人欺辱。
回到寢室后,曾子陽和彭順走到許年面前道:“年哥,林溪雪的錯題集你能拿給我們抄一份嗎?”
“好!”
其他幾個看著突然轉變的曾子陽和許年,不禁笑了。
“臥槽,你們現在臨時抱佛腳,不覺得晚了嗎?”
曾子陽想回答,卻先聽到了許年的回答。
“學習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
“今年考不上,還可以復讀,再考不上,還可以再復讀,再復讀,復讀不丟人,考上才是真英雄。”
這話是說給他們所有人聽的,他只能隱晦提醒,因為他們這些寒門子弟,在1990年這個年代,唯一的出路就是讀書考大學,一年考不上就再考一次,再考一次,因為越到后面,考大學就越容易。而那時候的大學生,仍舊貴比黃金。
不說別的,根據許年前生的記憶,八九十年代的大學生,進入千禧年后,就沒有一個混得太差的,那時候各行各業都缺乏人才,只要是大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蘿卜坑,一二十年下來,自然就成了各種單位各種企業的中層乃至高層。
為這,復讀個五六次都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