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禁用新疆棉花背后的真相

在北緯38度、年日照時間長達2500~3500小時的新疆,生長著一種長絨棉。這種棉花纖維長、色澤好、品級高、產量大。采用長絨棉織造的紡織品透氣性和吸汗性較普通棉花更勝一籌。因此,這種棉花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棉花”。

2021年3月,H&M官網的一則有關禁用新疆棉花的聲明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早在2020年9月,H&M就宣布中斷與新疆華孚(A股上市公司,以紗線制造和銷售為主)的合作,理由是“強迫勞動”。

同樣禁用新疆棉花的還有Nike、Gap、ZARA、優衣庫、宜家、無印良品等品牌。它們背后的主導者,是一個名為BCI的組織。

在各類媒體的報導中,不乏有人聲討H&M、筆伐BCI,這些當然沒問題。然而,禁用新疆棉花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恐怕很多人沒有深究。

事實上,新疆棉花被禁用的背后是對供應鏈主導權的爭奪,爭奪的是棉花的定價權和棉花供應的標準。

1.BCI是棉花產業的掌控者

我們先來說說BCI。BCI擁有5個不同類別的會員,這5個類別組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它們分別如下。

(1)零售品牌會員,也就是采購商,比如H&M、Nike等。

(2)供應商、制造商,以棉商、紗線廠為主。

(3)種植者組織。

(4)其他類別,主要是為供應鏈提供技術的公司。

(5)社會團體,主要是棉花相關的非營利性組織。

BCI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其零售品牌會員的棉花用量超過300萬噸,占全球用量的10%。BCI的供應量則占全球的30%左右。從數據上看,BCI組織的采購量和供應量在全球首屈一指,是產業鏈的掌控者,自然能夠掌控棉花供應的標準和定價權。

2.為什么中國沒有棉花定價權

2018年,中國纖維加工總量約占5460萬噸,超過全球纖維加工總量的50%;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達2767.3億美元,占全球的35%。

中國是最大的棉花生產國,也是最大的棉花消費國,為什么無法掌控棉花的定價權呢?

答案有點殘酷,中國在全球紡織產業鏈的分工中,更多的是扮演制造商這一角色。國際上知名服裝類消費品牌都是BCI的第1類會員,而中國的更多紡織企業是BCI的第2類會員,也是第1類會員的供應商。中國出口的紡織品在國際品牌時裝店里貼上合作品牌logo,可賣出更高的價格。在紡織產業鏈的分工中,訂單量巨大的服裝品牌廠商是整個鏈條的主導者,這也是更多類似新疆華孚的紡織企業被輕易排斥的重要原因。

3.禁用新疆棉花對誰更有利

禁用新疆棉花,本質上是排斥中國供應鏈。中國產棉量約占全球產棉量的22%,新疆棉花產量占中國棉花產量的80%,顯然,BCI此舉瞄準的正是中國紡織供應鏈。

我們看一組棉花的產、銷進出口數據。

2019年,全球棉花總產量為1.22億包。棉花主產區印度占比為24.3%,中國占比為22.4%,美國占比為16.3%,巴西占比為10.7%,巴基斯坦占比為5.4%。

2019年,全球棉花消費量為1.18億包。其中中國3650萬包占比為30.9%,印度2450萬包占比為20.7%,巴基斯坦1080萬包占比為9.1%,美國300萬包占比為2.5%,巴西340萬包占比為2.9%。

從總產量和總消費量來看,中國自產棉花還無法供應中國棉花的消費,這和中國擁有大量的紡織企業有關。這些紡織企業是國外消費品牌的供應商,而提供制造服務需要消耗大量棉花。

再看看棉花出口國和進口國。棉花出口國主要有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及印度。2019年,美國產量的80%以上、澳大利亞產量的80%左右、巴西產量的60%左右、印度產量的10%以上都用于出口,四國的棉花出口量占世界棉花出口量的80%以上。進口國主要集中在亞洲,中國、土耳其、越南、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棉花年均進口量都在400萬包以上,合計占全球進口總量的70%以上。

顯然,禁用新疆棉花,受益者是美國、澳大利亞等大量出口棉花的國家。供應鏈博弈,最終追求的還是利益最大化。

4.叫囂供應鏈撤出中國的本質還是逐利

2020年,以美國和日本為首的一些國家發布供應鏈撤出中國計劃。它們鼓吹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促使企業構建多元化的供應鏈,甚至以補貼吸引企業退出中國。

事實上,早在幾年前,就有國際品牌開始把工廠從中國遷移到制造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

2012年,阿迪達斯關閉中國(不包括港澳臺地區)的自有工廠,這家工廠曾在蘇州投產15年之久。撤出蘇州之后,阿迪達斯選擇把工廠建立在制造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

2017年,希捷公司(硬盤制造商)關閉蘇州工廠。有媒體報道顯示,希捷撤出蘇州的原因是,希捷把在江蘇賺取的利潤轉移到稅率更低或可以免稅的其他國家的分公司進行避稅,而蘇州當地稅務部門要求希捷補繳稅款。也有部分媒體分析,希捷撤出蘇州的原因是平衡各區域工廠的產能。

撤出中國的工廠一方面是對供應鏈核心企業成本的考量,另一方面則是中國產業升級的選擇,我們要從低附加值的生產向高附加值、高創造性的產業和產業配套升級。

5.改變中國在全球產業的分工非一日之功

再說國貨崛起。我關注國貨崛起現象多年,曾是商界雜志《國貨崛起》的特邀作者。

國力的日益強大、經濟崛起、大量高素質人才的涌現造就了一批優秀的企業。同時,經濟崛起造就了大量消費能力不俗的消費者。這些要素成為國貨崛起的土壤。

我們關注到,家電品牌、手機品牌、電動汽車品牌等國貨的銷售量和銷售價格都不遜于國際品牌,其美譽度也不輸國際品牌。同樣,還有更多的中國服裝品牌,以中華文化為設計元素登上國際舞臺,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

但是,從消費品牌的知名度和消費品牌的經營規???,在中國市場擁有絕對優勢的品牌還不夠多。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入選2020年世界品牌500強的品牌有43個,全球排名第4,值得一提的是,在排名前10的品牌中,美國入選8個,日本和德國各1個,這與中國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并不相符,國貨崛起還需努力。要改變中國在全球產業的分工,同樣非一日之功。表1-1為世界品牌實驗室2020年世界品牌500強入選最多的前10個國家。

表1-1 世界品牌實驗室2020年世界品牌500強入選最多的前10個國家

需要強調的是,國貨崛起與大國復興一樣,是一場偉大的轉折,是綜合國力的提升,是民族自信心的恢復,是中華文化魅力的綻放。國貨崛起,我們除了要有更多的耐心,還要給予更多力所能及的支持。

國貨崛起是從制造到創造的過程,是從產品到品牌的過程,也是中國商品從產業鏈的低端向更高價值部分進擊的過程,是改變產業鏈分工最有效的途徑。

6.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是國貨崛起的強力支撐

國貨崛起的同時,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中國標準的國際化。

據報道,華為加入了400多個標準組織、產業聯盟、開源社區,擔任超過400個重要職位。2018年,華為提交的標準提案超過5000篇,累計提交近60 000篇。

2020年,華為自供應鏈斷供危機之后,又被多家國際聯盟排擠。據不完全統計,華為退出的國際組織有WIFI聯盟、SD記憶卡協會、固態存儲和閃存技術標準組織JEDEC、USB認證組織USB-IF、制定PCI規范的組織PCI-SIG。

國際聯盟組織是一個更大的利益共同體,它們集體排擠華為,排擠新疆棉花,無非是披著國際聯盟的外衣假公濟私罷了。

中國崛起勢不可擋,中國品牌崛起和中國品牌國際化同樣勢不可擋。面對種種挑釁,我們不但要有“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的自信,還要有用硬實力說話的底氣。我們自主可控的產業鏈,我們主導的國際化標準,都是使我們變得更大、更強的必不可少的支撐。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浩特市| 大埔县| 云浮市| 兰州市| 云浮市| 牟定县| 洛川县| 拜泉县| 河南省| 梁平县| 隆化县| 临澧县| 谷城县| 天祝| 宜黄县| 甘德县| 喀喇沁旗| 巴南区| 镇雄县| 大足县| 灵璧县| 云霄县| 芜湖县| 大化| 三穗县| 绥化市| 东乌珠穆沁旗| 大田县| 鲜城| 汉源县| 永泰县| 阿克| 夏邑县| 沐川县| 乃东县| 通渭县| 龙泉市| 息烽县| 浑源县| 玉环县| 阿勒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