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的鄉居生活(典藏版)
- 唐桓臻 朱志強
- 542字
- 2024-12-27 19:32:49
營造水口
水口,即村口。明代風水師繆希雍在《葬經翼》中有云:“水口者,一方眾水所總出處也。”因此,古人非常重視水口的建設,常常以種植大型喬木或建造人工構筑物,營造出功能多樣、環境優美的村落入口環境。
水口的構成要素,主要是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古人極為講究對自然山水的觀察與利用。傳統村落往往選擇在山環水繞、山明水秀的山谷之中,選址大多嚴格遵循中國傳統風水理論中的“龍、穴、砂、水、向”這“地理五訣”。
古人將山川形勢與宗族的興旺與否做了對應聯系,要求村落坐北朝南,背靠主龍脈生氣的主山,水口處左右兩側是左輔右弼的砂石——青龍白虎,前有屈曲生情的水流環繞,或是帶有吉祥色彩的彎月形水塘,水的對面近處要有對景案山,遠處是朝山。
除了自然要素,往往還有一些人工構筑物與建筑物,一般以橋作為關鎖,輔以亭、閣、塘、堰等建筑。水口處還大量種植樹木,不僅可防風蓄水,還可與山水共同形成水口的圍合之勢,將村落建在山體的護佑之中。

郭洞水口

徐村水口
水口樹多為樟樹、楓樹、櫧樹、榧樹等,與溪流、池塘及涼亭、橋梁等融為一體,見樹不見村,故有的地方俗稱“風景樹”。水口樹是營造村口風水,讓村莊藏風聚氣,造福全村百姓的重要物體。為了保護水口,舊俗常認村口的某棵樹為娘娘,某塊巖石為公公,任何人不得破壞,逢年過節還要擺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