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看見教育真實的樣子

一、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

教育首先面對的是人,因此,做教育,心中要有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以人為本”。看一所學校好不好,一個很直觀的看法和角度就是看校長和教師是否把學生放在中央位置。

人的價值主要表現在人格上,教育的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一個人精神世界的基本構成,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世界觀是一個人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決定一個人的視覺的開闊范圍。

人生觀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義是什么、如何實現人生的價值。人生觀決定一個人做事的恒心和專心。

價值觀是推動并指引一個人采取決定和行動的原則、標準,反映人對客觀事物的是非及重要性的評價。價值觀決定一個人面對現實的熱情和動力。

這三者是統一的,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人生觀,有什么樣的人生觀就有什么樣的世界觀。

*

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包含了三對關系——人和自己之間、人和人之間、人和社會之間的關系。如何處理好這三對關系,尤其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關系,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關系是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狀態,是人與人之間某種性質的聯系。生活中,面對親近和崇敬的人,他/她的表揚會讓我們心花怒放,他/她的批評會讓我們分外愧疚;在學校,是否喜歡該科目的老師能直接影響我們學習該科目的熱情;在家里,我們與誰更親近,便更容易接受誰的教育。

與孩子的關系好,教育就容易成功;與孩子的關系糟,教育就容易失敗。

當然,關系好并不是懼怕沖突,其實,沖突也不是什么壞事,在沖突之后形成的關系,更加科學、理性、穩固。

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尤其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關系,最終是通過感應而建立起來的,他/她感應到了你真的在乎他/她,教育就出現了;反之,他/她沒有感應到你真的在乎他/她,教育就離場了。

這里所說的“感應”,是指兩顆心靈的高度默契、相互回應。甲骨文中的“教”,右邊的“文”中有一個“心”字,現在的漢字經過幾次重要的演化后,那個“心”看不見了,但還是存在的,從某一種意義上說,教育就是以心靈感應心靈的過程。

在教育過程中,如果我們過于依賴大腦,依賴心理學技術,依賴知識的傳遞,我們的心靈便失去了感知、感應、感動的能力。事實上,靜下心來感知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物,在任何地方與每一個人、每一件物進行對話,就可以讓生命生動起來;兩個人之間,心靈與心靈之間相互感應,心理能量共振或互換,就是教育本來的樣子;然后就是感動,很多時候,人一感動,眼淚流出來了,心門就打開了,比一萬個教育道理管用得多。

從感應到感動,再到感悟,就是推動人的內在成長的過程,這里蘊含著教育的規律和路徑。

*

面對一個真正的人,教育者的偉大作用在于引領。

打一個比方,孩子剛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父母最好的位置,并非在身邊扶持、陪伴,也不是在后面鼓勵、吶喊,而是站在孩子前面兩米遠的地方,有意無意地引領,這樣孩子很快就學會走路了。

相對于陪伴、驅動,更加值得強調的是引領。將教育的首要作用定位在引領上,可以從庸俗的、時髦的、人云亦云的假知識中跳出來,進入教育的另外一種真切。

引領,需要一種氣度,人有了氣度,站在那里就是教育。人的教育氣度包含了六個度,也可以叫作六度教育。

(一)高度

首先是內心的高度。心在高處,就是遇事能從具體的事里跳出來,看見事后的規律;遇見自己的情緒,能夠超越自己的喜怒哀樂,看見平靜的自己,以高于情緒的理解淡化心情。在內心的高處,才能與圣賢的智慧相遇,因而得到文化的啟迪與滋潤。

其次是德行的高度。德高望重,德在高處,孩子對我們的仰望自然凝重、厚重。而德行的高度,主要表現在平時的言談舉止上。

第三是思維的高度。學生學不好,是因為所處的高度不夠,比如打手電筒,提得越高,光照的范圍越廣,思維的高度越高對知識的認識就越開闊、越明白。

第四是教育本身的高度。越是高級的教育越是不功利,無用而有大用。教育到了高處,只有贊嘆和敬畏;在低處,大多時候是指責和挑剔。

(二)亮度

燈如豆,卻一下子占滿了整個屋子,人心如燈,心亮了,一切都很清晰。從暗到亮,開始的時候看不見自己,只看見別人,現在終于看見自己了,就有了亮度。

透亮,先透后亮,教育者自己不透,學生就不會亮,會覺得暗,人最怕暗,一旦感覺暗了,就容易陷進去,教育者的“悟透自己”,就是亮度。

(三)厚度

文化底蘊的深厚決定了一個人能否站得穩、行得正。就像蓋房子,有了很堅實的地基,才能蓋房子。

厚度來自于每天學而有得,來自于每天把德行呈現給遇見的每一個人,日日不斷,不斷加厚。教育者有了厚度,坐臥行走,都是教育,如果自身淺薄,承載不了知識、智慧,就無法面對生動活潑的生命。

(四)深度

浮在水面上永遠只能喝苦水,清流在深處,往深處走不易,需要承受壓力,接納幽暗和暗潮涌動。深度就是不斷挖掘自己,這時,心靜下來了,對問題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逐漸增強。

有沒有深度,不需要語言,一眼就能看出來。教育者的深度,呈現出來的是內心的寧靜和求真務實的精神。

(五)溫度

我們經常講,教育者要說有溫度的話,上有溫度的課,做有溫度的教育,這里的溫度是多少度呢?是37度,是人的體溫。

教育者所講的東西,如果沒有用自己的身體焐熱過,就入不了學生的心,因為學生的心也是有溫度的,同溫同心,兩者之間內在的能量才能對接、融合、共振。

(六)純度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金子”,“金子”的價值不是看分量,而是看純度。

石墨與金剛石的成分一致,硬度卻千差萬別,是因為分子結構不同,內在的密度和純度不同。生命也是如此。

教育的過程就是不斷提純、提煉、萃取自己的過程,未經提煉的心靈價值不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年县| 临漳县| 门源| 泾阳县| 凯里市| 建阳市| 正镶白旗| 卓尼县| 洞口县| 苍山县| 万年县| 镇江市| 温泉县| 沅陵县| 秀山| 丽江市| 舒兰市| 监利县| 手机| 平度市| 尚义县| 浦东新区| 屯留县| 西畴县| 黄大仙区| 睢宁县| 定南县| 辰溪县| 石阡县| 东港市| 云浮市| 安陆市| 宁陵县| 大竹县| 深州市| 莱芜市| 云和县| 屏山县| 苗栗县| 科技| 荃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