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感悟制陶技術發明的創造精神
制陶技術發明是由于先民生活實際的需求,在明確的目的支持下,進行的宜物宜人的創造活動。他們運用自然界提供的原材料,通過生活和勞作的觀察和體驗,運用黏土和火的作用,創造性地改變材料的性質,燒制出適宜人們生活使用的陶器。
制陶技術發明的成就,是通過陶器燒造的成功,進一步延伸到瓷器發明,創造了自然界前所未有的新物質材料。人為的陶瓷材料產生,對物質文明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通過分析認識和研究,我們可以發掘陶瓷材料蘊含的潛質,運用和拓展制陶技術蘊含的創造思維,發揮陶瓷材料獨特的理化性能,開創設計的新領域。
生活中應用的陶瓷器具,從餐具、茶具和烹飪器,到腌制、釀造和儲存食物的容器,最適合用陶瓷材料制作。其中瓷器材料良好的性能,適用于制作醫療用器,特點是吸水率極低,潔凈而不滲漏,便于消毒清理。陶瓷材料還有耐酸、耐堿、抗腐蝕的特點,適合制造化學工業使用的器具或構件,應用范圍是很廣泛的。
陶瓷材料還適宜于制造長期用于室外的物件,具有耐風吹雨淋的特點,不會風化腐朽,能保持良好的外觀效果,所以利用到建筑、園林、公共設施等方面,適宜于制作環境建設的構件,是其他材料難以替代的。
陶瓷材料是人為創造的,所利用的原料成分是可以控制的,燒成溫度和氣氛也是根據需要來掌握,所產生的色彩和質感可以千變萬化,豐富多彩。多種質地和顏色,構成陶瓷材料豐富的表現力,為陶瓷設計和陶藝創作提供了最具表現力的原材料。
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在沒有燒成之前便于成型制作。設計者根據創意構思,可以通過塑造或模具成型,把原材料轉化成預想的產品或作品,以達到為“物質生活之所用,精神生活之所需”的目的。
中國陶瓷傳統工藝具有深厚的技術積淀,其豐富的造型與裝飾所產生的魅力令人神往,確實值得汲取和發揚。器物的造型結構和樣式、裝飾紋樣的構圖與變化、制陶匠師們的創意思維表現,對現代陶瓷設計仍然具有啟發和借鑒的作用。正如中國科學院原院長路甬祥先生在《中國傳統工藝全集》總序中寫道:“傳統工藝的現代價值同樣不容忽視,作為中華民族固有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傳統工藝,既是彌足珍貴的科學遺產,又是技術基因的載體。”(22)
傳統陶瓷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淳樸的造型形式,體現著土和火的藝術特征,成為傳統手工藝的重要構成部分。純手工制作的陶瓷,很自然地表現出人性的意味,凝聚著素樸率真的藝術情趣,具有怡情悅性的美感,這是早期的創造思維的“物化”,又是技術和藝術融會的結果。
傳統陶瓷蘊含著的工藝智慧和藝術魅力,對于今人來說,不只是欣賞玩味和陶冶情感,更重要的是具有啟智明理的鏡鑒作用。其創造精神的真諦,對發展當代的陶瓷設計生產和陶藝創作都會有所啟發。
制陶技術發明創造了陶器,繼而引發了瓷器的發明,不僅為生活提供了用器,同時也美化了生活。陶瓷器物獨特的藝術魅力,所呈現的既有純真質樸,也有華麗豐富,彰顯著藝術創造不朽的生命力。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的發展,更凸顯出原始陶器的獨特的藝術韻味,絕不會因新材料和技藝的出現而顯得遜色。
學習和發揚制陶技術的創造精神,充分發揮陶瓷材料的潛質和特點,設計制作更多具有不同功能效用的陶瓷器物,為當代生活和生產服務;創作多種藝術風格的陶藝作品,促進社會審美文化的發展。原始社會制陶技術發明的精神,應該成為鼓舞和啟發當代陶瓷創新設計的一種動力。
(1) 裴文中.舊石器時代之藝術[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15.
(2) 張之恒.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12-13.
(3) 同上。
(4) 同上。
(5) 國家文物局.中國考古60年:1949~2009[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20.
(6)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M].汪寧生,譯.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126.
(7) 中國硅酸鹽學會.中國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1.
(8) 張之恒.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149,152.
(9) 現今常譯作《創造進化論》——編者注。
(10) 朱狄.藝術的起源[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173.
(11) 吾淳.古代中國科學范型[M].北京:中華書局,2002:310.
(12) 李家治.中國科學技術史·陶瓷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17.
(13) 李家治.中國科學技術史·陶瓷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2.
(14) 劉钖誠.中國原始藝術[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121.
(15) [俄]普列漢諾夫.論藝術(沒有地址的信)[M].曹葆華,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3:130.
(16) [英]愛德華·B.泰勒.人類學——人及其文化研究[M].連樹聲,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252.
(17) 李澤厚.美的歷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30.
(18) [英]克萊夫·貝爾.藝術[M].馬鐘元,周金環,譯.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87:6.
(19) 李澤厚.走我自己的路[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6:110.
(20) 黃永玉.汗珠里的沙漠[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182.
(21) [英]赫伯特·里德.藝術的真諦[M].王柯平,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21-22.
(22) 路甬祥,楊永善.中國傳統工藝全集·陶瓷[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