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營的常識
- 路長全
- 1645字
- 2024-12-31 20:58:59
第二節
交換:商業運行的方式
你想要的一切都是通過交換所得。用你所有,換他所需;用你所能,換他所要。很多美好的名詞,其本質都是價值交換,如友誼、婚姻、關系、圈子……沒有交換就沒有社會的正常運轉、市場的形成。
這個世界上存在不用“交換”就美滿的生活嗎?
如果沒有交換,你需要的糧食,要自己從種子種起;你想吃魚,要自己編織漁網,再下水捕撈;你想穿衣服,還要自己從種棉花開始,再采棉花、紡織。
自給自足的生活在遠古時期的確存在,人們生活在叢林里,所需要的一切都要靠自己上山入海才能得到。
為什么現在人們羨慕的田園生活消失了?
因為自給自足的生活很辛苦,而人類的文明是由交換演變而來的。
遠古時期,人類靠原始的捕獵方式生存。通常一個人只掌握一種核心技能,獲取一種資源,久而久之,這個人對肉食產生厭惡,產生用多余的肉換其他人果子的行為,后來越來越多的人用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交換其他人的糧食、布匹、工具等,這是最早期的物物交換,需要見面才可以完成。
物物交換的弊端是效率低,因為滿足物物交換的前提條件需要“三重巧合”:
(1)需求的雙重巧合。
(2)時間的雙重巧合。
(3)數量的雙重巧合。
同時滿足這3個巧合并不容易,所以后來產生了集市與貨幣,約定好在固定的時間、用統一形式的交換媒介得到所需。
歷史上通過交換促成國家經濟發展的有中國的“絲綢之路”,以及16世紀歐洲大陸上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靠海外貿易暴富的故事。
現在,互聯網成為人類協作的最大平臺,但它的運營本質也是通過交換而存在的。
人們通過互聯網,用虛擬貨幣交換喜歡的食物、衣服、鞋子、護膚品、家居用品等。只要是你能想到的產品,在各平臺搜索到物品后都能交換,商家不需要再投入資金開實體店,消費者也不需要再通過見面的方式交換,不僅節省了交換的成本,而且提高了交換的效率。
所以,人類的文明和發展是由“交換”形成的。
比如,廚師為我們烹飪美味的食物,不是因為他愛我們,而是他要通過烹飪美味食物交換一份養家糊口的工資。
職場也處處充滿交換:底層員工用時間、體力交換工資;中層員工用腦力交換高薪資;高層領導用人脈作為交換,能持續地掌控權力。
我們這一生,都在通過出賣自己的時間、精力、情感、學歷、知識、部分自由和思維,交換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人的一生,如果沒有交換,就無法得到所需。商業的運行如果沒有交換,企業就不會存在,也不會增長。
交換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貨幣是交換的媒介,最終目的是減少交換的成本、提高交換的效率。
商業的本質是盈利,所以我們應該思考,如何通過交換獲取更多的“增長”。
快速增長的核心邏輯的本質是改變運行方式,讓交換變得更加簡單、方便,以降低交換成本。
起初,人們的交換方式,通常是在白天的集市上拿著貨幣交換。后來,賣方為了能交換到更多所需,買方為了得到更多想要的商品,開始出現夜市,直到現代,還有24小時不打烊的店,通過增加交換次數來滿足所需。
再后來,人們交換的方式更簡單了,從電視、報紙上就可以看到貨物,不需要再跑到集市上挑選,直奔一個目的地就可以交換,交換變得更便捷。
交換的方式發生改變,商家和消費者都得到便利。但上面的交換還存在一些弊端:搜索占取用戶大量的時間;靜態展示的產品,也會減弱用戶想要交換的意愿;前面的這些方式對于商家而言,交易鏈條還太長,商家無法獲得更多的利潤。
直播的出現,完全顛覆了交換方式,讓交換的鏈條縮到最短,讓廠家的利潤不再被層層剝奪。
以前產品生產出來,廠家以出廠價再給一批、二批代理商,最后再由零售店的人,把產品展現到消費者的面前,這是低買高賣的形式,廠家交換到的只是微薄的利潤。
廠家通過直播的方式,甚至不需要代理商、經銷商、零售商,由員工直播就可以傳遞產品的質量、品牌的魅力,消費者不用搜索,不用跑到門店,就可以從廠家買到既便宜又好用的產品。
最重要的是,對于商家而言,可以同一時間內面對上千位、萬位,乃至千萬位的用戶,展示其想要交換的產品,短時間內完成上千單甚至上萬單的交換。
交換是商業運行的基本方式,越簡單的交換方式,越容易讓商家獲利,讓用戶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