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分配:商業的模式
人類分配稀缺資源的方式經歷過暴力分配的血腥、論資排輩的沉重、運氣分配的偶然、計劃分配的僵固等,終于探索出能讓人類財富增值的分配方式,這就是“價高者得”。
3個人的面前有一塊大蛋糕,但無論是誰分,分配者給自己的蛋糕永遠都是最大的那一塊,為此3個人爭得面紅耳赤。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員,你覺得應該怎么樣才能把蛋糕分得更均勻,讓三方都心服口服?
其實方法很簡單,無論是誰分蛋糕,只要規定分配者最后拿到蛋糕就行。
因為分配者為了不吃虧,會盡量把蛋糕分得一樣大,先拿后拿都一樣,這樣就避免了因為蛋糕大小不一致導致的不高興、失望、爭執,大家得到了相對的公平。
這就是分配的力量,分配像魔法一樣改變著人們!
分配,是人類幾千年不斷探索的演化過程。
分配,是一個制度的底層邏輯。因為分蛋糕的方式,決定了蛋糕未來能做多大。
然而,分配方式卻需要極高的智慧。
人類幾千年以來一直圍繞著“稀缺資源”進行分配。
什么是“稀缺資源”呢?
首先,稀缺資源并非絕對意義上的數量稀少,而是一種“相對的稀缺”。
比如,房子很多,但好房子“稀缺”;學校很多,但好學校“稀缺”;醫院很多,但大醫生“稀缺”;女人很多,但美女很“稀缺”。
優質的資源總是“相對稀缺”的。
其次,是“你喜歡的別人都喜歡”造成的“稀缺”。
比如,一線海景房、美女、清新的空氣、無限的時間……這些你想要的,別人也一定想要,這些資源就是稀缺的。
最后,是“與人們無限的欲望相比,好東西永遠滿足不了欲望的上漲”所造成的“稀缺”。
比如,一個乞丐最初只是希望吃飽肚子,有幾個饅頭就可以了。后來,他希望除了饅頭再有幾個小菜就更好了。后來,他希望除了小菜要是有肉就更好了。后來,他希望再有點酒就更好了。再后來,他甚至想能不能在酒店里喝酒吃肉……
而那些滿足不斷增長的“愿望”的“好東西”就是稀缺的。
既然,好東西是稀缺的,那么稀缺資源該如何分配呢?千百年來,人們為了爭奪稀缺資源,嘗試過各種分配資源的方法。
1.靠暴力分配稀缺資源
暴力分配就是看誰的拳頭硬!
比如,在小孩子眼里,玩具是稀缺的,都想玩怎么辦?那就看誰拳頭硬、誰力氣大,誰就把別的小孩推到一邊去,靠暴力拿到玩具。
但是,在成人的世界里不只是搶玩具這么簡單!
“美女”是稀缺資源,特洛伊戰爭是一場為了爭奪“美女”而發動的戰爭,戰爭的結果導致兩個王國的覆滅。
吳王夫差因為寵愛美女西施而荒于國政,最終被越王擊敗。
《三國演義》中呂布和董卓為了爭奪貂蟬而失和。
土地是稀缺資源,古代很多國家已經擁有了遼闊的土地,但是還嫌不夠,依然向外擴張、征戰,如蒙古帝國、俄羅斯帝國、阿拉伯帝國等。
皇帝是稀缺資源。皇帝高高在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威嚴使人們為皇帝的寶座所著迷。有的人能自信地說出“彼可取而代也”的豪言壯語,有的人高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旗幟,每個有資格爭奪皇帝寶座的人都相信“皇帝輪流做,明天到我家”。
這就是暴力分配,暴力分配對社會造成極大的破壞,因為當暴力獲取成為習慣時,將不再有人創造財富。
2.靠智力分配稀缺資源
中國有句話叫“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對于每年數百萬名參加高考的學生來講都是稀缺的。中國還有一句話叫“學而優則仕”,如果能夠考上一所名牌大學,再謀上一個“好位置”,那將是人生的重大改變。
但是,最后能考上一流大學還是普通大學,取決于你的智力水平。
3.靠排隊分配稀缺資源
蘇聯在轟然倒塌的前一夜,人民依然保持著計劃經濟之下排隊購買商品的習慣。排隊分配,就是誰付出的時間成本更多,誰就能獲得資源。但排隊也是在浪費資源,因為沒有把時間用于生產創造上。
排隊分配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一群人等公交車,公交車上的座位是稀缺的,用排隊的方式來分配;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吉祥物“冰墩墩”火爆一時,每天都有人半夜去排隊購買。
4.靠運氣分配稀缺資源
買彩票是靠運氣分配的。北京市小汽車指標采取“搖號中簽”的方法就是靠運氣分配,有的人10年沒有中簽,有的人剛加入搖號大軍就中簽。各大城市小升初的“派位”方法,本質上也是一種抽簽、抓鬮,也是靠運氣分配的。
靠運氣分配稀缺資源會引導人們迷戀“賭博”,甚至會“設法”改變自己的運氣。
5.按論資排輩分配稀缺資源
論資排輩分配是按資歷、輩分決定級別待遇的高低。以前企事業單位分房子靠論資排輩,出公差買火車票也要按照級別分別對待。包括今天,資歷、待遇也是判斷一個人社會地位、價值、貢獻的重要標準。
6.靠權威分配稀缺資源
在地理大發現時期,葡萄牙和西班牙就未開發的海外區域展開了激烈的爭奪。1493年,羅馬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出面調停,他將亞速爾群島和佛得角群島以西100里格(英國舊時的長度單位,1里格相當于5.556千米)的子午線定為兩國勢力范圍的分界線。該線以西屬于西班牙,以東則歸葡萄牙,這條線被稱為“教皇子午線”。裁定海外殖民地的勢力范圍是由教皇這樣的權威來完成的。
當資源稀缺時,權威的分配與裁決是解決稀缺資源爭執的重要方式。
暴力分配、智力分配、排隊分配、運氣分配、論資排輩分配、權威分配等是幾種常見的稀缺資源的分配方式。
分配資源的方法有很多種,但哪一種更公平呢?好像沒有!
因為一旦把分配方式固定下來,人就會朝著特定的方向去努力,不僅會浪費社會成本,而且這些成本會讓其他人難以受益。
目前,相對較好的分配方式是什么呢?是“價高者得”!
乍一聽“價高者得”,很多人都會覺得好東西都被有錢人買走了。雖然這種分配方式并不完美,但它是人類至今比較好的分配方式。
為什么說這是比較好的分配方式?
首先,會激勵人們生產出更多的好東西。
如果凡事都用錢競爭,人們就會努力賺錢,為了賺錢,人們就會生產好的產品、提供好的服務,讓別人愿意購買。如果那些好東西或服務不能賣出更好的價格,就不會有華為手機、戴森吹風機以及五星級酒店的高品質服務。
其次,可以分出需求的緊迫性。
每年春運,為了搶火車票,人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最初,有去火車站徹夜排隊的,有委托黃牛購票的;后來出現了刷票軟件,再后來不少旅行App里開發了搶票功能。如果按照“價高者得”的分配方式,就會把一部分回家需求沒有那么強烈的人篩選出來,讓愿意出高價買票、需求更強烈的人回家。
再次,能夠傳遞稀缺的信息,增加供給。
價格會直接傳遞產品的稀缺性,價格上升,說明商品稀缺,很多人會加入,生產稀缺的“好東西”來增加供給。供給一旦增加,反而會使價格降下來,這樣會使更多的人用上“好東西”。
比如,汽車剛被發明出來的時候,只有貴族才能坐上,后來福特的大規模流水裝配線帶來了生產方式的革命,使更多的人坐上了汽車。是“價高者得”的分配方式促使供給增加,讓人類社會的財富得到了迅速增長。
這個世界如果用價格來競爭,任何時候你都可以買到你想要的東西。
比如,北京的房子很緊張,但只要你有足夠的錢,就可以在北京買到大房子住。
比如,晚上下班高峰期很難在北京打到車,但只要你有足夠的錢,愿意加價,就可以比別人更快地打到車。
最后,對于決策及勞動帶來快速反饋。
要么獎賞你,要么懲罰你,迫使你往正確的道路上調整。
如果你生產一個在市場上有需求的產品,就能賺到錢,這是市場對你的獎賞;如果你生產一個市場上不好賣的產品,就會虧損,那么你就受到了懲罰,就不會再去做這樣的事情。這樣就把社會資源(包括人的精力和時間)用到了增加社會的總財富上面。
“價高者得”的分配方式是現代經濟學的基石。
這是一個實現增量的分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