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雖然與朱同音,但是大明并沒有禁止老百姓使用豬肉,相關的言論只是謠言。相反,在明朝時期,豬肉成為百姓的主要肉類選擇,逐漸取代了羊肉和牛肉的地位。
現在的人手也多了,朱橚從朝廷要來的物資有條不紊的分發到厲疫所里的患者和五個鄉老百姓手里。
除了過年的物資,厲疫所里的管事,雜工和來幫忙醫師還拿到了朱橚發的紅包。
盡管親人死去,但是大明的老百姓還是要積極的面對生活,哪怕沒有天花瘟疫,家里死人也不算是罕見。在大明,一個感冒就可以奪走老百姓的生命,尤其是小孩子,最容易夭折。
即使是在近現代,人們也會因為缺醫少藥,各種意外等原因而離世。
“感謝陛下,感謝朝廷,感謝周王殿下,以往也就過年能有一斤半斤的豬肉,這次俺們能過個好年了!”
為顯示親民,也為了有更多的創作素材,朱橚親自跑了兩個鄉,精心挑選了十戶老百姓,給老百姓發放了生活物資。
朱橚知道這些話都是官府教的,官府這樣做也能理解,從古至今都是如此,朱橚要的也只不過是走個流程。
外面銀裝素裹,兩條莊子,幾十戶人家,馬上就要到飯點了,一條條炊煙升起,不時傳來狗吠雞鳴的聲音,儼然一副國泰民安的樣子。這段時間,整個沛縣都處在緊張的范圍中,現如今也終于有了一絲生氣。
走過一條河,朱橚看到兩個小孩在已經結冰的河面上玩耍,一旁有三個大人在河面上鑿冰捕魚。
小孩看到朱橚走了過來,認出了朱橚,竟然開口喊道:“五達(五叔),俺達今天捕了魚,俺娘蒸了滿滿一大鍋米飯,今天家里煮了魚,米飯拿魚湯一泡,俺能吃十碗!”
朱橚哈哈一笑,抱起一個小孩,問道:“三肥子,你們接種牛痘才兩天,怎么就出來玩了?應該在家好好休息!”
這家人是朱橚親自接種牛痘的,朱橚這一百來號人在這五個鄉忙來忙去,老百姓都看在眼里。
一開始老百姓肯定是不愿意接種牛痘的,朱橚自己也沒有把握,也就沒有強推。當老百姓發現這一百來個在他們看來不要命的人確實沒有感染天花,也就相信牛痘的作用。
三天的時間,順利的在沛縣的五個鄉接種了牛痘,這一家子就是朱橚親自接種的。
“五達,沒事,俺們身體好,熱了兩天就好了!”
大娃拍了拍自己的胸口說道。
“王爺要是能來俺們家吃飯,那真是給俺們臉了!”
一旁的張老漢有些手足無措的說道,這是三個孩子的爺爺,這一家原本八口人,三個小娃子加上父母和小叔,還有爺爺奶奶,其中奶奶因為感染天花而病死,母親則撐了下來。
這樣的情況在沛縣這五個鄉里算是比較普遍,有不少家庭更是減員三分之一以上。
朱橚要是真在他家吃飯,那確實算是給臉了,而且是給了大臉,一般想請親王到家中吃飯,怎么也得三品以上官員才有可能。
“行,今天中午就在你們家吃午飯,我也嘗嘗魚湯泡飯的味道。”
想了想,朱橚竟然答應了下來。
“王爺,這不太合適吧。”
顧方白有些為難的說道,這有些不符合規矩,去普通百姓家吃飯不符合朱橚的身份。
“這怎么了?魚湯泡米飯就很美味啊,有什么不合適的,剛剛三肥子不是說了嗎?他能吃十碗,是不是三肥子?”
朱橚懷里三肥子拍手同意。
張老漢這一次收獲不小,六條大魚和一堆小魚,小魚被放了回去,而大魚則用草繩穿著帶回去。
這是朱橚第一次在大明進入一個普通老百姓的家中,感覺一下子回到了在藍星給患者做入戶隨訪的日子,只是藍星的普通農村老百姓住的最起碼也是磚瓦房。
只是在大明,如今這個七口之家住的還是茅草屋,院子門口養著幾只小雞,院子外有一個豬舍,養了兩頭豬。
這就是大明的一個相對殷實的農人之家。
“拜見周王殿下!”
一個頭戴木簪,身穿粗布衣的農村婦人向朱橚行禮。
“大嫂免禮,看大嫂這個樣子,家里也是書香門第啊!”
按理說,一個農村婦人應該是不懂這些的。
“家父是前朝的秀才,只是家道中落,家父也在戰爭中遇難!”
朱橚點了點頭,看來這也是有一番故事的,朱橚也沒有去打聽,只是笑道:“三肥子說大嫂做的燉魚不錯,我就冒昧前來打擾,大嫂見諒!”
“日子雖說不好過,但是比起前朝和亂世時好多了,最起碼不用擔心兵亂,家里養雞養豬,還有二十畝地,一年到頭總能有點剩余,來年再蓋個房子,給老二娶個媳婦!”
桌上,朱橚特意把話題往生活上領,張老漢想了想,說道。
一旁的老二張昌平憨厚的笑了笑,他肯定是想媳婦的,今年已經十九歲了,只是家里錢不多,暫時沒有辦法娶媳婦。
“哈哈,好啊,老二也該找個媳婦了,等老二娶妻的時候,我親自來喝杯喜酒!”
朱橚哈哈一笑說道,很樸素的想法,這就是為什么歷朝歷代都重農抑商的原因,和商人比起來,這才是大明的基石。
他們的要求很簡單,種地掙錢娶妻生子,然后重復這樣的生活。他們并不樸素,也會有很多想法,為了實現目標,很多人都會動用各種各樣的手段,但是這并不妨礙,他們成為一個國家的基石。
一旦這個群體亂了起來,那對一個國家來說,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過年了,這是我給三個小孩的祝福,希望他們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臨行前,朱橚取出準備好的一個銀元寶,放在桌子上。
“謝周王殿下賞!”
張老漢本想拒絕,在他的樸素的價值觀里,他是農民,不是乞丐,不會接受別人給的施舍。
但是張氏有過一點知識,知道長者賜不敢辭的道理,皇室的賞賜他們當然不能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