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格養育:高質量互動提升孩子的情商和逆商
- (英)謝莉·喬漢
- 3880字
- 2024-12-18 17:16:49
什么是情商?它為什么重要
20世紀90年代,丹尼爾·戈爾曼(Daniel Goleman)2普及了“情商”的概念。從那以后,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了情商可能帶來的諸多好處。情商被定義為一種識別、理解自身和他人情緒反應并用適合當下情境的方式管理這些情緒反應的能力。孩子的情商會影響他日后如何應對挑戰、困難和人際關系。例如,在工作中,我們知道一定的智力水平能夠預測許多職業與工作的成功,但這種預測能力只在一定的限度上有效。一旦超出了這個限度,往往是情商才能讓人在領導者的崗位或身負重任的位置上表現出色。3在我們當今的世界里,人人都必須就越來越復雜的問題,與更多的、時而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同事溝通與合作,情商正在迅速成為一種重要的能力區分因素和寶貴的資產。
有力的證據表明,兒童的情緒調節和自我控制能力(均是情商的要素)能夠預測他在生活中長期的成功。這里有一個例子:一項大型研究在30多年的時間里調查了1000多名兒童,發現自我控制(控制沖動的能力)、延遲滿足和專注于目標的能力,能夠預測他們長大后經濟上的成功和積極的社會性結果,其預測能力超出了智力或父母的社會地位與財富。4這也許會讓你感到驚訝,尤其是經濟上的成功這一點,但我希望這件事會讓你認識到,情商不僅是一種“錦上添花”的東西,它還可能切實地改善孩子的生活。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講,我們確實不能低估這些技能對于人的成功的重要性。你可以認為它們是獲得幸福與成就的基礎。
情商的一些關鍵組成部分,如自我覺察、自我調節和共情,也是對教養有著重要影響的特質。期待孩子在沒有這些品質的情況下面對現代生活,無異于給孩子蒙上眼罩,期待他在障礙賽中取勝一樣。請記住,我不是說每個人都必須擁有高情商,有很多非常聰明的人的情商并不高,他們都做過或正在做著偉大的事情。然而,幫助我們的孩子成功應對情感生活,培養理解他人的能力,能在幾乎任何我能想到的、涉及人際互動的情境中為孩子帶來回報。
自我覺察:情商的基石
以自我覺察這一特質為例。自我覺察在本質上是你了解和觀察自身當下的想法、情緒和行為的能力。這種能力能讓你從旁審視自己,就好像在看一場電影,而自己就是主角。自我覺察很重要,因為只有在你覺察到自己的感受和行為時,你才能選擇和控制。兒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沒有良好的自我覺察能力,有的人甚至在成年后也沒有充分的自我覺察。我見過許多組織的高層領導無法與同事及下屬有效合作,因為他們不知道別人會怎樣看待他們。自我覺察能力較低的人無法明確地識別或感受自身的情緒,更無法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周圍人的影響。這并不是說他們選擇不去覺察自我,或是不夠努力,而是說他們做不到,就像如果你從沒學過哲學,就可能很難回答關于笛卡兒作品的問題一樣。
我們花些時間來思考一下自我覺察對于孩子在家里的行為有何影響。比如說,要讓孩子聽從你的教導,不要在嘴里塞滿食物時說話,他就必須首先意識到自己在這樣做,還要在接下來的那一瞬間控制自己不這樣做。有些人支持自我覺察的那部分大腦沒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對于這些人來說,上述的任務就很復雜。沒有那部分大腦的支持,你根本無法實時觀察自己所做的事情。
對于一個孩子來說,要控制像失望或沮喪這樣的強烈情緒(正如我們經常對他們的期望),就需要更強大的自我掌控能力。它不僅包括自我覺察,還包括沖動控制和情緒調節。要始終如一地做到這一點,對成年人來說就已經夠難的了——我敢肯定,我們現在都在回想自己一時沖動、后悔莫及的經歷!考慮到孩子大腦的不成熟狀態,對一定年齡的孩子來說,這項任務在大多數時候都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這種能力極有可能發展到一定的程度,而我們采用的教養方式可以增強或削弱這種能力。
孩子的共情能力很容易受到損害
共情是情商的另一個關鍵要素,它依賴特定的大腦區域和回路,每個人的這些區域和回路的發育方式都不會完全一樣。對于孩子來說,尤其是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并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對于孩子(以及成年人)來說,當他們被消極情緒控制的時候,要做到共情就更難了。此外,當我們感到受威脅、不開心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也很難共情,因為大腦中的共情回路可能會暫時受到抑制,這其中有著充分的理由,我稍后會和你們分享。孩子常常對他人發泄情緒,說傷人的話,不僅是因為他們共情能力不足,還因為他們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自我控制是我們用來約束不良沖動的心理資源,它依賴于有限的心理能量儲備,通常由葡萄糖提供動力,這種能量儲備會隨著使用而枯竭。5
換言之,如果孩子在學校整天都必須使用自我控制來約束自己的需求和沖動,她在放學回家時可能就沒多少意志力了,這有力地解釋了為什么小孩子在一天結束的時候特別難以相處(也就是“情緒波動大”“像發瘋似的”“讓你想在下午5點喝杯酒”)。當我們饑餓或疲憊時,這種感覺會被放大,因為我們的心境和壓力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自我調節能力。同樣地,如果你在工作中或在家里忙了一整天,使用自己的心理能量去記住各種東西、保持禮貌、做決定、處理問題,你可能也會很疲憊,隨著時間慢慢推移,孩子稍微不合你的心意就會影響到你。在這種時候,良好的情緒調節技能對孩子和父母來說都非常重要。
我們當中的許多人憑直覺就知道,我們的行為、言語和態度會對孩子的性格和情緒習慣產生持久的影響。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教養比在物質上的供養更重要。也就是說,要教給他們如何把生活過好的規則、讓他們接觸各種有利于生活的機會。有力的科學發現告訴我們,我們如何與孩子建立聯結,如何理解他們、關心他們的內在心理和情感生活,會對他們發育中的大腦中的神經回路產生影響。因此,我希望我已經讓你們相信,這些情緒品質很重要。但是這對于教養來說意味著什么呢?
反思:你真正想讓孩子得到什么?
花些時間思考一下你最想讓孩子得到什么結果。下面哪些結果最符合你的心意?
? 幸福
? 對自己有安全感(接納自己本來的樣子)
? 有逆商、情緒健康
? 身體健康
? 成功(如何衡量成功?)
? 受歡迎或受人喜愛
? 財富
? 權力
? 真誠
? 滿足感
? 優秀(在某些領域內取得成功、出類拔萃)
? 被愛并能維持親密關系
現在花些時間想想為什么這些結果對你很重要。你的選擇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你對孩子獨特性格和興趣的了解,又有可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你自己未得到滿足的需求、不安全感或擔憂?你希望孩子得到的那些結果之間相互矛盾嗎?例如,成功和高成就與幸福、滿意的個人關系或滿足感之間往往不能得兼。
你希望孩子接受什么價值觀?
價值觀是內隱的個人信念和理想,能激勵和指導我們的行為。價值觀是你所關心的“表面之下”的結果與行為。你的價值觀可能是你個人、你的家庭甚至是你的文化傳承中獨有的?;◣追昼娝伎家幌履阆朐诤⒆由砩吓囵B的價值觀。以下是一些價值觀的例子。
? 追求真理、誠實、公平、正義
? 負責、主動
? 刻苦、能忍耐不適、堅持、自律
? 正直
? 善良、慷慨
? 對他人的容忍和關懷、利他、寬容
? 追求成就
? 追求權力、地位
? 追求控制、個人野心、自利
? 謙遜
? 真誠、真實、磊落
? 遵守規則、自我克制、謙虛
? 尊重傳統、文化和宗教
? 善于撫育、有愛心
這些價值觀中的哪一個對你最重要?孩子會通過觀察你的日常行為,通過你的強調和贊揚,通過你如何解釋你希望他們遵守的行為規范與規則來學習和吸收這些價值觀。回想一下你是如何向孩子展示這些價值觀的,以及這些價值觀是如何引導你做決定的。你展示的是你希望孩子表現出來的價值觀嗎?比如說,如果你不斷地責罵伴侶,卻希望孩子總是和善地對別人講話,他們就會感覺到這種不一致,這有可能損害他們對這種特定價值觀的尊重。
同樣地,你所做的決定也會間接地傳達你的價值觀,而孩子則會將其內化。如果你的孩子在漫長的一天后大聲抱怨自己不得不做家務,而你通過替他做家務來安撫他,他就有可能不會尊重無私的價值,甚至不會重視刻苦與忍耐不適。然而,如果你在他疲憊的時候幾乎沒有給予共情,并刻板、嚴厲地堅持要他完成家務,那他可能就不會學到善良、關懷和容忍的價值。然而,如果你認同他的疲憊,在他抱怨的時候與他坐在一起、照顧他,從而表現出共情,并且稍做妥協,溫和地堅持讓他至少做一部分他當晚同意做的家務,那你就能向他展示何謂善良、忍耐不適和利他的價值觀。
如果孩子沒有表現出我們倡導的價值觀,與其批評他們,不如在他們或其他人表現出那些價值觀的時候給予積極強化。想想每當你周圍的人,或公共領域里的人體現了你所欣賞的價值觀時,你是否經常討論這些例子。比如說,如果你重視善良,你是否會公開談論大家的善舉?我們說的話,以及有時沒說出口的話,都會影響孩子對周圍世界的看法——他們將什么視為理所應當,以及他們欣賞、敬仰和珍視什么。
本章重點
? 作為父母,我們大多數人都希望孩子在生活中幸福和成功,但通過關注短期的結果和行為,我們有時會錯失塑造孩子的特質、價值觀與能力的機會,而這些特質、價值觀與能力能夠預測孩子長期的逆商和幸福感。
? 良好的教養建立在一種用心的聯結的堅實基礎之上。這種聯結用深刻的情感、心理和身體的幸福感維系和滋養著我們。
? 現代生活的許多狀況阻礙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聯結。
? 情商,尤其是自我控制的能力,能預測以后生活中的積極結果。但是兒童的大腦發育緩慢,大腦中負責決策、沖動控制、情緒調節、復雜道德推理的部分直到25歲左右才能發育完全。
? 重視聯結的父母會塑造孩子發展中的大腦,使他們更有可能發展出能培養幸福感、逆商和情商的內在資源。
[1]resilience常譯作“抗逆力”,為了便于理解,我們將其稱為“逆商”。這兩個概念都反映了一個人面對逆境時的應對能力?!g者注
[2]emotional intelligence也可譯作“情緒智力”,為了便于理解,我們將其稱為“情商”。——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