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文獻綜述

目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且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議話題。多數學者將數字經濟與其他因素結合進行了相關研究。其中,數字經濟發展的經濟效應較為豐富。在宏觀層面,數字經濟能夠推動城市間合作創新[6],從而提高社會生產效率[7-8],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9]。在中觀層面,數字經濟為我國產業結構升級注入新活力[10],其通過生產制造升級、市場匹配完善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11],同時有助于促進服務業數字化轉型與創新效率提升,實現服務業的精準匹配和跨界融合[12]。在微觀層面,一方面,數字金融的發展顯著提升了我國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13];另一方面,數字經濟能夠加速上市公司與子公司間的知識擴散,有效促進其與外部公司的技術合作[14],提升公司的生產效率和市場價值[15]。在關注數字經濟發展的經濟效應的同時,也有不少學者關注到數字經濟的環境效應[16-18]。綜上所述,數字經濟帶來社會新財富的增長和經濟潛力的釋放,大大提高了各領域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逐漸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碳排放領域,部分學者認為,經濟發展[19]和貿易開放程度[20]會不可避免地增加碳排放量,但是技術進步[21]、能源結構改善[22]以及相關的環境政策[23]等能抑制碳排放的增加。那么,數字經濟發展對碳減排的影響是怎樣的呢?

學術界部分學者對數字經濟影響碳減排的路徑進行了相關研究,鄧榮榮等發現數字金融發展主要借助于經濟增長、產業結構升級、技術創新三種方式降低碳排放強度[24];薛飛等深入分析發現,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通過促進綠色技術創新降低碳排放[25];謝云飛指出,改善能源結構是數字經濟發展降低碳排放強度的關鍵一環[26]。也有一些學者深入探討了數字經濟發展對區域碳排放影響的空間效應[27-28]。

與既有研究相比,本文可能的貢獻集中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基于當前時代背景,詳細闡述了“雙碳”目標實現面臨的挑戰,并將數字經濟和地區碳排放納入同一研究框架,多角度系統分析了數字經濟對碳減排的影響,從而提出相關可行性建議,為“雙碳”目標助力。第二,關于數字經濟和碳減排的相關路徑研究是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因素,但現有研究尚不完善,其主要圍繞經濟增長、產業結構、技術創新、能源結構等方面進行機制分析。本文則從供、需兩側出發進行深入探討,在供給側層面,筆者基于知識存量、營商環境、要素匹配的視角,豐富了數字經濟助力碳減排的理論研究;在需求側層面,筆者則運用Richard Thaler的“助推”(Nudge)理論,提出公眾環保關注度這一實現路徑,并通過實證分析進行論證,闡述了綠色市場需求在其中的重要性,填補了既有研究的空白,進而表明公眾在數字經濟的助推下對碳減排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察布市| 句容市| 柳州市| 南投市| 林甸县| 浪卡子县| 兴城市| 阿克| 伊川县| 留坝县| 彭泽县| 肇庆市| 油尖旺区| 晋州市| 友谊县| 潜江市| 无棣县| 宝丰县| 广饶县| 莱西市| 望谟县| 南丹县| 麟游县| 聂拉木县| 永城市| 贵溪市| 凤山市| 东明县| 五台县| 肥乡县| 板桥市| 饶平县| 苍山县| 江西省| 遵义市| 广丰县| 赤城县| 平昌县| 澳门| 柳州市| 张家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