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數字經濟影響碳減排的直接效應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提及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規模相比上年增加3.3萬億元,達39.2萬億元,有效支撐著經濟社會發展。本文認為,其對碳減排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傳統經濟發展模式注重經濟高速增長,資源消耗量大且利用率低,由此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較為嚴峻;而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經濟形態投入碳減排領域,能夠降低資源投入與消耗,使得單位產出資源能耗量下降。二是數字經濟本質是信息化,其具有信息傳輸迅速、平臺化、數據化、普惠化的特點,在促進城市內部和城市之間經濟活動聯系的同時,能夠有效降低交通往來成本,減少不必要的碳排放。據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數字經濟可以促進碳減排。

(二)數字經濟影響碳減排的傳導機制

《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顯示,2011—2020年是1850年以來最暖的10年,全球平均溫度高出1.2℃。中國作為世界發展中大國,面臨著巨大的碳減排壓力。《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1)》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碳排放總量占全球的30.7%,遠超全球其他地區,故碳減排尤為重要。本文從以下兩個方面探討碳減排可能的實現路徑:

一是技術創新在數字經濟賦能碳減排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數字碳中和白皮書(2021)》指出:至2023年,數字技術將分別賦能全社會和各行業減碳12%~22%、10%~40%。首先,數字經濟推動了技術創新。從知識存量角度來看,在智能化過程中,知識將成為至關重要的生產要素。而5G、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以及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建設與完善有助于促進要素的空間流動,降低知識傳播的成本[29],強化知識擴散效應,促進技術創新。具體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創新的主力軍,知識擴散速度的加快提升了知識創新效率;并且隨著知識存量的擴大、知識要素的流動以及創新資源的共享,中低技能勞動者在以低成本方式獲得大量資源的同時促進了效率的提升,為創新積攢了雄厚的后備力量[30],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區域技術創新。從營商環境角度來看,小微企業具有寬松的經營環境且涉及諸多領域,是富含活力的綠色創新主體[31],但是融資過程中往往面臨較高的融資約束,而數字金融能夠降低企業融資成本[32],從而激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從要素匹配角度來看,受信息不對稱的影響,資本和勞動力市場均存在要素錯配現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能通過供、需兩端改善勞動力錯配,提高創新效率[33],而且能加速金融服務平臺的構建,降低資本錯配的程度[34],進而保障各產業所需的資本要素的充足性,有效提升技術創新效率。其次,技術創新能夠有效促進碳減排。其一,綠色技術創新催化出“技術紅利”效應,提升地區碳排放績效[35]。其二,在企業內部,技術進步會促進企業生產柔性化轉型,降低企業能源強度[36],有效賦能碳減排;在企業之間,技術創新推動碳排放交易平臺平穩運行,高效地促進碳排放權在企業間進行協調,極大地提高了企業參與碳減排的主動性,而且企業間共享經濟將企業間暫時閑置的設備、渠道等資源通過共享的方式讓渡給其他企業使用,進而提高閑置資源利用率,降低過多消費和生產帶來的負面效應,減少不必要的碳排放;在企業道德風險層面,數字技術的應用便于精確測算碳足跡,促使碳排放配額高效調配[37]。其三,一方面,技術的突破性創新與產業鏈、價值鏈融合式發展,不僅促進了傳統產業綠色化與個體化變革,也提高了傳統產業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進而促進節能減排;另一方面,其不斷催生新興產業,實現綠色產業化,并將綠色知識轉化為新型生產要素,依靠其高創新性和強滲透性推動高技術產業發展,減少了碳排放。據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a:數字經濟通過助力技術創新促進碳減排。

二是公眾在一定水平上可以彌補綠色發展過程中的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是環境問題關鍵的參與者。然而,在傳統的綠色發展中,通常忽略公眾參與環保的重要性,而數字經濟的發展將引導公眾成為綠色發展的推動力量[38]。一方面,行為經濟學家Thaler提出的助推理論指出環境微小的改變能夠對個人的選擇產生影響,潛移默化地影響人類行為。其一,數字媒介能夠多渠道傳播綠色發展理念,激發起公眾環保意識,從而引導公眾積極參與到綠色發展中[39]。其二,數字金融發展能有效增加公眾參與環保的途徑、增強活動透明度,促進理念真正轉換為實際環境保護行動,切實引導、激勵公眾參與到環保事業中[40]。比如,支付寶的“蔚藍日歷”“垃圾分類隨手拍”“螞蟻森林”“共享單車”“閑置舊衣服上門回收”等活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消費者環保意識與其綠色消費意愿密切相關,且兩者呈正相關性[41],公眾環保關注度的提高可以啟發其綠色消費、綠色生活,培育綠色市場需求。進一步地,綠色消費需求的增長強化了對企業的約束和引導,倒逼企業創新與轉型,加大了綠色產品的開發力度[42],從而逐步形成綠色化、差異化的生產方式,有益于碳排放量的降低。據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b:數字經濟通過提升公眾環保關注度,進一步培育了綠色市場需求,刺激綠色生產,從而促進碳減排。

數字經濟影響碳減排的傳導路徑見圖1。

圖1 數字經濟影響碳減排的傳導路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横峰县| 连江县| 防城港市| 夹江县| 城口县| 昭通市| 邳州市| 屯留县| 广东省| 图们市| 海晏县| 昭平县| 永靖县| 綦江县| 隆林| 鹤峰县| 循化| 乐亭县| 定州市| 麻城市| 印江| 册亨县| 秀山| 长白| 富阳市| 自治县| 吴川市| 克什克腾旗| 汪清县| 墨玉县| 界首市| 卫辉市| 探索| 什邡市| 张家口市| 丽水市| 靖州| 彝良县| 西城区| 扎赉特旗| 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