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山到戶與集體管理:集體林權制度變遷的實踐與邏輯
- 龍賀興
- 829字
- 2024-12-18 17:08:15
(二)社區森林管理/集體管理
國際上,“社區森林管理”“社區為基礎的森林管理”“使用者群體管理”的概念被研究者廣泛使用,其定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社區森林管理被定義為以共有林權為基礎,由一群相鄰的農戶實行合作森林管理模式的自主治理組織。這跟我國“集體管理”的語義是一致的。在廣義的范疇里,社區森林管理可以包括小規模農戶經營、聯戶經營、小組經營等在社區層面形成,由小規模群體或成員管理森林的形式(FAO,2016)。社區森林管理尤其強調小規模使用者群體利用地方制度對森林資源進行管理,而其中的“社區”主要由一群相鄰的、30戶以上規模的農村住戶組成。某種程度上,集體經營、社區林業股份合作組織屬于國際上社區森林管理體制的一種。按照國際學術界對社區森林管理的定義,人民公社時期生產大隊或生產隊集體成員共同管理森林的形式,以行政村、自然村、村民小組為單位,村干部管理森林的形式,以及全體集體成員享有股份、由專門組織來管理、按股分紅的社區林業股份合作組織,都屬于學術上社區森林管理的范疇,也都屬于我國政策話語上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為了避免混亂,本研究中,村集體管理和社區森林管理的概念可以等同,指以共有產權為基礎,由行政村、自然村、村民小組等村集體直接經營或者成立集體經濟組織(如股份林場、林業合作社等林業股份合作組織)統一經營、全體成員共同分享收益的經營形式,從而與私有經營或者家庭經營的概念相對應。其中,林業股份合作組織是社區森林管理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一種創新形式,將股份制引入合作森林管理,具有“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明晰產權、專門組織或人員管理、按股分紅等特征,并通常被注冊為股份林場、林業股份合作公司、林業合作社。由此,也可以看出,集體管理的形式和內容是不斷演化和與時俱進的。為了兼顧學術對話和中國語境,本書在學術討論中更多使用社區森林管理或使用者群體管理的概念,而在案例分析的具體語境中,則更多使用集體管理、股份林場或林業股份合作組織等具有中國特色的概念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