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見陳皇后穿著素服,抱著隆慶帝的靈位,走在前面,李貴妃和太子跟在后面。
眾人見狀紛紛下跪行禮,只是沒有等來叫起的聲音,就見陳皇后抱著靈位走到了高拱和六部高官的面前。
陳皇后滿臉的悲傷,眼里噙著淚,身姿單薄卻透著決然,高聲質問高拱和六部高官道:“諸位大人!”陳皇后開口,聲音清冽,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先帝遺詔,言猶在耳,你們卻置若罔聞,究竟是何居心?”她的眼眸泛紅,死死盯著階下的高拱與六部高官,手中的靈位微微顫抖。
高拱一襲朝服先是一驚,然后神色凝重的向前一步,跪下道:“皇后娘娘,臣等對先帝忠心耿耿,絕無違背遺詔之意!”
“只是這朝堂諸事繁雜,新政推行、邊患未平,諸多事務需要權衡考量,并非有意拖延。“他言辭懇切,試圖平息陳皇后的怒火。
“哼!那是誰讓你們膽敢來挑撥兩宮,故意拖延太子登基的?”
“這!這!”高拱此時已經是滿頭大汗,他沒想到兩宮和太子竟然會當著這么多官員和勛貴的面,直接問出來,不應該私下找他和內閣談的嗎?
這時同樣是晉黨骨干的吏部左侍郎張四維,硬著頭皮站出來跪下道:“啟稟娘娘,臣等萬萬不敢挑撥兩宮關系,更不敢不遵遺詔,拖延太子殿下登基?!?
“臣等這就回去籌備第三次的辭讓和太子登基大典事宜!”
戶部尚書張守直也站出來,滿頭大汗的道:“娘娘,眼下國庫空虛,軍餉短缺,又要緊著國喪,臣等正在全力籌措,實在分身乏術,遺詔之事,臣等絕不敢忘!”
禮部左侍郎王希烈也急忙附和:“對呀,禮儀規制,臣等也在日夜籌備,不敢有絲毫懈??!“
陳皇后冷笑一聲,目光如刀:“籌備?我看你們是被迷了心竅!先帝囑托,關乎國本,你們卻拖延至今,是想挑撥兩宮,架空太后,獨攬大權嗎?”
此話一出,瞬間鴉雀無聲,無人膽敢再開口。
刑部尚書葛守禮上前一步,聲音帶著顫抖道:“娘娘明鑒,臣等絕無此心!
“只是推行遺詔,牽扯各方利益,稍有不慎,便會引發朝堂動蕩,還望娘娘三思?!?
陳皇后怒目而視:“動蕩?你們不作為,才是真正的動蕩!”
“先帝尸骨未寒,你們就如此敷衍,如此不把我們孤兒寡母放在眼里,對得起先帝的信任嗎?”
高拱皺了皺眉,再次開口道:“皇后娘娘,臣等一心為國,絕無他念!”
“更不敢辜負先帝的信任,只是這遺詔之事,牽扯甚大。需從長計議,貿然行事,一旦不妥,就會關乎社稷安危,還望娘娘明鑒!”
陳皇后卻不聽他解釋,轉過身來對著下面的太學和國子監的學生們道:“太子殿下本想著在他登基之后,就馬上加開恩科,和增加在京的四品以下,中低階官員俸祿的,但也被內閣和六部……”說到這,陳皇后搖搖頭不再說了。
高拱:?
六部官員:?
不是,太子什么時候說了?他們怎么不知道?。?
陳皇后可不給他們開口解釋的機會,抱著靈位轉身就走到了隆慶帝的棺槨前,抱著棺槨就開始失聲痛哭。
李貴妃和太子朱翊鈞也跪在棺槨前面痛哭,不發一言,只是默默抹淚。
這個場景讓人一看,就是受了莫大的委屈。
下面的中低級官員,和太學、國子監的學生們,并不知到底發生了什么。
他們只看到了,堂堂的皇后和貴妃,還有太子殿下,被人逼的在先帝的棺槨面前痛哭。
只聽到皇后說太子殿下是打算在他登基之后,就加開恩科,和給他們這些中低階官員增加俸祿的。
只是都被內閣和六部官員駁回了。
這還了得!
一時之間,眾人議論紛紛,尤其是在場的中低階官員,太學和國子監的學生們,皆是怒發沖冠,滿腔憤慨,這還有天理還有王法嗎?
中低階官員聽到太子殿下愿意給他們增加俸祿,一個個的激動的都找不到北了。
他們這些中低階的在京官員苦啊,掙的那點俸祿根本就不夠養家糊口的。
他們每個人哪個不是靠著在國庫借債活著的?
內閣和六部的高官們,他們是看不上這點兒俸祿,可是他們想過自己這些中低階的官員們嗎?
難得太子殿下這么小的年紀,就能想到他們,這時這些中低階的京官們,一個個的發自內心的擁護,這個還沒登基的太子。
而太學和國子監的學生們,一聽太子殿下要加開恩科,就更激動了。
雖然他們一直就有猜想,新皇登基之后會不會加開恩科,但是現在聽到這個肯定的消息,他們怎能不激動?
這可是關系到自己前途和未來的大事?。?
一旦加開了恩科,那他們就可以少等兩年,參加鄉試和會試了。
哪怕是這次恩科不中,那么再等一年就又可以再考一次,多么好的消息呀!多么好的太子殿下呀!
所以此時此刻,這兩撥人同時對否決了他們好事的內閣和六部高官們,充滿了敵意。
就在陳皇后的父親固安伯陳景行,想要上前揪著高拱的衣領質問,但是被人攔下來后。
馮保只是對著那兩撥人做了個手勢,立馬就有人帶頭道:“咱們去問問內閣和六部的高官們,他們憑什么不遵先帝遺詔?他們為何要逼迫兩宮和太子殿下!”
“對,問問他們去,憑什么不尊遺詔?不是想攬權擅政?”
“走!不要怕他們,有兩宮和太子殿下給咱們撐腰!”
“對對!好好問他們,憑什么不答應給咱們漲俸祿,還有加開恩科?”
在這些人的帶動下,在馮保故意的縱容下,兩撥人順利的將高拱和六部的高官給圍了起來。
一開始還是高聲質問,慢慢的到了最后,也不知道是誰先動手的,竟然發展到了推搡。
雖然這些人誰也不敢真的對六部高官動手,但是也在來來回回的拉扯當中,把六部高官的官袍都給扯壞了。
高拱被眾位尚書和侍郎護在中間,雖然沒被波及到,但是也把自己弄得非常狼狽。
到了最后,還是年僅十歲的太子殿下,高聲喝止了眾人,才控制住了局面。
就見太子殿下高聲道:“孤聞,國賴長君,以定社稷之基;朝憑英主,乃安兆民之生。今父皇龍御上賓,大位虛懸,父皇于諸公屬意于孤,欲孤承繼大統。然孤方幼沖,蒙昧未開,德行未修,智識未廣……”
高拱和六部官員一聽,這是第三次辭讓時,太子該說的話。
他們立刻就明白了,這是兩宮和太子不想再等了,想在今天,想在靈前,就舉行完第三次辭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