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乾州之變1
- 趙氏春秋:從貍貓案開始
- 實驗室的倉鼠
- 2097字
- 2024-12-07 10:16:28
乾州,地處詔國西側邊陲,毗鄰沙陀、陶立諸國,從古至今都是個資源匱乏的破落地界。
這里經常受周遭各國劫掠,百姓食不果腹,就連吃朝廷俸祿的官員也對此敬而遠之,知州的頭銜不算輕,可誰要不幸被調任此處,那就算被貶了。
古往今來不少官員到此以后便開始寫詩著文,字里行間滿滿的郁郁不得志,好似受了天大委屈。
就在三十年前,乾州又來了位韓姓年輕刺史,他本是京官,因為年輕氣盛,在朝上說了些驚世駭俗的話,被貶至此。
韓刺史不到二十多歲的年紀,骨子里帶著股書生意氣,朝堂上的挫敗非但沒能擊退他,反而令其萌生了更大膽的想法。
初到乾州城第一天,韓昌不入官邸不假歇息,無視當地官員豪紳為他設立的洗塵宴,一頭扎進了西郊的村莊里。
等官員們聽聞消息趕到時,這位據說有深厚背景的年輕刺史正蹲在一家農戶院里啃地瓜,瞧衣擺上的黃土,顯然是下地了。
老農并不知道年輕人的身份,一邊盛上稀溜的棒子面粥遞給對方,一邊帶著濃重的西北腔道:
“小兄弟,想不到你看著白白凈凈,干起活來一點也不含糊,今天中午放開了吃,吃飽再幫我把剩下的地耙了。”
“嗯好。”
年輕人含糊不清答了一句,好似餓死鬼投胎一樣往嘴里灌著棒子面粥。
砰砰砰……
兩人說話的功夫,院外突然響起敲門聲,力道之大,將本就不結實的門框砸得直掉土。
“賣勾子的,誰啊!?”
陳老漢說了句當地特有的臟話,罵罵咧咧起身。
他家窮的就剩個門了,連蟊賊都不屑光顧,平日串門的都是三里五村跟他一樣的泥腿子,瞧動靜,八成是村里的冒失后生。
敲門聲仍在繼續,腿腳稍顯不靈活的老漢咒罵聲也跟著變大了,甚至連對方家中女眷一并給問候了。
敲門聲戛然而止,對方顯然將這番話給聽進去了。
院門被打開,等看清來人,本還罵得起勁的老人聲音一滯,接著兩腿一軟,差點跌倒。
只見門外熙熙攘攘站著一群人,個個衣著富貴,為首幾人更是錦緞官袍。
回想起剛才的話,陳老漢死的心都有了,他趕忙要屈膝跪拜,胳膊卻被人給攙住了,轉頭看去,身后吃飯的青年不知何時已經來到近前。
見到青年,為首一名胖官員率先上前一步,拱手行禮道:
“下官曹運,現任乾州治中從事,見過韓大人。”
話音剛落,又有三人上前參拜:
“別駕從事沈椎、簿曹從事周之唯、坊西郡知郡固威,見過韓刺史。”
陳老漢見這些大官呼啦啦給自己身旁年輕人施禮,腦子一時迷糊,難不成這個跟自己犁了一上午地的讀書人,官職比他們還大?
韓昌朝來人一一還禮,將手中粗瓷碗還給老人道:
“老人家,看樣子下午沒辦法幫你干活了,這次先欠下,改日我再來。”
陳老漢就是再遲鈍這會兒也反應過來了,頭搖得撥浪鼓一樣,用蹩腳的話文縐縐道:
“大人日理萬機,草民這點小事怎么敢勞煩。”
青年微微一笑,并未多言,再次告罪一聲,帶著人馬離去。
鄉間土路崎嶇,馬蹄帶起一片煙塵,乾州城大人物們端坐高頭大馬之上,煙塵半點挨不到身。
等人群離開許久,陳老漢才長長舒了口氣,低頭看向手中干凈的瓷碗,疑惑自語道:
“真是個怪人。”
說完,他轉身回到院內,重新栓上了院門,對于青年剛才的話,則是半點沒有放在心上。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位年輕官老爺八成也就圖一時新鮮,等新鮮勁一過,乾州還是那個乾州……
回城途中,韓昌沒坐手下安排的舒適轎子,他騎在略顯顛簸的馬背上,低著頭不知在想什么。
名為曹運的治中從事深諳官場之道,驅馬湊上前奉承道:
“大人剛到乾州就去陪一名老農吃糠咽菜,如此心系百姓,正應了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下官著實欽佩。”
韓昌聞言抬起頭,“曹大人果真這么想?”
“下官句句肺腑之言。”
韓昌看著他,似笑非笑道:
“自己吃一次粗茶淡飯說明不了什么,能讓治下百姓頓頓吃,那才叫好官。
曹從事,你的事跡本官在京中略有耳聞,都說你溜須拍馬善于逢迎……”
韓昌說到這語氣一頓,讓長他十歲不止的治中從事心里一沉。
曹運連忙搜腸刮肚想找說辭,這時就聽年輕人語氣一轉道:
“今日一見,韓某發現傳言也未必全然可信,曹從事雖不能做到絕對的清如水明如鏡,卻也能令乾州這片窮苦之地的百姓安身立命,屬實不易啊。”
曹運本以為自己拍馬屁不小心拍成了馬臉,要倒大霉,不想對方竟反過來夸自己,他立刻變得有些飄飄然,下意識想拱手再來一段彩虹屁。
這時韓昌再次投來略有深意的眼神,男人立刻心頭一跳,趕忙收斂起諂媚神色,平淡道:
“都是下官分內之事。”
“哈哈哈,說得好。”
韓昌突然大笑著拍了拍對方肩膀,后者則尷尬笑笑擦了擦額頭冷汗。
都說伴君如伴虎,他這個五品小從事,今日感受到的壓力并不比京城那些大員小。
笑過之后,年輕刺史看向遠方,用僅二人能聽到的聲音道:
“此次離京,老爺子特意囑托,讓我做出一番成績,別丟了他的臉。”
曹運聞言愣了下,隨即想起什么,睜大了雙眼。
韓昌抵達乾州前,有心者就已經挖出了他的身份,這位被貶乾州的年輕人出身京城韓家,一等一的名門望族,他口中的老爺子,極有可能是當朝右相韓國公。
本就彎著腰的曹運身子壓得更低了,安靜聽對方繼續講述:
“老爺子有根先皇御賜的龍頭拐,乃是上品黃花梨所制,但他偏偏鐘愛那根榆木拐杖,知道為什么嗎?”
無需曹運回答,韓昌又給出了解釋:“因為榆木打斷了不心疼。”
說著,他轉過頭,“曹大人可愿助我?”
曹運哪還敢說半個不字,點點頭,正色道:“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韓昌見狀笑了笑,一行人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