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 中華傳世格言(品讀經典)
- 陳博編著
- 588字
- 2024-12-19 17:30:27
——《左傳·僖公五年》
釋義
輔和車是互相依靠的;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成語“唇亡齒寒”來源于此。
延伸閱讀
春秋時期,晉國的近鄰有虢、虞兩個小國。晉國想吞并這兩個小國,計劃先打虢國。但是晉軍要開往虢國,必先經過虞國。如果虞國出兵阻攔,甚至和虢國聯合抗晉,晉國雖強,也將難于得逞。晉國大夫荀息向晉獻公建議:“我們用屈地產的名馬和垂棘出的美玉,作為禮物,送給虞公,要求借道讓我軍通過,估計那個貪戀財寶的虞公會同意為我們借道。”晉獻公說:“這名馬、美玉是我們晉國的兩樣寶物,怎可隨便送人?”荀息笑道:“只要大事成功,寶物暫時送給虞公,還不是等于放在自己家里一樣嗎?”晉獻公明白這是荀息的計策,便派他帶著名馬和美玉去見虞公。
虞國大夫宮之奇知道了荀息的來意,便勸虞公千萬不要答應晉軍借道的要求,說道:“虢虞兩國,一表一里,唇亡齒寒,輔車相依。如果虢國滅亡,我們虞國也就要保不住了!”這里的“輔”是指面頰,“車”是指牙床骨。面頰和牙床骨,是一表一里,互相依存的,所以叫做“輔車相依”。嘴唇和牙齒,也是表里相依的,嘴唇如果不存在了,牙齒失去掩蔽,就要受寒,所以叫做“唇亡齒寒”,也叫“唇齒相依”。
可惜目光短淺、貪得無厭的虞公,竟不聽宮之奇的良言忠告,反而相信了晉國的陰謀欺騙,不但答應“借道”,而且愿意出兵幫助晉軍,一同去打虢國。宮之奇預料祖國將亡,無法挽救,只得帶著家小,趁早逃到曹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