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給快樂一個沙發來坐
- 一口氣讀完快樂心理學
- 劉姍編著
- 1304字
- 2024-12-19 17:30:49
最幸福的似乎是那些并無特別原因而快樂的人,他們僅僅因快樂而快樂。
——威廉姆·拉爾夫·英奇
熊熊和阿寶是一對年齡相仿的小伙伴,上同一所幼兒園的同一班,家又在樓上樓下。這使得兩個孩子成了很好的朋友,每天一起上幼兒園,一起放學,有好吃的東西也不忘同對方分享。而各自的家長也因為孩子的原因多了些接觸,成了朋友。
一天傍晚,熊熊吃過飯后吵著要去找阿寶玩,想要把爸爸出差帶回來的好東西與阿寶分享。兩個孩子在院子里的大樹下嬉鬧,而他們的媽媽也一起來到了樓下,站在不遠處聊天。
過了一會兒,突然傳來了孩子的哭聲。兩個母親慌忙跑過去看,只見熊熊倒在地上,臉上正在流血。熊熊媽急了,大聲問:“怎么回事?到底怎么弄的?”
熊熊一邊哭,一邊斷斷續續地說:“我們在玩摔跤,不小心……”沒等孩子說完,熊熊媽立刻將目光轉向了阿寶,兇巴巴地質問道:“是你推倒他的嗎?肯定是你,這里也沒有別人,你怎么一點兒也不懂事,玩歸玩,怎么隨便推人呢?”
阿寶看到熊熊媽一臉兇相,嚇得不敢說話,可是一旁的阿寶媽不樂意了,順勢將阿寶摟在身后,揮舞著胳膊就同熊熊媽吵了起來。
兩個大人你一句我一句,一個比一個兇,她們甚至沒有發現身旁的兩個孩子已然忘記了前面的小傷痛,繼續開心地玩了起來。童真的笑聲突然打斷了兩個大人的爭吵,她們面面相覷,無言而尷尬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該怎么處理接下來的問題。
當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成年人總是習慣往壞的方面去想,而且把這種“壞”無形地擴大,以至于將整個事情都蒙上了陰影。
就像飛機失事造成的恐慌那樣,每一次傳來飛機失事的消息,就會有很多人驚恐地質疑,這個最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到底有幾分安全性,不幸的人已然不幸,但人們不愿意去關注,在失事的同時,每天仍然有那么多的飛機在平安地往返在世界各地。
大事往往會以一種極端的方式出現,要么就是極端正面,要么就是極端負面。如果在極端正面的時候獲得了快樂,人們就會誤認為快樂只能建立在那種極端的大事之上,從而忽略了每一件小事。
曾經有一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找來了幾十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被試,讓他們用六周的時間認真觀察自己的心情。在實驗期間,每個人身上都要佩帶一個呼叫器,如果他們感到快樂,就要對著呼叫器說出來,而且要描述當時自己有多快樂。
六個星期過后,心理學家分析了實驗結果,最后發現,相比較一個非常大的快樂來說,人們更中意那種一次又一次來臨的小快樂,小驚喜。也就是說,很多人希望的是感受快樂的次數越多越好。
但人的心理又是個很奇怪的東西,我們很容易記住那些不一般的事情,而往往忽略或者遺忘一些平凡的事。而那些悲傷、失意、痛苦的事情又都像是被貼上了“不一般”的標簽,讓人無法忘懷。所以我們時常覺得不快樂,也時常覺得需要去快樂。
有的人喜歡大房子,覺得只有住在大房子中生活的時候才是快樂的;有的人渴望中彩票,覺得只有500萬到手的時候才是快樂的。但他們都忘了,給快樂留個沙發坐坐,在沒錢買大房子的時候,先買一個中意的沙發,其實就能獲得快樂。一直買彩票而一直沒有中到頭獎,但是每天走路去買彩票的時候,既看到了沿途的風景,又鍛煉了身體,這難道不是一種快樂嗎?
給不了快樂整套別墅住的時候,至少應該給它一個沙發來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