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穿拖鞋拿了二等功(一)
- 警察手記:京師四小名捕破案傳奇
- 薩蘇
- 2458字
- 2024-12-16 17:28:32
穿著拖鞋買菜的功夫能落一個二等功,尹自己后來想想也覺得不可思議。
老實說,我原來真不知道當個警察要立功是件很難的事情。
薩曾經在另外一篇文章里提到老尹的一個案子,當時寫的內容如下:
照老尹的說法,這案子確有點兒新鮮。案犯的車讓老尹扣住,竟然還能坦然地侃侃而談,自稱是上京辦案的外地警察,又拿證件又說關系,談得頗為合榫。不過一團和氣之下終于雙方的斗智還是顯示出了各自的境界:老尹是最先反應過來的——這小子神色可算泰然,但證件不爭氣,偽造的終究還是有破綻;而對手也堪稱人精,在第一時間發現了老尹的疑惑,而且判斷準確——碰上老手了,不要周旋,三十六計,走!
老尹的“不冷靜”,就發生在這小子一踩油門的時候——
車子躥出去,把拉著車門的老尹帶了個翅趄,老尹一揚手,手中的對講機砸了過去,與此同時那小子猛打方向盤,對講機在車玻璃上砸了個粉碎……
老尹說自己不冷靜,在于自己的第一反應本來應該是叫人,現在把對講機扔出去,砸壞了,沒法呼叫同伴,只能眼睜睜看著對手揚長而去。
實際上這段話不盡不實,跟他的小警察說那次實際比寫出來要懸得多,老尹是被那輛車硬甩下來才掏對講機砸過去的,這之前抓著車門讓那小子一拖幾十米,警靴的底兒磨穿了,地面上一路燒橡膠的糊味,可見這小子加速的力道多狠,老尹又跟他使了多大的別扭勁兒。
事后問老尹(我不知道該怎么稱呼他了,您想啊,人家外號“小尹”,從相貌上看也跟“老”字不沾邊,可人家怎么也比我大……算了,咱亂寫,您亂),當時干嗎那么玩命呢?老尹手一推鼻梁上的眼鏡,振振有詞:
“那小子他拿著槍啊!我得把他那支槍繳了啊!”
為了證明自己是警察,那小子曾經把挎包里的一支五四手槍掏給老尹看。
他扒著車門,一直在和那小子爭那個藏槍的包呢!
因為老尹砸花了那小子的車窗玻璃,其他的干警順藤摸瓜,破了一件大汽車走私案。
我問老尹,這個案子是二等功,還是三等功?
老尹有點兒詫異,想了一下才記起來我是外行,只好解釋:“這屬于日常工作。”
的確,對尹來說,抓了幾百號案犯,記功的,不過是有數的那么幾次,其他的,“日常工作”。當警察,吃的就是抓賊破案這碗飯,公安部給功很吝嗇的。
從這個話題引申一下,后來我才發現,很多警察在遇到持槍案犯的時候往往會特別興奮,反應激烈。這是因為中國畢竟是槍支管制的國家,想弄到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槍,往往就意味著大案。不過他們的第一反應是繳槍,第二反應才是抓人。奪了案犯的槍,基本就把他變成了沒牙的老虎,即便跑了下次還可以抓。而如果讓他把槍帶跑,成了驚弓之鳥的案犯特別兇殘,隨時會做出極端舉動,鬧不好下次抓捕時這支槍就是另一個警察的一條命。
老尹大概就是這樣,看見槍特別執著。不過警察也多種多樣,也有在關鍵時刻挺不住的。薩在日本認識一位華人餐館老板,原來是做乘警的,他有一段很難忘的經歷。
這位乘警曾在聞名全國的“通緝二王”期間和王宗坊、王宗瑋兩人在火車上狹路相逢,這兩人藏在車上的水房里躲避檢查,被乘警發現。
現場只有三個人,雙方同時意識到了危險,也幾乎在同一時間掏槍射擊,倉促中乘警的一槍打中了車窗框,而王宗瑋的一槍準確地擊穿了這位乘警老大的耳朵。
據說王宗瑋此人曾在保密廠做過驗槍員,槍法是子彈喂出來的,所以“二王”案件雖然起因于他哥哥王宗坊的盜竊,此后一路上的幾十條人命,多半卻是喪在這個身材高大、頗有幾分英俊的王宗瑋手里。
子彈的沖擊讓這位乘警向后一仰,被車門接口處一絆,直摔在后面一節車廂里。十幾年后做了餐館老板的他說起當時的場面還是心有余悸。不過他自稱當時的表現極為丟人——
他沒有起來開第二槍,而是倒在那兒再沒敢動,自己說,裝死。“二王”沒有過來察看他的生死,跳車逃跑了。
給我們看至今留著彈痕的耳朵(直到現在,因為當時鼓膜震破,他的聽力還有問題),餐館老板說,那時候列車窗外面的冷風吹在臉上,心里又怕,又愧,又恨,又擔心那兩個家伙過來給自己補一槍,又想如果他們乘機洗劫列車該怎么辦?時間似乎極短,又似乎極長,五味雜陳。說的時候仿佛要哭出來。
他因此受了處分,不久,就離開了警察的隊伍。
其實,我們當時在座的幾個人非常理解他的心情,而且覺得他這樣做也無可厚非:你一個對兩個,負了傷,槍法也不如對方好,起來打不是白送一條命?何況也沒什么不良后果嘛,畢竟二王還是跳車了,沒有其他人因為你裝死受損失不是?因為這個受處分似乎嚴厲了些。
老板摸摸耳朵,嘆口氣,說,處分是應該的。你們不懂,我是警察啊。
跑題了,接著說老尹。
那天本來是個休息日。根據日歷,我查到那一天應該是10月里一個星期四,警察的休息日很沒準,公安部總不能發布告——
各位不良同志,你們好,每星期六、日請勿作案,我部沒警力抓人……
警察都熬夜多,所以好容易有個休息日,多半是多睡會兒——老尹這個人前面交代了,很顧家的一個人,睡醒了就決定出去買菜。這很正常,做家務么,哪個男人能跑得了?公安部二級英模也跑不了。
沒穿警服,吸拉著拖鞋,穿件外套,老尹就奔了北京站口。嗯,不是買菜么?怎么又奔北京站了?
首先說老尹家離火車站不遠,從站口繞一下去菜市場不很遠。更主要是照老尹的說法,習慣啦,出門就上那兒遛一圈。我琢磨在老尹眼里,北京站站口這片跟他家后院的菜園子似的,每天不瞅瞅他難受。
本來也就是遛一遛,看看自家菜園子里邊蘿卜白菜的有啥變化沒有。走到地鐵口,忽然看見從站口走過來兩個人,老尹看看,就站住了。
火車站前頭滿廣場都是人,他干嗎專看這兩位呢?老尹這樣記這個案子:
西服,球鞋,農民氣質,皮膚黝黑,目光游移,廣西口音(忘了說,老尹能說十幾種方言,能聽的更多,學天津話讓我這天津人的后代都叫絕),手提兩個密碼箱,沒其他行李。
老尹低頭看看自己,嗯,褲腿挺長,看不出來我穿的是拖鞋,好,可以抓人了。
嗯,這就能抓人了?
對啊,老尹說了,你說他們是干什么的吧?暴富的農民企業家?薩問。
公安部通報追緝的特大拐賣婦女團伙成員,老尹說。
根據通緝令上的照片判斷的?
不是,公安部只是知道有這樣一個團伙,沒有抓到過,也沒有照片。
那……
就是根據上面那段描述判斷出來的。
這就能判斷出來?
當然……也不全面,我當時就沒判斷出來他們倆有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