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6章 張湯之死

張湯。作為武帝時期的重臣,也曾“風光一時”,劉徹也是對他信任頗佳。他生病時劉徹親自前去探望,曾與太中大夫(類似于現在的國務院參事室參事)趙禹一起編更“法律”,也曾代行過丞相事(臨時擔任或實施過類似于現在的國務院總理的部分或全部職能,可看作“臨時總理”)。但是,在他做御史大夫的第七年(公元前116年),卻被投進監獄,最終自殺身亡。

這當然和他在朝政上四處樹敵有關。御史中丞李文就和他有嫌隙,一直想在文書中找到張湯的把柄栽贓于他,但大概是張湯行事謹慎小心,所以李文未能得逞。當時,張湯與御史魯謁居交往甚密,時常替張湯鳴不平,還讓人舉報李文的種種奸佞行為。最終這件事被交給了張湯審理,張湯則將李文處死。

這不能不讓人覺得是在公報私仇,而且審判過重。實際上像這樣的事還有很多,趙王劉彭祖因為治鐵之事被提起訴訟,張湯常常抨擊他。這就不大像話了,如果說李文之事張湯還能說是在“合理反擊”,那劉彭祖這件事就是在“主動找茬”。劉彭祖千方百計地尋找張湯的隱私,想以此來抹黑張湯,魯謁居為此受到了牽連。

魯謁居作為御史,曾也追究過劉彭祖,因此劉彭祖也怨恨他。如今抓住機會的劉彭祖打算一箭雙雕。于是劉彭祖上書,檢舉揭發張湯與魯謁居交往過密的這一行為,想以此為引說明他們二人之間策劃過重大陰謀。劉彭祖說:“張湯作為御史大夫,竟在魯謁居生病時為他按摩赤足。”最終,這件事被交給了廷尉處治。

不久,魯謁居病死了,其弟也被牽連入獄。張湯本想利用職權暗中幫助其弟,卻“陰差陽錯”被誤認為是在隔岸觀火,反倒被上書控告,說是張湯與魯謁居合謀陷害李文。其結果是,破鼓萬人捶,御史中丞減宜借此時機向張湯展開報復,對李文案窮追不舍,丞相莊青翟從此怨恨張湯,并與朱買臣、王朝、邊通等人合謀陷害張湯。

此時的張湯可以說是千夫所指,成了政治集團內部的“公敵”,而且我們來看看他的這些“公敵”都是些什么人:

李文:御史中丞(相似于現在的中央紀委副書記兼國家監委副主任);

劉彭祖:趙王;

減宜:御史中丞;

莊青翟:丞相。

這些人毫無疑問個個都是位高權重的,就說莊青翟與張湯。

他們之間的隔閡源于一次偷盜案。有人盜竊了漢文帝劉恒陵園中殉葬的錢幣,武帝大怒,莊青翟貌似經常在此陵園行走,卻沒有發現竊賊。于是,他與張湯約定一起到武帝面前請罪,但是到了武帝面前張湯卻對此事閉口不言。張湯認為莊青翟經常在陵園行走,應該先行謝罪,而自己又沒有到過此陵園,并不需要謝罪。武帝將此事交給了張湯,張湯卻用了“見知故縱”這樣的詞匯指責了莊青翟,說他明知園中有人盜竊,卻放縱不理,導致從此莊青翟非常憎恨張湯。

此次,莊青翟、朱買臣、王朝、邊通四人合謀陷害張湯。

他們先是秘密派人逮捕并審問了張湯的賓客、商人田信等人,而后他們揚言,張湯每次上奏的內容田信總是事先知曉;田信私自囤積貨物致富,張、田二人共同分享所得財富等等。得知消息的漢武帝,立即詔來張湯試探,武帝說:“我所做的事,商人往往先知道了,他們乘機囤積很多的東西,這像是有人通風報信似的。”

張湯故作鎮定,又話風突轉驚訝地問:“難道有人泄露嗎?”

此次談話的結果是張湯被關進了監獄,但從后來趙禹的態度我們可以看出,武帝并不想殺了張湯,而是想讓他自己想辦法越獄。但我想這不大可能,這只不過又是一個殺張湯的合理理由罷了。

武帝派趙禹去責問張湯,趙禹說:“張君怎么不守本分呢?你還知道你審理的案子殺了多少人嗎!?如今有人向皇帝舉報關于你的事都有依據,你為什么還要不斷地對簿公堂?”

張湯一聽此言,大概想到自己已是山窮水盡了,在給武帝寫完最后一封信后,自殺身亡。

張湯在這封信中寫道:“湯無尺寸之功,只是起步于刀筆吏,有幸得陛下重用,致使名列三公,臣無法塞責。然而陷害臣的人,其實就是朱買臣、王朝、邊通三個長史。”

張湯死后,武帝命趙禹嚴查此事。然而,其結果是,張湯的家產價值不過500金,都是張湯的正常工資,并無貪污受賄。張湯的母親甚至說:“張湯是天子的大臣,被惡言陷害而死,怎能厚葬!”最終,張湯的尸體就用的普通棺材存放,沒有用高級材料制成的棺材。

武帝在得知這種情況后,感慨道:“不是這樣的母親,就不能生出這樣的兒子。”他認為張湯蒙冤而死,立即將三長史處死,莊青翟也自刎而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武县| 西宁市| 凭祥市| 图片| 永泰县| 云浮市| 星子县| 奉化市| 沙坪坝区| 晋城| 上高县| 河源市| 库车县| 东至县| 天门市| 岳池县| 丹棱县| 凤翔县| 比如县| 莆田市| 太仆寺旗| 衡南县| 仙桃市| 云浮市| 老河口市| 新丰县| 南岸区| 友谊县| 仙居县| 柯坪县| 莱西市| 英吉沙县| 祁连县| 泌阳县| 天柱县| 祁东县| 日喀则市| 宜兴市| 黔西| 江油市| 沧州市|